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營
【摘 要】安全生產是采礦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和前提,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通過對采礦施工過程中的一些技術上的不安全技術因素及安全隱患分析,從而探討出保證安全生產的對策,以期促進安全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采礦工程;不安全技術因素;對策
煤礦事故頻發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事故的發生往往都會剝奪鮮活的生命。為了保證采礦工程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就需要將采礦過程中的不安全技術因素消除,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保障。因此,加強對采礦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術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采礦工程施工過程中不安全技術因素分析及對策
(一)在設計過程中不合理的彎道設計造成的問題
在彎道設計過程中,如果曲率半徑選擇不當很有可能為后期使用埋下安全隱患。通過物理知識可知,曲率半徑對運輸車輛的速度和離心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離心力過大很可能造成運輸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而設計人員在設計車場時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上山的方位和運輸大巷的方位,對采區下部車場彎道的情況考慮不周全,忽略巷道岔口、彎度等因素,這就導致了采區下部車場經常出現在采區內動彈不得的現象。如果設計不合理,在后期運輸過程中,電機車司機視線容易受到限制,看不到前方的信號造成運輸事故。
在巷道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巷道的曲率半徑,不宜將曲率半徑選擇過小,在滿足各項條件的前提下,可適當的擴大曲率半徑,通常控制在12~15m,以此擴大電機車司機的視野,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作業。同時在設計過程也要多考慮彎道的位置等細節問題。
(二)在開拓巷道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術因素
在開拓巷道施工過程中,會存在下部車場巷道狹窄、軌道安全間隙過小的情況,運輸礦車變形或有特殊設備的材料車、電瓶車等來回運輸時,過窄的雙軌巷道將會造成安全事故頻發、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時在設定巷道腰線時也存在不安全技術因素,這些都會降低工程的施工質量,給后期施工留下安全隱患。
(三)在采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術因素
在采掘工作面施工中不安全技術因素包括切眼和分斜坡開口施工中的問題,巷道掘進過程中彎道施工中的問題,如果不合理都會給采礦工程施工留下不安全因素,無法保證質量與安全。
(四)在安全技術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各項安全技術設計、安全技術措施、施工要求、規程規范重視力度不足,落實不到位,重生產輕安全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技術上缺乏創新,機械化程度不夠。
二、改進采礦工程施工中安全性的對策
針對上述采礦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不安全技術因素,根據實際工作經驗,現提出采礦工程施工過程中安全性對策:
(一)改進彎道設計的安全性對策
在巷道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巷道的曲率半徑,不宜將曲率半徑選擇過小,在滿足各項條件的前提下,可適當的擴大曲率半徑,通常控制在12~15m,以此擴大電機車司機的視野,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作業。同時在設計過程也要多考慮彎道的位置等細節問題。
(二)改進開拓巷道施工中的安全性對策
針對采礦工程開拓巷道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術因素,需要不斷的改進安全技術,為采礦工程施工提供質量保證。針對下部車場巷道施工中,應該確保雙軌間安全間隙不低于1.4m,且軌道外側到巷道幫部的安全距離不低于0.6m。這樣才可以確保車輛正常的運行狀態,避免運輸事故的發生。對于實際開拓巷道施工過程中,需要用中線和腰線來完成對巷道掘進的施工控制,因此在實際的施工中,必須加強對中腰線的控制,必要可以使用輔助設備,如激光儀器等。同時為避免施工過程中中腰線偏離情況的發生,可根據巷道的實際情況,每隔一定的距離利用測量儀器及時進行矯正,確保施工工程質量。
(三)改進采掘工作面施工中的安全性對策
針對采礦工程中采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術因素,需要規范施工操作,保證施工安全。具體施工安全對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切眼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切眼的開口方向、長度以及相關參數,保證各項參數滿足施工要求,確保切眼開口依據施工規范沿著正傾斜的方向,有效的避免三角帶煤柱跨幫的安全事故發生;(2)在掘進巷道施工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運輸巷道撥口位置,確保正反撥口設計合理,確保施工過程中外開口巷道牛鼻子位置及內開口巷道刷大點位置,使其之間的距離保證在8m左右,并綜合考慮施工中各方面影響要素,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避免施工中存在安全隱患,提高工程施工質量。
(四)改進安全技術管理上的安全性對策
在實際采礦中,必須要嚴格按照安全規程、規范來進行,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標準。引進三方監督管理機制,引進政府對企業、企業之間、員工和企業之間的監督管理機制,來保障礦工的作業安全和企業的高效率生產。其中政府對企業的監督可以用政策、法規等手段來實現,加以獎懲措施進行輔助,從而達到規范整個礦產行業安全生產的目的。企業之間的監督也是競爭機制的具體表現之一,但不是企業之間的惡意中傷或惡性競爭,是一種良性循環競爭、安全生產的模式。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監督不僅是企業對作業人員的嚴格要求和監督管理,更是員工對企業不符合法律法規機制的一種監督。這三種監督形成了立體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將會對礦企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大的助力。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目前中國機械化水平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所以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結合中國礦產環境、技術水平等現狀進行改革創新,為礦產行業的機械和自動一體化進程打下牢固的基礎,提高生產的額外效益。
三、結語
安全生產是現代經濟時代發展的關鍵要求,是礦產企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采礦工程的各個環節都有不安全技術因素,所以要加強安全意識培養、落實行業規程規范、加強監督和管理、注重技術創新和發展,力爭從根本上保障生產安全,讓企業更加健康、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亮亮.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5(03).
[2]張大照.淺談采礦工程安全隱患及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4(03).
[3]袁海濤.采礦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4(06).
[4]張銳鋒.探討采礦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術因素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3(04).
[5]黃啟林.采礦工程施工中幾個不安全技術因素及對策[J].能源與環境.2010(4).
[6]曹天富,趙龍生.探討采礦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術因素與措施[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