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珍++張愛玲++王芃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047
摘 要:槽板式地下連續墻是近年來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永久性支護技術,如果施工方法不當或者施工地質條件特殊,就有可能出現一系列工程質量問題,該文針對其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方案,為以后施工中出現類似的情況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槽板式地下連續墻 深基坑支護 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TU4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c)-0047-02
槽板式地下連續墻是近年來地下工程和基礎工程施工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深基坑永久支護技術,施工時作為支護結構,在正常使用階段又可承受水平力和豎向力,成為地下結構的組成部分。
1 工程概況
成都市某高層商業辦公樓項目,總建筑面積大約6萬m2。設計2層地下室,基坑開挖深度較大,由地勘資料可知:其開挖時的自然土層厚5 m左右,而且地下水位較高,基坑側壁土層為硬塑狀粉質粘土,在天然地面以下7 m部位為粉砂層,該土層為含水層,且含水量大,滲透系數高,對基坑側壁安全影響較大。因此設計采用槽板式地下連續墻作為深基坑支護方案。墻厚800 mm,迎土面保護層厚70 mm,背土面保護層厚50 mm,通過合理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控制措施,確保深基坑施工安全。
2 施工原理
地下連續墻是在基礎土石方開挖之前,預先在地面以下澆筑鋼筋混凝土墻體,作為基坑的一種永久性支護措施。它先用專業挖槽機械在泥漿護壁條件下分段開挖基槽,待挖至設計深度時,清除泥漿,用起重機將鋼筋骨架放入槽中,最后再用導管澆注混凝土同時置換出泥漿,直到設計高度為止。
3 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4 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1)遇到軟土層或流砂層導致槽壁倒塌:地下連續墻修筑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土層,成槽時要根據土質情況選用泥漿,防止雨水對施工產生影響,要注意修筑地面排水溝的集水井。遇到軟土層或流砂層首先要減慢鉆機的轉速,不能空鉆,選用新鮮配置的泥漿密度在1.2以上,且使其充分膨脹,防止局部坍塌,嚴禁將膨脹土和火堿直接倒入槽內。槽內水位高度要高于地下水位最低0.5 m,成槽后檢驗合格馬上放鋼筋骨架澆混凝土。對于嚴重塌孔的地方,要重新填入2∶8的水泥土后再開始下鉆,已塌土體要用鉆機攪成碎塊抽出,2∶8的水泥土回填到坍塌位置以上1.5 m后再重新施鉆。(2)成槽施工過程中,出現槽孔偏斜彎曲:首先槽壁受施工機械的碰撞會引起槽孔偏斜,另外當鉆頭磨損過快,以及鉆進地層中遇到膨脹的軟土、粘土泥巖或探頭石時,導致槽孔縮徑,引起槽孔偏斜彎曲。對于施工過程中如果已發生縮徑情況,宜在縮徑的位置反復掃孔,來擴大槽寬或孔徑。如果遇有軟硬不均地層或者有孤石的地層時,也容易形成鉆孔彎曲,從而不能保證槽孔的垂直度。因此施工中應精心操作,經常調整施工導向板及導向桿的間隙、角度及垂直度的控制,防止導向板、導向桿變形,保證垂直施工精度。(3)槽壁兩側壓力不等,導致失穩:施工中對地質勘測資料必須充分理解領會,準確計算出槽壁受力最不利情況下對其產生的危害,必要時提高安全系數。盡量減小地下水位的高度,保證槽內泥漿中的靜水壓力與槽壁受到的側向壓力相平衡,或者盡量減小壓力差。泥漿要用24 h內的新鮮泥漿,保證其較小的失水率和塑性特征,并且可使其中的膨脹土充分發揮作用。(4)導墻因側向荷載過大引發較大的位移和破壞:這種情形下,要在導墻內側增加鋼板做臨時支撐,將導墻上的荷載分散避免形成集中力,避免施工機具超載或偏載。導墻施工時,其開挖的深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并且保證導墻底部土體的密實度。施工中泥漿密度要適當提高,并加大其注入的水頭。當導墻的變形過大,難以控制時,必須拆除,用2∶8的水泥灰土固填,夯實后重新挖槽澆注,且加深挖槽深度。(5)地下連續墻開挖面一側露筋處理:針對開挖面露筋,保護層缺失的情況,可以噴射C25高強混凝土進行修復。也可增加腰梁或支撐,減小因墻體變形過大造成的露筋。(6)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斷層和離析:主要是澆注混凝土的導管構造不合理,容易發生堵管、爆管,導管的加工焊接強度不夠。(7)混凝土反漿不順:主要是因為導管變形或異物阻塞,使隔水栓未能沖出導管底口而造成反漿不順。每次拆卸或安裝導管時都用清水將導管沖洗干凈,保證其內壁平滑暢順。槽孔內沉渣要及時清理,沉渣過厚也會造成反漿不順。確定沉渣在允許范圍內再進行澆灌混凝土工序。(8)地下連續墻接頭的滲漏水問題:地下連續墻施工結束后,在基坑開挖前,對少數滲漏水的槽段接頭縫,要進行旋噴樁加固。連續墻的接頭縫中如果有小股漏水,則在基坑開挖完成后沿滲水縫鑿入深5~10 cm、寬3~5 cm左右的槽,用清水洗刷干凈后直接堵塞快速堵漏膠體,也可埋設引流管將漏的水集中于一個地方隨后引出,并在澆筑內襯墻之前壓入水溶性聚氨酯速凝劑將水堵住。最后對所有接頭縫進行剛性防水處理:可以采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從底板至頂板的接頭縫左右各50 cm內噴涂防水層,防水層分兩層施作,二次涂層施涂間隔在48 h以內,每一層的厚度均為1.2 mm,并且要求3 d內做噴水養護。
5 施工過程中其他注意事項
(1)澆注混凝土時中斷間隔時間不能過長,而且導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時深度也不能大于5 m,否則導管不易拔出,另外施工時也可采用振動澆注工藝,這樣有利于澆注導管不被混凝土粘結,且容易拔出。(2)導槽段之間接頭管要加工平直、制作強度和剛度須符合施工時的使用要求,對于分段拼接的接頭管一定要平直、光滑,以減少提拔時的阻力。(3)一旦發現接頭管拔不出時,只能用混凝土將接頭管內灌滿,待其相鄰導槽段施工完后,將該接頭管與地下連續墻一起填滿水泥加固土,用來擋土截水。
6 結語
地下連續墻設計總體的設計與選用均需綜合施工地質、工程造價、結構受力特點、施工機具、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確定。
參考文獻
[1] 張熙玲.淺談地下連續墻滲漏水的預防和治理[J].價值工程,2011(15):94-95.
[2] 原孔雀.地下連續墻充當高層箱基墻體接頭防水與構造[J].山西建筑,2006(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