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是許多市人大代表在報告履職工作時經常用到的一句話。這是一個鄭重的承諾。今年市人代會期間,代表們用議案建議踐行了這句承諾:439人次的市人大代表共聯名提出24件議案,經大會主席團審議,決定將18件議案交市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在閉會后審議并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277位市人大代表共提出588件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在大會最后一天的現場集中處理代表意見中,有416人次的市人大代表向38個單位提出意見,提出建議71件、口頭咨詢251項。代表們運用本屆四年來的履職經驗,把一年來積攢的來自群眾和社會的大量素材,通過“精加工、深打造”,以一件件議案建議的形式回應人民的心聲,發出代表的呼聲。
敢啃硬骨頭、勇涉險灘
改革進入深水區,代表們呼吁,對于改革發展中的問題,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代表們圍繞大局和中心工作,聚焦改革發展中的“硬骨頭”獻計獻策,通過專題調研、視察提出涉及改革和創新方面的代表建議多達243件。
在自貿試驗區建設方面,代表們認為要深化自貿試驗區與科技創新中心、金融中心建設的協同聯動,處理好貿易自由與金融便利服務的關系,建設開放度最高、便利化最優的自貿試驗區。郭康璽代表提出,在上海自貿區要大力發展專業服務,一是政府職能更多的向專業機構轉移,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開放性市場經濟體系;二是充分運用專業機構的力量,大力保護自貿區的知識產權;三是鼓勵更多的專業公司進入上海自貿區,營造國際化、市場化的“上海氛圍”;四是加強與國際信用機構的合作,建立自貿區經濟安全的“防火墻”。韓娜代表認為,要發揮自貿區優勢,關注對外貿易新動態,加快出口跨境電商發展的環境建設,包括設立專門互聯網監控平臺接入出口跨境電商平臺終端、開設專用發票實施分類管理、深化相關金融監管與服務的配套改革、加快機場保稅空側共享區的軟硬件建設、鼓勵本市骨干物流企業與航運和空運企業開展戰略性合作等。
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代表們建議加強以股權交易、科技成果轉化和公共服務為重點的平臺建設;設立線上創業孵化器,加快升級眾創空間服務能力;加大對人工智能等創新前沿領域的布局和投入力度等。徐耀庭代表重點關注人才問題,提出“三不要、三要”:一是不要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高大上”的企業和人才身上,要善于發掘具有潛在實力的中小微企業和相關創新創業人員;二是不要把創新性高科技人才作為炫耀或貼金的政績,頻繁地組織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高科技人才的聯誼和座談會,要讓他們更好地聚焦科技創新的本職工作;三是不要不作為,要主動為創新人才,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人才解決困難,對資金、場地和宜居環境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程向民代表提出將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納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利用其現有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家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戰略、長三角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更好地服務全國發展。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代表們提出加快建設世界級航空快遞樞紐,加大對物流等相關產業鏈支撐力度;創新跨境電商監管模式,聚集更多的跨境電商平臺和總部落戶;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要求,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產業鏈間協同創新,推動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的融合發展。倪向軍代表針對市政府下發的《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實施意見》(滬府發﹝2016〕30號文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研究調整”要有時間表,優化地方教育附加,減征、緩征、免征、停征或者撤銷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二是建立創新企業產品目錄庫,對于創新創業企業的產品,在年度政府采購目錄中要有一定比例體現。沈偉國代表提出加快投資運作機制改革,開拓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發展新局面,建議加大引導基金的資金投入力度,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管理和建立差異化的引導激勵體系來優化投資運作管理機制,從而發揮創新創業對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
繼續補短板、拒絕“篤悠悠”
補短板非一朝一夕之功,代表們呼吁,要直面工作中的短板,要有時不我待的干勁,要有責任擔當。短板經過長時間累積,會顯得越來越短,逐漸成為影響改革創新、協調發展的難點瓶頸,逐漸成為老百姓最不滿意、意見最大的地方。代表建議年年提、意見最為集中的往往是城市建設與管理方面的問題,比如今年這方面就有228件,占總數近四成。代表們期盼這方面工作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
在推進“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方面,代表們認為這是一場“攻堅戰”,下一步要繼續聚焦群眾反映強烈、意見集中的問題或區域。在垃圾綜合治理方面,孫曉風代表提出“關于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機制的相關條例,為城市垃圾清運和循環利用提供法律約束和監督保障的議案”;馬進代表提出,要確立合理的垃圾分類標準,加強政府指導,增加補貼,發動市民參與,提高垃圾綜合治理能力。在中小河道整治方面,錢翊樑提出“關于制定《上海市控制船舶排污,保護內河水域環境條例》的議案”;林麗平代表建議,要建立明確有效的制度體系,明晰政府、企業、居民各方責任和利益的邊界,助推黑臭河道整治。
在加強綜合交通管理方面,代表們支持近期實施的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同時提出要建立交通大整治長效機制,提升道路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探索將違規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系統。牟振英代表提出,在努力補上交通這塊短板的同時,也要尋找短板形成的原因、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在嚴管嚴罰的同時,要嘗試破題,在空間管理、時間管理和行為意識管理方面挖潛力、要成效;厲明代表指出,有些共享單車隨意停放,政府管理不能隨意放任,要求加強政府管理,就該問題早日出臺規范,就出現的各類問題及時督促單車公司整改,增設信用平臺機制,對屢屢違規的單車使用者進行限行約束;朱如安代表呼吁多年,提出要嚴格按《上海非機動車管理辦法》執法,禁止燃氣助動車違法上道路行駛。
在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方面,許多代表指出郊區農村的發展一直是短板,亟需補上,建議按照“一鎮一策”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支持“農二代”返鄉政策;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構建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江為民代表指出,郊區、特別是遠郊地區基礎設施短板突出,規劃重點項目推動不快,財政、土地政策支持不夠,建議要堅持全市全域規劃,軌道交通、水、路、綠要全市成網一體化建設,發揮效應;要加快已規劃重點項目建設速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王中代表則提出“關于適時組織開展本市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專項監督的建議”,建議重點審視、監督本市“十三五”規劃相關法定要求的實施情況,并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提出整改要求。
落實共享發展、增強獲得感
代表來自人民,提出的議案建議始終聚焦養老、教育、醫療等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積極反映群眾的“急、難、愁、盼”,其落腳點更加注重民生問題的解決落實。代表們通過進社區聯系人民群眾、座談、走訪等方式形成的代表建議共有240件。
在養老方面,代表提出要推廣“嵌入式”社區養老模式,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培訓體系;實施養老需求評估,高起點、高標準開展長期護理險試點。丁強代表建議大力發展居家式社區養老模式,提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人員的培養和服務機構的建設;引導養老服務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家庭照顧服務;積極探索居家式社區養老服務保險,不斷擴充養老服務項目的保險覆蓋;完善醫養結合的模式,形成居家式社區-家庭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域中心醫院為主體的養老醫療一體化模式。許利代表提出完善本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的建議,重點要不斷探究細化已有扶持政策,豐富養老從業人員職業發展愿景與督導機制,加大對從事為老服務個人職業化培訓力度,關心其身心健康并予以必要的精神與物質獎酬。
在教育方面,代表認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在“全面兩孩”政策背景下,建立公共托育服務體系;加強教室空氣污染防控,建議制定《上海市幼兒園、中小學教室室內空氣質量管理條例》等。學生減負問題再度成為代表關注焦點,鄭惠強代表提出的建議具有代表性。他認為,要改變“校內減負校外補”的現狀,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必須將不得把學生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各類等級考試證書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等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同時嚴禁中小學在職教師課外有償補課,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發展計劃的制定;二是開展培訓機構整治,市教育主管部門應會同工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安等部門,根據法律法規要求組織開展專項集中整治工作;三是規范課外培訓市場,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把控行業入口、督促機構合理收費、強化人員資質管理;四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相關部門應加強課外培訓日常檢查,完善年檢制度,根據檢查結果發布“紅黑榜”。
在醫療方面,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的老問題,代表提出要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和機制建設,早日實現醫療服務重心下移和診療資源下沉;要規范醫院藥品采購價格核定機制,真正斬斷“醫”和“藥”之間的聯系;加強“互聯網+醫療”平臺建設,實現實體醫療資源與虛擬醫療資源相結合。黃惠敏代表為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提出四點具體建議:一是建立有利于分級診療的利益引導機制,二是建立有利于分級診療的社區人才培養保障機制,三是建立有利于分級診療的協同機制,四是健全全科醫生健康守門人體制機制,每一條建議后附有更加具體的可操作性建議。唐曙建代表把專題調研轉化為“關于加強兒科醫聯體建設解決兒童‘看病難的建議”,提出加強兒科醫聯體建設要圍繞三個“共”字,即深化共識、深化共建、深化共享,釆取堅實有力的應對策略,在政策、管理、流程三個層面提出九條具體建議。
加強依法行政、敢于擔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政府作風還需進一步改進,不但當、不作為,等要靠的問題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少數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代表們對政府直面這些問題表示肯定,同時希望政府部門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各級干部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不斷增強法治意識和擔當意識。
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方面,代表們提出要切實貫徹中央精神,重點貫徹“高度透明、高效服務,少審批、少收費,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群眾創造”的要求,積極推進依法行政,采取有效舉措進一步推進我市法治政府建設。葉明代表認為,本市的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不夠、行政執法的集中度不夠,建議在行政決策方面,要建立多層次的民意調查機制、社會公示機制和聽證、咨詢后的反饋回應機制;在行政執法方面,要集中統一政府執法隊伍建設、盡快建成全市統一的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將區級政府執法機構隊伍建設標準進行量化,統一下沉隊伍到街鎮一級,并進行集中執法;在執法責任落實方面,要推進行刑銜接制度建設,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全市行刑銜接司法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健全行刑銜接工作的領導機制、督查機制、督辦機制,簡報、專報、函告機制及考核機制。
在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代表們呼吁,要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問題為導向,向行政體制、機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刀”,嚴格績效管理,突出責任落實。楊逢珉代表認為,許多問題往往都是在發生了重大事故或是嚴重損失后才被引起重視,這種倒逼變革帶來社會成本的巨大浪費,是很不正常的,故而有針對性地提出“關于政府部門建立問題清單制度的建議”,建議政府各部門樹立問題意識和風險意識,并將本部門問題清單化;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問題清單公示制度;要及時跟蹤問題清單的后續工作,及時有效解決問題;要加強自我督促,建立獎懲制度。
在公務員作風建設方面,代表們認為,公務員必須做到以人民群眾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群眾甘苦為甘苦,始終有一顆強烈的憂民、愛民、為民、惠民之心。丁明代表認為,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一要思想上落實,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擺正自己的角色定位,體察民情,接上地氣,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訴求;二要工作上到位,要積極主動,不等不靠,敢于擔當,勇于補位,在具體工作中決不能拖拖拉拉,決不能“搗糨糊”;三要“火線”上考驗,基層第一線的工作就是干部的“主戰場”,要在“火線”上經受考驗,在“主戰場”實施培訓,從而選拔一大批在勇于擔當中干事創業、在苦干實干中為民服務的優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