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0日 《理論學習》2017年第1期
治國理政的科學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是與人治思維、特權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是指一定主體以法治理念為基礎,運用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精神和法律邏輯對所遇到或所要處理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形成結論、決定的思想認識活動與過程。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著力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為一種科學思維方法,法治思維要求領導干部適應國家法治進程飛速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改變過去那種權大于法的思維、管制思維與簡單的命令思維,切實實現思維方式的與時俱進,以法治的眼光、法治的方式治國理政,帶頭學法、帶頭知法、帶頭用法、帶頭守法,保障民權、規范公權,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在法治的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真正建立對法治的信仰和敬畏。
2017年1月23日 《光明日報》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縱觀中外政治發展實踐,執政黨合法性的取得、高低與維系,最根本的決定力量在于人民,最內在的密碼在于民心。中國共產黨把得民心、順民意、厚民生、行民主,作為執政的根本價值理念和制度選擇。民心向背,首先體現為人民對執政黨各項政策所抱有的態度和感情。政策連著民心,民心是執政的晴雨表。政策跟著民心走,直把民心作黨心,只有民心才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定心丸、壓艙石。民心向背,同樣體現為人民對執政黨執政理念、行為作風、價值取向所抱有的態度和感情。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按照人民的意志(通過憲法和法律)執政,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刻也不脫離人民,人民就認同擁護。確立如此執政理念,堅守如此價值取向,倡導如此執政文化,就會民心所向。
2017年2月6日 《人民日報》
推動形成網絡空間新生態
當今時代,生態的內涵不斷拓展,現在又有了基于網絡空間的網絡生態。我們應準確把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著眼點與著力點,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新生態。一是要推動形成多樣化的網絡空間生態。在健康的網絡空間生態中,也不能只有少數參與者存在或主導,而要實現多主體參與、平等參與、自律參與。二是要推動形成共享的網絡空間生態。在良好的網絡空間生態中,也不能只是少數國家、少數企業、少數人受益,而是要實現普遍受益、共同受益。這種共享生態不能依靠網絡空間自發形成,而需要通過全球共同治理才能建立。三是要推動形成持續發展的網絡空間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生態也要通過技術創新與商業應用、社會應用緊密結合的融合創新,推動自身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