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果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連云港港口口岸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狠抓龍頭項目建設,奮力推進口岸開放,全力服務港口運營轉型,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可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徐圩港區防波堤工程東堤基本完成、西堤主體建成,旗臺作業區2個液體散貨專業化碼頭建成投用并實現對外開放。港口生產平穩運營,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運輸分別完成2.2億噸、470.3萬標箱,贛榆港區、徐圩港區、灌河港區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34.3%、60.5%和18.6%,中哈一期貨物進出庫量同比增長一倍,中哈二期加快推進,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完成投資5億元,新增6家入園企業,連新亞班列實現對中亞五國主要站點全覆蓋,連新歐班列列入國家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口岸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灌河港區實現臨時開放,贛榆、徐圩港區臨開續期運營,空港開放通過省級驗收,關檢合作示范區全力推進,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方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技術評審,東海進口澳洲肉牛屠宰基地開工建設。
2017年是全面貫徹“一帶一路”和沿海新一輪發展要求的重要之年,也是落實江蘇省、連云港市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緊緊圍繞提速兩基地建設和服務產業強市兩大工作主題,踐行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新理念,全力實現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取得新突破、口岸開放政策爭取取得新進展、上合園區建設呈現新形象、港口運營再上新臺階、行業管理服務取得新提升,著力打造區域性國際樞紐港、產業集聚港和綠色生態港。
在具體目標安排上,2017年港口口岸全口徑投資49億元,其中港口及公共設施計劃完成投資25億元,力爭新投產泊位9個,新增吞吐能力2600萬噸;預計港口吞吐量增長3%,集裝箱與去年持平。
(一)呼應產業強市戰略,全面提升港口服務帶動能力。發揮港口基礎平臺作用,服務支持產業強市戰略落實,構建與產業強市發展相適應的港口功能布局。推進港口規劃與產業規劃深度融合。加快完成新一輪港口規劃修訂,爭取《連云港港總體規劃》(修訂)、《徐圩港區總體規劃》(修訂)和《贛榆港區總體規劃布局優化方案》獲部省聯合批復,為大型石化、鋼鐵產業、LNG產業等現代化臨港大產業匹配航道、專業化泊位及集疏運系統。加快建設一批與產業契合度較高的重點項目。全年新增540萬噸液體散貨和2000萬噸通用貨種接卸能力,滿足全市現有臨港化工產業升級及裝備制造業發展需要。開工建設30萬噸級原油碼頭、LNG碼頭等項目,為加快產業布局提供港口支撐。研究制定貨主碼頭使用港口岸線標準,合理配備公用碼頭與貨主碼頭。發揮港口優勢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發揮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各臨港物流園及集疏運優勢,大力拓展城市配送物流、快遞物流、電子商務物流等。發揮進境糧食、種苗、肉類、木材、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優勢,支持連云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進口澳洲肉牛屠宰基地、木材加工制造等產業項目集聚發展。推進區域性航運中心建設,積極招引航運、經紀公司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推進航運交易功能建設,拓展金融、信息、科技等航運服務,培育提升現代港航服務業。完善客運碼頭功能,服務支持赴韓旅游及中韓貿易,提升郵輪配套服務,積極招引郵輪靠泊,全力打造成為區域性的郵輪掛靠港,提升全市旅游產業層次。
(二)擴大對外開放優勢,全面提高港口開放水平。推進口岸基礎能力建設,深化口岸便利化改革,努力建設與“一帶一路”戰略相適應和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現代化口岸。加快口岸對外開放。積極推進贛榆、徐圩、灌河港區正式對外開放報批工作,力爭獲得國務院批復。實現旗臺作業區1#液體散貨泊位對外開放,滿足新庫區運營需要。繼續推進綜保區申報工作,搭建更便利的開放經濟服務平臺。加快口岸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口岸視頻監控平臺建設,建成檢驗檢疫綜合服務大樓及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推進邊檢二中隊遷建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完善船舶“單一窗口”功能,完成貨物“單一窗口”建設,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深入推進“一站式作業”改革,完善港口、航運、貨主、代理以及口岸監管部門間的通關數據互通交換,完成通關貨物一次申報、一次電子放行系統,實現實時報關、報檢單申報、審批查詢,提高連云港口岸綜合服務水平。深化對外合作。大力發展公路甩掛運輸業務,進一步暢通內河航運,加快形成輻射蘇中、蘇北以及沿線地區的公路集疏運中轉交易中心和海河聯運合作聯盟,提升在淮海經濟區發展的貨源市場份額。深化與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重要節點城市合作,拓展中西亞、歐洲的國際物流合作,推進共建碼頭及物流園區。加強與亞太周邊港口合作,計劃新開6條集裝箱航線,加密與日韓主要港口的近洋航線密度,深化與巴西淡水河谷、新加坡萬邦集團等跨國企業的戰略合作。
(三)突出龍頭工程建設,全面提升出海通道能力。完善樞紐功能,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加快航道防波堤建設。加快完成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及招投標等工作,確保上半年正式開工,完成投資15億元。啟動贛榆港區15萬噸級航道、贛榆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延伸段工程、徐圩港區六港池支航道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徐圩港區防波堤工程。推進重點碼頭泊位建設。加快推進徐圩港區一港池二期、徐圩港區一港池三期、徐圩港區二港池一期等碼頭工程盡快實現投產。推進燕尾作業區一期工程、三航局預制廠碼頭、中儲糧碼頭等項目盡快滿足正式運營條件。加快推進贛榆港區10#、11#通用泊位、4#液體化工泊位、灌河港區燕尾作業區三期工程前期,力爭完成前期審批手續,具備開工條件。完善集疏運體系。加快推進連鹽鐵路徐圩、贛榆港口支線,完成上合組織物流園鐵路專用線路基施工,建成旗臺液體散貨區內部專用鐵路;加快徐圩、贛榆港區內部鐵路專用線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東疏港公路互通立交、南疏港公路馬腰段工程,加快建成贛榆港區和徐圩港區內部路網和連接公路等集疏運道路,加快實施灌河港區疏港航道,推進徐圩港區疏港航道前期工作。
(四)狠抓“兩基地”品牌建設,全面加快構建大物流服務體系。以打造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為目標,以中哈基地、上合園為突破口,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壯大特色物流,推進區港聯動,加快發展壯大港口物流業。高標準建設中哈物流中轉基地。落實《中哈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光明之路”新經濟合作規劃》,推進中哈一期上量增效,建成運營中哈二期糧食筒倉改擴建項目,切實落實好哈國小麥中國唯一離境口岸的政策;開工建設中哈保稅倉等項目,加快推進中哈談判進程,推進阿騰科里、霍爾果斯兩個無水港項目建設。推進上合物流園建設取得新成效。建成大島山路一批道路工程,建成使用智慧物流信息服務中心、海運快件監管中心、上合組織商品展示中心,開工建設鐵路裝卸場站、大宗散貨交易中心、中心貨運站(二期)工程、中外運物流倉儲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園區鐵路專用線工程,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等項目盡快落戶。完成園區雨污水管網改造及生態提升改造工程。做優做強國際班列品牌。搶抓有利時機,深度開展連云港中歐班列專題研究,組織制定中歐班列開行及優化調整方案,完善信息平臺、口岸通關合作等機制,爭取政策支持,全力將連云港中歐班列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良好商譽度的知名物流品牌。鞏固提升中亞班列,穩定運營班次,積極開拓特種貨源市場,開行哈薩克斯坦至連云港的小麥專列,探索開發冷鏈貨源,適時申報開展國際郵件業務。培育物流發展新業態。發揮保稅物流中心等平臺優勢,拓展海運快件業務,培育和集聚一批跨境電商項目落地。啟動大宗散貨交易中心申請工作,培育大宗散貨交易市場,提升連云港骨干貨種和現有交割倉庫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爭取更多的優勢貨種交割業務在連云港開展。發揮深水航道及大型專業化碼頭優勢,擴大混礦配礦業務規模,進一步促進鐵礦石、焦煤、焦炭等大型貨物轉運、分撥基地的建立。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健全港口貨運貿易交易服務平臺。
(五)強化綠色生態安全綜合治理,全面提高行業管理服務水平。積極探索港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堅持規劃引領,優化貨種布局,強化港口監管,加快推進綠色生態安全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