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蓮籽
群雄逐鹿調味品市場,呷哺呷哺有遠近聞名的“一枝花”——秘制麻醬,卻千呼萬喚也不出來,只在店里享用。呷哺呷哺主打青春時尚客群,很多人的青春記憶中,也許都留有這一幕:戴著眼鏡、左手拿著刻度杯、右手拿著攪拌棒,桌上攤開著筆記本,像做化學實驗一樣,按照調料包裝袋上的配方花生醬、甜面醬、韭菜花、腐乳,反復試驗很多次。終歸失敗,帶著最后一線希望,上網發美食“求助帖”。但是,經過無數次努力,依舊調制不出那種濃厚醇香的口感。不肯出閣的麻將姑娘,就像那天邊的一顆星,在記憶深處幻化成青春的口水。
不去消費“情懷”,產品全線升級
2016年年底,消費者像往常一樣打開購物平臺,準備囤積年貨,卻赫然發現呷哺呷哺推出調味料——系列火鍋底料和蘸料。對于很多食客來講,呷哺呷哺是青春記憶中最幸福的味覺記憶。但是,呷哺呷哺卻沒有消費情懷,而是將產品全線升級。
以火鍋底料為例,一共出了10款底料,包括“烹時鮮”三鮮鍋底料、“新羅釀”味噌泡菜火鍋底料、“辣清揚”清油麻辣火鍋底料等10款底料。口味升級,包裝設計新潮、價格走中高端路線,呷哺呷哺的調料已經更多的是關注家庭群體。呷哺呷哺火鍋是一個人坐在吧臺邊咀嚼青春的寂寞,40分鐘足以讓心滿意足地飽餐一頓。呷哺呷哺調味料則是一群人圍爐歡宴,一兩個小時的相聚時光,情深意濃火鍋味香。
呷哺呷哺調味料遲遲才推出,是因為廠家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用了足足5年的時間,來研究產品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
三個系列產品關注不同年齡層的消費需求
呷哺呷哺推出了三個系列的調味品,關注了不同年齡層的消費需求。第一個是最受大眾喜歡的麻辣系列,包括“辣么久”經典升級麻辣火鍋底料、“辣清揚”清油麻辣火鍋底料、“辣翻江”牛油麻辣火鍋底料;第二個東南亞系列則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包括紅得地道、酸得貼心、辣得感人的“冬陰功”泰式冬陰功火鍋底料,濃烈刺激奔放的“燃咖喱”印度咖喱火鍋底料,來自韓國和日本的混血兒“新羅釀”味噌泡菜火鍋底料,紅艷可口的“番茄娘”番茄火鍋底料;第三個系列是適合老人和兒童的營養系列,包括“松茸君”松茸菌湯火鍋底料, 竹筍清脆、海米清新的“烹時鮮”三鮮火鍋底料,海藻浮游的“鮮出海”海鮮火鍋底料。
一料多用,暖心便捷的美味玩出來
不僅如此,呷哺呷哺更是打出“好食材,總是看得見”的口號。所以,火鍋底料與眾不同之處就是食材都是能“看得見的”,而不是像很多火鍋底料那般,被打成了粉狀。品嘗得到的健康,更是體現呷哺呷哺的品牌特性。“呷”在閩南語里是一口一口吃的意思,“哺”則有進補的含義。“呷哺”結合起來就是食用營養健康的意義。呷哺呷哺的火鍋底料優勢不只如此,它不僅可以做火鍋還以做菜肴。比如“番茄娘”和雞蛋一起炒制,再煮一鍋面條,一碗誘人的西紅杮打鹵面就上桌了。“燃咖喱”印度咖喱火鍋底料和土豆一起燜煮,黃燦燦的咖喱土豆讓人胃口大開。只要開動腦筋,呷哺呷哺的火鍋底料新鮮花樣會讓人越吃越開心。
聯姻黃小廚選,借力明星效應
呷哺呷哺與黃小廚選聯姻,為黃小廚選定制了野山椒牛肉醬、香菇牛肉醬、油淋豆豉猴頭菇、松茸牛肉醬四款醬料,專門針對黃小廚選的年輕時尚的客戶群體。并且特地選用小包裝,以方便食用,就算是一個人“回家吃飯”,也不會有囤積。小包裝也適合年輕人群的“獵奇”心理,同樣的價錢可以多換幾種口味進行嘗試。
全網覆蓋,強勢的渠道推出
未來的呷哺食品公司的發展方向,更像海底撈的蜀海,未來會作為第三方平臺承接中小餐飲企業業務,但目前的重心都還是集中在C端,2017年主要在整個長江以北地區鋪開,打通流通渠道、批發渠道、門店渠道,不僅有超市而且還覆蓋傳統的批發市場及3萬多家門店,當然還有一個就是電商渠道。
2016年底,銷售渠道率先覆蓋了中國華北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等地渠道,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進駐渠道,主要是分年貨市場的一杯羹。消費者在華聯、永輝、永旺、樂天瑪特、京客隆等傳統超市渠道都能買到。當然,京東、天貓等網購平臺,更是強力出擊。在好評如潮的前提下,呷哺調味品預備2018年開始打通海外渠道。呷哺對于產品銷售渠道、產品整合、產品方向方面很有信心,他們相信會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
案例手記
品牌火鍋入局調料市場已經是普遍現象,橋頭、秦媽、德莊、小天鵝、小肥羊、海底撈,這些火鍋品牌都走過“經營火鍋優而賣底料”的路子。呷哺呷哺決定進軍火鍋底料和調味料市場,還是看中了醬料及調味品生產及銷售市場的巨大潛力。呷哺呷哺向來不打無準備的仗,爆款產品呷哺呷哺麻醬,再加上20萬的忠實“粉絲”,真可謂為王牌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