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美+吳青海+楊雙寶
自2015年9月開始,云南楚雄州環境保護局和牟定縣環境保護局干部到牟定縣新橋鎮大村“掛包幫轉走訪”定點幫扶,用“住得下、穩得住、接地氣、干實事”的標準要求自己,用最好的狀態、最真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真干事、干實事、做好事,取得了廣大村民的認可和贊揚。
大村是牟定縣1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縣城23公里,有大村、龍箐、轉馬路、杞家4個自然村。2014年末,全村有164戶農戶645人,其中,勞動力535人,外出務工20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兩局把“掛包幫”“轉走訪”定點扶貧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體察民情,反映民意
山大溝深,貧困面大,貧困發生率高,是大村的真實寫照。村民希從敏全家5口人,其中3人殘疾。過去全家的收入都靠山上幾畝孬地。“我家很貧困,我雖有決心改變面貌,可有力無處使啊!”一心想讓全家過上好日子的希從敏找不到出路。“想改善住房,多養幾頭豬和毛驢,缺錢。打算種些經濟作物,但不知道種什么。”
希從家也有類似的苦惱,“過去只養幾頭豬,殺年豬就要殺掉兩頭,一頭用來招待親朋好友,一頭留給自家吃,到頭來所剩不多,賣不了幾個錢。”
擺脫貧困,始終是新橋鎮特困山區面臨的艱巨任務。新橋鎮黨委書記楊芳亮說:“我們鎮像這樣缺錢、缺項目的村民還很多,但具體到貧困戶是誰、在哪里,我們都不清楚,這是我們面臨的棘手問題。”
按照縣委的統一安排,工作隊和鎮村干部一起依照“一主四輔五步三類”識別法和“五查五看”、“三評四定”,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村民小組宣傳動員村民根據家庭情況自主申報貧困戶,申報結果經村民委員會評議后上報鎮一級評議小組,并張榜公示。貧困戶在哪里、因何致貧一下子就清楚了,干部們心里也有了一張貧困戶“分布圖”,扶貧工作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干部每到一戶貧困戶家中都認真宣傳扶貧政策,讓入戶摸排、資料查詢、信息錄入、反復核查的工作程序落到實處,真正摸清了致貧原因、摸準了脫貧門路、研討制定了操作性強的幫扶措施,并按時限要求錄入信息系統和報送各項統計表。對村民反映的問題,認真傾聽,講解政策,耐心解釋,積極做好相關調解工作。符合政策的,積極協調,幫助跑辦。通過積極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化解矛盾,使上級各項扶貧政策得到有力的貫徹落實。
匯聚愛心,救危濟困
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這個目標始終牽動著州縣環保局全體干部的心,每位干部都奉獻愛心伸出了援助之手,積極踴躍向貧困戶捐款。工作隊把籌集到的捐款用于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其子女安心完成學業;也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方面。每逢傳統節日,隊員們都去給貧困戶送來生活物品和慰問金。環保局機關同貧困戶一道樹立過苦日子的思想,壓縮辦公經費,籌措3萬元資金幫助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他們在發展產業和住房建設中遇到的困難。針對希從敏家中有3個殘疾人,沒有勞動力的實際,局里拿出資金為他請來建筑工人,確保住房建設迅速推進。在2015年“ 10.17”扶貧日捐款2.1萬元,扶持貧困戶為喬遷新居購買生產生活用品。
引進項目,壯大產業
兩局干部始終認為產業發展壯大是貧困戶擺脫貧困的主要法寶之一。走訪調研,了解情況,跑企業成為干部的家常工作。從2015年9月至今,州縣掛包干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村小組召開會議10場次400多人、黨員會4場次100多人、村民代表會6場次200多人、村“兩委”會議20場次110多人。在準確掌握貧困戶致貧原因的基礎上,根據每戶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結合貧困戶想法,幫助10戶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50多條。最終,確定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短、中、長期產業結合,并積極引導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工作隊邀請農業方面的專家,確定了辣椒種植這一特色產業。2016年年初大村和云南星貿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100畝辣椒種植合作項目。希從家拉著掛包干部的手說:“通過團結協作,我們大村的辣椒喜迎豐收,現在每公斤收購價3.5元,畝產辣椒3噸,除去成本,我們家種植的4畝辣椒能有2萬元的純收入”。每每聽到這些,干部心里就多了一絲欣慰。
此外,他家還用產業扶持資金,年初一口氣買了10頭豬。“如今10頭生豬全部出欄,除去各種成本,純收入達5000多元。”
協調溝通,解決難題
“環境改善了,村子干凈了,生活、工作起來更舒心了!”大村村書記這樣說道。大村整體面貌的改善得益于定點扶貧單位的全力支持。
對于村中急事難事,掛包干部和駐村干部發揮信息多、聯絡廣的優勢,爭取單位領導支持,積極跑辦、幫辦。按照云南省提出的貧困村退出評價9大指標,認真落實相關項目,補齊了大村基礎設施滯后這一短板。州縣環保局主要領導與鎮黨委、政府領導多次深入實地調研,積極籌措缺口資金25萬元,幫助建設3個自然村公路3.2公里,徹底讓大村人民告別自然村之間不通公路的歷史;針對村衛生所辦公場所狹窄,老百姓感冒都要出村才能治療這一現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到15萬元資金改造村衛生所,現已投入使用;爭取到從周家莊到大村集鎮供水工程項目,投資21萬元架設全長5公里供水管網;利用駐村扶貧工隊專項補助資金3.1萬元改造公共廁所1個;投資5萬元加強大村文體活動場所建設。
拆危房、挖地基、拉水泥和磚塊、砌磚石、澆灌……如今的大村一片繁忙。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正忙著建新房,他們要在2016年底入住新居。貧困戶希從躍家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多年,為的就是能蓋新房,娶媳婦。2016年春節前,村黨總支書記打電話將建房有補助的消息告訴他家后,兩個兒子提前回家忙活建房,每天都有同村10多個人幫忙建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現在他家已經喬遷新居了。多年的新房夢終于夢想成真了,希從躍滿臉都是笑,他說:“原計劃還要再打兩年工才能攢夠蓋新房的錢,現在政府補助6萬元,加上6萬元貼息貸款,錢就夠了,我們一家4口以后的日子就好過了,有了新房,兒子討媳婦就不難了。”
“村里人都說,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越來越好了,但具體好在哪里卻又說不清楚。現在有了這張明白卡,就什么都清楚了。”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希從敏家,80多歲的老奶奶拿著一張卡片,這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扶貧政策明白卡》,卡片上明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房可以享受的補助政策、產業發展資金補助標準、新農合減免政策、住院費用減免政策等10項內容,內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明白卡不僅使我們明白了扶貧政策,而且該享受的政策我們都享受到了。”希從敏說,他家2016年不但享受了6萬元的補助資金建蓋新房,家中3人每人每月還享受260元的低保金,老母親有養老保險金,而且全家還享受了1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2016年有近3萬元的收入,脫貧沒有問題。
在楚雄州環境保護局和牟定縣環境保護局的齊心幫扶下,這個素有“左腳舞之鄉”美譽的縣城,這個云南省定首批要脫貧摘帽的貧困縣,正向著小康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