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2017年1月1日起,CRS(全球稅務賬戶申報標準法案)即將大規模生效,中國成為第二批實施CRS的國家(地區)。
該條款旨在規定參與國的金融機構收集和報送非本國稅收居民(包括個人和企業)的賬戶信息,用以與其他參與國交換本國稅收居民在他國的金融資產信息。對于高凈值客戶而言,其在海外的資產將不再“隱蔽”。
CRS究竟是什么東西
青容(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教師)
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海外金融賬戶納稅法案》,簡稱FATCA,該法案要求海外美國籍公民及為海外美國籍公民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定期向美國稅務部門提供美國籍公民的海外賬戶情況,以降低這些公民的避稅空間。
能夠增加本國稅收收入的好政策,讓其他國家紛紛效仿,于是就共同提出了全球范圍的CRS(Common Reporting System),意思是共同稅務匯報系統。也就是說,全球各國聯合起來打擊逃稅,讓所有參與國的金融機構將他國的稅務人在本國的賬戶信息自動匯報回他的稅務所屬地。
根據協定,需要交換的信息包括:開列或者保存在幾乎所有銀行、信托、券商、保險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相關人員的存款賬戶、托管賬戶、基金、保險、年金等的信息。其中個人信息包括賬戶、賬戶余額、姓名、出生日期、年齡、性別、居住地等。
就中國而言,CRS的應用人群一是有海外金融賬戶的中國稅收居民,即在中國境外擁有的任何金融資產賬戶的人;其次則是金融資產在中國境內的非中國稅收居民,即在中國境內的金融賬戶將被視為中國的“非居民賬戶”,其賬戶信息將會被收集、報送,交換給其稅收居民所在國。目前,已經有101個國家參與了CRS,意味著這些國家的稅收居民在海外的金融資產都將有可能被交換。
根據中國法律,中國稅收居民概念為:個人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或者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就是中國稅收居民。對于其他CRS簽署國來說,對于稅收居民的認定條件各有不同。在此概念下,即使個人擁有他國國籍或是第二本護照,但只要其在中國境內長期生活、從業,都被視為中國稅收居民。
根據官方公布的時間表:2017年1月1日開始,中國將對新開立的個人和機構賬戶開展盡職調查;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的盡職調查;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存量個人低凈值賬戶和全部存量機構賬戶的盡職調查;2018年9月中國將首次對外交換信息。
CRS與大多數中國居民無關
閆李翔(投資理財顧問)
官方公布信息指出中國政府將在2017年12月31日前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完成盡職調查,這里的高凈值賬戶指的是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600萬元人民幣的賬戶。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高凈值賬戶”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高凈值人群”有所區別。
高凈值人群一般指資產凈值在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個人。據胡潤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中國大陸地區千萬元級高凈值人群數量約134萬人,與2015年數據相比,增長率達10.7%。
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持續攀升是高凈值人群維持兩位數增長的重要支撐之一。對于在一線城市擁有住宅的居民而言,個人資產600萬元是基本配置,一套房產的價格就能達到這一標準線。
這意味著高凈值賬戶的門檻要高于高凈值人群,基數也相對小了許多,所以說CRS與大多數中國居民無關,是一項更為富豪群體關注的新政。
對企業家而言,高凈值賬戶的申報門檻更低。由于企業家是向其公司注冊地申報,公司等實體賬戶余額超過25萬美元,即需申報。申報時需申報其當時的賬戶余額,即被動收入的總額(如股息、利息等),但賬戶中的資金如果是企業的經營收入,是否屬于申報范圍?
以中國為例,首先判斷該賬戶是否屬于非中國居民稅收的賬戶,如果是,則需依照其屬地申報范圍申報;其次需看其賬戶中是否擁有金融資產,因為CRS要求申報的是賬戶中的金融資產信息。如果是中國稅收居民通過經營生產活動所得收入(如貨物銷售),則資金不在申報范圍內。
具體來說,某企業家是中國居民,在海外設立公司,那么會有兩個標準來判斷該公司是否屬于經營性公司:一為其每年總收入中50%以上來自經營性業務;二是公司資產的50%以上用于經營性業務。如果符合兩個標準,則該公司屬于經營性公司,其經營收入賬戶不在申報范圍內。
赴港買保險都需申報獲利所得
嚴輝(保險經紀人)
2016年,隨著美元升值,赴港買保險成為一些白領投資的新方向和新熱點。
據香港保險業從業人員介紹,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是以赴港自由行啟動為節點,此后保單數量逐年猛增。2012年,內地居民保單在其客戶中的比例大概是10%,2016年已占到30%~40%。
香港特區政府于2016年6月30日頒布《2016年香港稅務(修訂)(第3號)條例》,為進行自動交換數據訂立了法律框架。自2017年1月1日開始,香港金融機構將依照CRS這一全球統一標準,開始收集非香港稅收居民和公司在港金融賬戶信息并上報至香港稅務機關。香港稅務局將從2018年開始,與其他CRS參與國(地區)進行第一次信息交換。
CRS適用于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金融賬戶,包括在保險機構開設的賬戶,其中包括有現金價值的保險業務和年金業務。
什么是有現金價值的保單?比如保險人把保單取消,便能得到相應的現金贖回,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保單,只要能贖回一分錢,就屬于有現金價值的保單。當然,死亡賠付除外。
其次,如果保險人雖然不能從保單取得現金或紅利,但該保單能用于抵押貸款,其也被視為具備現金價值。因此,基本所有香港的大額保單都算作“具備現金價值”。因此其保單信息(保單號、金額、委托人及受益人姓名、出生日期、納稅識別號等)屬于CRS下的合規賬戶,會在香港及中國內地的稅務機關之間交換。
保險業內人士認為,到香港買保險的富人,一方面是看中香港保單性價比高、功能齊全;另一方面是為了配置美元或港元資產;此外把錢放在香港保險公司,私密性也是其選擇的重要原因。CRS實施后,一切將無所遁形。
哪些資產與CRS無關
陳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移民律師)
如果你在非CRS成員國開設金融賬戶,賬戶中的資產則不會被申報交換,比如美國和日本現在都非CRS成員國。但是,美國本身是有FATCA法案的。目前,中國公民去美國開戶,只要在美國加入CRS之前,且在中國與美國簽署賬戶交換協議之前(現在中美雙方已經簽署框架性協議),FATCA與CRS都不會要求其進行申報。不過,中美雙方簽署相關協議是必然的,未來肯定會實施。
同理,在其他非CRS國或地區購買的保單也不需要申報,但在CRS國購買的個別類型保單也有尚處于非申報范圍的案例。如,雖然保單的年金屬于CRS申報范圍,但國際上的某些保險公司,他們會向客戶推薦一些長期殘疾保障險來回避CRS。
這類險種的客戶在受保期間沒法取到錢,因此保單被認為“不存在現金價值”。只有當出意外而無法工作了,保單才會產生價值。但是,一旦CRS申報系統更改該類保單的定義,其隨時會被納入申報范圍。
此外,如果你持有的是房產、珠寶、字畫等非金融資產或現金資產,無論資產所在國是否CRS成員國,其信息都不需交換。
目前,在境外購買房產,已漸成中國富裕群體投資或轉移資產的一種慣用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很多CRS成員國判斷某人是否為該國的稅收居民時,在該國擁有房產是重要的依據之一,因此投資者有可能因為海外置產,而成為多國的稅收居民。
根據中國稅法的規定,中國稅收居民應就其全球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當中國稅務機關掌握了中國稅收居民在境外持有的金融資產信息后,會判斷與該資產有關的相關利息收入或其他應納稅收入是否需被申報,從而達到打擊跨境逃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