何方媛
[摘要]:隨著p2p等網貸平臺的興起,貸款購物成為新潮,這種潮流甚至被引進了校園。校園貸款以“低門檻”的特點強勢打入校園,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一席之地。校園貸款自稱零利息、無擔保、只需要學生證和身份證等信息就可以直接分期付款和提取現金。那么如此方便快捷的校園貸款背后究竟有何利弊
[關鍵詞]:大學生貸款利弊
一、校園貸款的主要來源
(一)P2P金融
P2P(Person-to-Person)指個人對個人放款的經營模式,P2P金融又稱P2P網絡借貸平臺。這是因為P2P兩個產品即投資理財和貸款都是通過網絡得以實現的。而近些年來,P2P的小額貸款的發展就像20世紀的中國一樣突飛猛進,由單一的線下模式轉化成線上線下并行,隨之就產生了P2P網絡借貸平臺。而我國較為知名的有陸金所、拍拍貸、人人貸等。
(二)分期購物的網站
隨著社會更新,電子產品的更新也愈演愈烈,對于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們而言,無處而不在的誘惑使人有種措手不及的感覺,就比如像面對價格不菲的電子產品,以蘋果為例。這時候分期購物網站的出現就像是救星一般,它提倡先享受后付款,而且免保證人,手續簡單。無疑是大學生面對心儀產品的首選。我國知名的分期購物網站有分期樂、易學期、愛學貸等。
(三)電商平臺
電子商務的其中一個模式就是B2C(Business-to-Customer)指商業對顧客直接的經營模式,以網絡零售為主,在線交易,即人們所稱的網上商店。通常為一站式的服務,有良好的售后服務體系,一直是網購的首選。知名的B2C模式網站有天貓、京東、凡客等。
另一個模式為C2C(Customer-to-Customer)指個人對個人的直接經營模式,即客戶把自己東西通過網絡賣個另一個人的交易。知名的C2C模式的網站通常有淘寶網、拍拍網、易趣網等。電商平臺的分期付款統一為信用卡分期。也相當收到消費者的歡迎。即支付渠道拓寬,更顯得方便快捷。
二、校園貸款的風險和弊端
(一)P2P金融
因為P2P的小額貸款由單一的線下模式轉化成線上線下并行,所以對于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即消費自控力薄弱人群,對消費充滿向往,形成攀比,但因消費的能力有限固成為P2P小額貸款的首選經營對象。又由于大學生未具有完整的金融知識的掌握,對于利息計算不甚了解,給了校園貸款平臺的人很大空子。網貸之家調研數據說明,P2P的年利率在10%-24%之間。我國法律也規定,金融機構最高年利率不能超過24%。而現下,不少校園貸的年利率達到了30%-40%,甚至更高。其現象令人唏噓不已。更有甚者,在學生無法支付其利息時,短信進行人身威脅,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留下巨大陰影。還有些校園貸擺明可以不要利息,只要當事人多發展“線下”。讓大學生一個帶一個入火坑,破壞了大學校園風氣,甚至于影響社會。
(二)分期購物平臺
P2P的年利率為10%-24%,但是分期購物平臺的利率卻更高。而大學生的主觀還款意識不足,才會導致各種極端事例。以2016年5月的《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指數》的調查為例,95%以上的學生能夠逾期還款,逾期不還的人數卻恐怕破萬。
可以這樣來說,之所以有逾期不還的現象是大學生沒有形成主觀的理財意識,過度錢財的擁有亦會過早造成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的心理極端。
(三)電商平臺
作為比較規范的信貸產品,仍有很大的問題。僅憑用戶在平臺的的信用記錄作為放貸依據,無需抵押,難免會有遺漏,存在風險,倘若用戶失聯,電商平臺難以收回貸款。而且往往大學生的借款限額大于自己本身的還款能力,各種超前消費成為主流。
由于政府沒有加強管理、引導和限制高校的校園貸款問題,所以觸目驚心的后果層出不窮。有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沉迷賭球接觸信貸,還款困難后竟冒用同學信息貸款,最后在暴力催款下跳樓自殺。破碎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巨額貸款使還活著的人也喪失希望;還有持裸條借款的隨時承擔著名利雙失的壓力。
三、校園貸款的積極面
校園貸款是個潛力很大的市場,自2013年第一家校園分期開始,發展迅猛,堪稱億級市場。若是在校大學生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很好地利用平臺借貸,成為創業和助學的流動資金,對大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培養都有很高的推動作用,以便于畢業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帶動社會積極面發展。關鍵在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畢竟萬物存在即合理,利弊之端事在人為。
參考文獻:
[1]徐浦.淺析大學生網絡信貸問題[D].桂林理工大學,2016.
[2]“校園貸”路在何方[J].中國商界,2016.
[3]李曉旭.校園貸只能用于創業和助學[N].羊城晚報,2016.
[4]陳周琴.校園貸的未來仍將看好[N].信息時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