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奇
【摘 要】大學科技園是我國開發科研生產,提高工業技術生產水平的重要載體。據此,本文以廈門大學為例,對市場經營下的大學科技園區規劃建筑設計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市場經營;大學科技園;規劃建筑設計
一、市場經營下我國的大學科技園潮
我國和世界其他各國的科技和生產活動搞得如火如荼,各國各地政府逐漸認識到科技園區對于發展本地經濟的重要性。各地區都在搞自己的“開發區”和“高新科技園區”。大型的科技園由政府出巨資規劃,鋪設基礎設施和興造大樓。科技園結合地產項目的有香港的“數碼港”,由政府批出土地讓私人公司開發。該項目由美國的Arquitectonica公司設計,規劃和建筑設計頗有特色。附帶的住宅 “貝沙灣”每平方尺售價上萬港元,早已讓“數碼”為名的開發收回了投資。我國內地的科技園,多由政府劃出土地,由各單位自行建造大樓,如深圳高新科技和大學科技園區。在這一層次下的是小型的科技或辦公園區,多由民間或半官方的投資推動,一般的情況是由政府在土地上給予優惠條件,開發費用多由民間或半官方公司籌集,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這樣的開發公司一般沒有實力可以一次性地把樓全部造起來,而必須依照市場和樓市的規律滾動性開發。他們的開發和活動開展對本地經濟無疑起到促進作用。作為現今中國房地產大潮中的一部分,這種遍地開花的科技或辦公園區比較講究經濟效益。
二、大學科技園概況
以廈門大學科技園主園區為例進行分析。項目位于廈門市翔安區,地處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南側,和廈門大學相隔一條公路,是廈門大學國家科技園的核心區域。其主要是以高新技術、生物醫藥和航天航空產業等高端產業研發為中心,并兼顧發展相關配套服務功能,其中主要有航空工業、辦公、旅游等功能,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綜合片區。廈門大學科技園位于創業園中心,由四個地塊組成,規劃建設用地面積大約為5.6萬平方米,基地地形呈平面緩坡,基地東南面有一座高12.8m的山體。此項目用地交通發達,背面有城市主干道翔安南路,其余3面都有城市規劃道路,基地具有良好的可達性。基地背面是原居民肖壟村和配套用房,基地南面是產業園職工生活區域。周邊的條件十分優越,不僅有利于廈門大學科技園的建設需要,同時還能夠為廈門大學科技園提供更多的新機遇。
三、市場經營下大學科技園區規劃建筑設計
(一)規劃原則
總體規劃是以保留山體為基礎前提的,重視環保和生態發展,從整體環境構思出發,因地制宜,遵循環境發展規律,重視發展前瞻性,使大學科技園的設計既具備個性,又融入環境。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功能區和空間形態劃分,注重以山體為本,根據工程設計的具體情況,為使用者創造豐富的多功能、多層次和多形式的生態環境和交往空間,將其引入建筑物內,從而具備更加良好的生態效益。以保留山體為基本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充分發揮廈門大學的輻射作用,將園區規劃成國家級的產業園。
(二)規劃結構
規劃結構主要是一廊、兩帶、三中心的空間體系。通過設置此種規劃結構,為大學科技園使用者營造豐富的、輕松愉快的人性化辦公和科研空間,在實現科研的基礎上,推動市場經濟發展。
1.一廊
園區的視線通廊,也就是園區形象,是構成大學科技園吸引力的外在表現,是公眾對外顯形態的印象、感受和評價。所以,園區內的中心設置成一條城市景觀通廊,能夠直接將科技園的形象展現給人們。
2.兩帶
兩條綠化帶景觀貫穿辦公,庭院式布局的科研辦公區,多變的架空層設計,豐富多樣的空間變化。人們在架空層的空間穿梭中,能夠親身體會到不同的景觀、空間和光影虛實的結合,將整個科技園區造就成了一個有生命活力的場所。
3.三中心
整體布局形成園區主廣場的形象中心,共享空間的山體綠地中心,能源大樓入口形象中心。
(三)功能布局
建筑布局采用的是組團式放射式的布局。園區主要分為能源大樓、會議酒店區、科研辦公區、公共廣場區和保留山體區五部分。基地背面有六棟組團式的科研辦公樓,南面有兩棟科研辦公樓。基地的東面是星級酒店和能源大樓。在功能布局設計中,對基地四周規劃建設的影響、基地的地形地貌、科技園內的功能組織、流線設計等要素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弧線連廊和綠化平臺作為主導,將基地的各個功能分區連接起來。基地北面的科研辦公區域緊鄰城市主干道,通過人行天橋和廈門大學相連,所以在緊鄰街道處設計一個下沉廣場,作為學校和辦公的公共活動空間。在下沉廣場周邊設計商業,不僅能夠豐富功能空間,還能夠為學校辦公提供一些休閑娛樂場所。基地的南面科研辦公區域緊鄰原有山體,所以底部采用架空處理,將位于基地的山體景觀引入科技園內部,和科技園的景觀相呼應,促使科技園形成多層次的景觀變化。南面、北面的科研辦公區域通過綠化平臺和弧線連廊連接,在建筑之間形成連續的、生態的辦公休息區域和公共交流場所。辦公樓的室內設計也延續了綠色生態的設計手法,將園區內的綠地景觀延伸到辦公區域,從而為辦公區域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基地的東面是酒店和能源大樓,緊鄰城市道路。酒店和能源大樓分別設計單獨的出入口和廣場。建筑以雙子塔的形式設計,在建筑的底部以架空綠化平臺相連接,將兩棟建筑物連接,在平臺上形成綠色生態公共空間。
(四)造型處理
在科研辦公的立面造型上,充分體現開放和活躍的辦公形象,所以在立面處理上大量采用玻璃幕墻和石材,通過體塊的穿插,將造型的整體感體現出來。在沿街科研辦公區域采用白色的橫向石材,橫向石材和玻璃幕墻豎向分割,形成橫豎對比,石材和玻璃之間有明顯的虛實對比,這樣一來,使得建筑的沿街面更加生動、有活力。南面的科研辦公則選擇深灰色的石材,與深色玻璃幕墻相配合,使得建筑整體上顯得更加厚重和沉穩。酒店和能源大廈以雙子塔的形式設計,位于科技園區東面,是科技園的視覺中心。酒店、能源大廈外立面設計上采用淺藍色玻璃幕墻,在體塊外設計豎向白色裝飾線條,打破玻璃方盒子的單調性,使建筑更加富有層次感。
(五)空間層次設計
在空間設計上,強調圍合私密空間與開發空間獨立營造,且相互滲透的關系,設計需要滿足多種功能空間復合疊加,其一要滿足辦公科研的使用要求,其二考慮商業需求。科研辦公需要安靜的空間,而商業需要活躍開放的空間。所以,在設計時,采用了豎向空間設計的方法,利用空間組織,自然形成人流導向。圍合的私密空間在于表現科技園獨立自主的科研精神,開發空間提供信息交換的場所,并合理利用建筑架空、穿插等設計手法,營造出具有現代風格的空間布局。
(六)景觀設計
景觀規劃主要是以山體為中心,場地應該順應地形,從高向低設置,山體、綠化廣場和平臺綠化奠定了整個基地的綠色基調。大面積的草坪鋪墊,跌水和架空層式庭院景觀,使景觀層次更加豐富多元化。綠地周圍劃分出三個獨立且連續的組團景觀,其各自之間具有各自的綠化中心,形成了輕松自由的休憩綠地,給人一種貼近大自然的感覺,使得整個科技園和綠色生態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為區域性生態環境,注入了大量的新鮮空氣和景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大力發展創新型產業的過程中,各地逐漸涌現了大量的科技創意產業園區,本文主要以廈門大學國家科技園為了,對科技園區的規劃建筑設計進行了詳細分析,從城市整體、規劃原則、構思、結構、造型、布局、景觀設計等各方面做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夠為后續大學科技園的規劃設計提供有利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孔慶書,王震.基于SLP理論的高校大學科技園選址研究[J].河北工業科技.2016(04).
[2]劉存發,朱玉坤.小型科技園規劃設計與思考——以天津華廈科技園規劃方案設計為例[J].華中建筑.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