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們所處的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重要環境,特別是由于我們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未來中國在融入全球化和全球的供應鏈體系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大的機遇期,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是最大的影響因素。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PPT是國家參加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峰會上,聯合國提出一個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21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把我們交通運輸領域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為此聯合國也在它的契約組織之下專門成立了交通運輸領域全球可持續合作發展計劃,去年聯合國大會這個交通領域的全球可持續合作發展計劃委員會成立,我是作為中國唯一的代表出席了這個大會,在這個大會上,我把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我們想要推進的一些融入全球化的過程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戰略措施跟全球交通運輸領域里的主要國家代表、全球交通運輸企業的代表和一些非常重要的支持交通運輸領域發展的一些大的金融機構進行了交流,在這個交流基礎上,實際上也讓全球更好的,特別是交通運輸領域了解了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和我們的一些發展的要求,讓他們能有一個深度了解的機會,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目前全球可持續交通運輸發展的合作委員會,今年在上周剛剛開完會,在這個會議上中國和歐亞地區跟“一帶一路”有關的建設和交通體系的發展作為全球可持續委員會發展的目標和領域,而且為此制訂了未來四到五年的發展重要的一些發展目標,全球可持續發展伙伴計劃希望針對歐亞大陸地區圍繞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建設,他們希望推進這樣幾個方面的重要的內容。一個是這個區域里面的交通運輸設施的一體化的規劃,因為在整個推進的過程,可能不同的國家規劃水平是比較低的,整個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跟全球交通運輸體系的相互連接的關系需要一體化,同時要更加適應這個地區的融資方式和運轉機制。一個是,這個地區的軟性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包括貿易的變化、投資的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環境以及相關的標準。還有就是跨境貿易體系的發展,還有全球交通運輸企業之間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所以這些內容都是在我們跟國際社會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來制和我們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契合的這樣一些新的國際行為計劃。
從“一帶一路”的建設上來講,可能各位也都有比較多的了解,這是我們國家主席2013年提出的對全球發展都有非常重要影響的戰略,這樣一個戰略實際上有非常明確的目的,要實現“五通”,包括基礎設施的連通、貿易的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同以及政策溝通,13年到現在為止,中國在這五個方面的推進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和市航、歐洲復興銀行等的機構合作,包括我們自己的亞投行、絲路基金還有國開行等非常重要的金融機構支持下,在整個歐亞地區,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實際已經實施了非常多的基礎設施的項目和產業園區,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應該說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多的重視,包括相關的貿易,特別是沿著我們中歐班列以及一些新興的貿易路線和海上陸上的貿易路線,包括部分航線的開設,我們跟沿線沿路國家的貿易暢通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包括我們交通部、海關、商務部等等這樣的一些部門,實際上也跟沿線沿路國家之間制訂了非常多的雙邊或者多邊的一些規則或者一些合作協定,那么通過這樣一些身份的暢通,基礎設施的連通還有貿易的暢通,當然還有包括我們人民幣的全球化的推進,現在我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是目前“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的格局已經初現端倪,而且在部分的線路通道上和部分的國家之間,應該說已經形成了比較好的相互連通的關系,這個是我們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我們找到的這樣一個非常好的進展。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應該說既有我們國內加快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我們進入新常態以后,如何為中國經濟的轉型來提供新的支撐和新的發展空間,這是從我們國內的發展需要來考慮的,一個是加快我們國內的更廣大地區的發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把我們中西部地區由過去的改革開放的末端轉向改革開放的前沿,讓我們整個中國更加深層次的領導全球一體化的過程,同時促進產業化的升級,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產業的加快推進,這些都是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里面的基本考慮。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的倡議也跟現在全球化深化發展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我們也認為它是當前全球化深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大家知道在最近的十年里,全球化進程已經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一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從原有的發達國家和頂尖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現在全球的經濟總量、貿易總量包括交通運輸總量的重心都已經轉向了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那么未來五到十年可能新興經濟體還會加快發展,所以全球生產的重心,貿易的重心和貿易鏈的重心也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金磚國家加快轉移。還有全球化深化發展的過程當中,目前一些新的技術一些新的產業的發展,它也特別需要全球化的市場,大家看到現在我們的信息技術還有我們的生物醫藥技術,在它出現的開始,需要快速的全球化,那么在這種快速全球化的過程中,也需要全球的高效的和時效性非常強的交通運輸體系有一個供應鏈的支撐,所以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對我們全球供應鏈的體系的要求在發生非常大的轉變。
所以我們看到,從聯合國統計來講,海上貿易里面60%的海上貿易裝卸量都是在我們發展中國家的港口上,貿易的重心,過去應該說長期以來都是以海運貿易為主的,但是最近這幾年大家也可以看到,由于多式聯運的發展,全球的貿易總量雖然還保持著以海運貿易為主的一個格局,但是由海上和路上交通形成的多式聯運還有航空運輸,在這個方面所占的比重或者說再加之鏈上占的比重在加快上升,比如說像航空物流這一塊,雖然從貨運量本身來講,可能占到全球貿易總量的數額非常的低,但是在整個價值量里面卻占據了全球貿易總量的將近30%,所以我們看到在整個全球貿易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隨著在全球化進程中,原來走海上貿易貨物現在走上多式聯運,高附加價值和高技術的這些產品更加依賴除了海上運輸之外更多的運輸體系或者供應鏈的體系,所以未來集裝箱運輸業面臨新的挑戰,不是簡單的海運的問題,一定是要跟其他運輸方式之間來形成一個更好的連接和分工合作,創造一個更加快速便捷的覆蓋全市場的體系,這個是全球供應鏈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正在出現一個全新的調整,這個對于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是十分巨大的。
“一帶一路”自身的發展潛力從習主席到很多領導人都已經作了非常多的闡述,這里涉及國家很多,人口總量也很大,是全球貿易量上升最為迅速的主要地區,在推進“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一個方面我們是可以非常有效的利用這個地區已經存在的一些基礎設施和一些運行的機制,比如說已經存在的亞歐大陸橋,也可以利用這個區域已經存在的泛亞公路網和鐵路網,大家也看到了,這是我們在“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利益的體現,包括多路并進,在“一帶一路”之前實際上我們也已經形成了三路并舉的亞歐大陸橋,主要是滿洲里和二連浩特和阿拉山口,尤其是最近這幾年迅速發展的中歐班列也提供了契機,也為我們正在升級的制造業、包括家電IT、包括能夠適應全球消費市場需求的相對比較好的一些高質量的消費品,能夠成為中歐班列具有比較高時效和效益潛力的運輸方式,可以快速的進入到全球市場,像中歐班列應該說跟海運相比,在時間節約上有非常大的潛力和優勢,現在我們中歐班列平均運行時間已經從20幾天下降到了將近15天左右,那么在特殊的情況下,2016年6月份習主席訪問華沙的時候,我們中歐班列形成統一品牌,八天的時間就可以從中國市場到達全部的歐洲班列,更主要體現在時效上,能夠為中國制造業提供全球競爭力?,F在經過我們各個方面的努力,包括中鐵總還有各個地方,現在我們中歐班列有39條線,通過新疆口岸出境的有20條鐵路線,還有經過滿洲里出境的也有非常好的一些線路,同時還有二連浩特的線路。
中歐班列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它的機遇和挑戰也是非常巨大的,機遇上來講有利于我們拓展中國發展的空間,特別是在對接這些發展中國家和更好的對接歐洲市場,也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同時由于中國的快速的融入到全球化的過程中,未來中國也有可能對全球的交通運輸體系和供應鏈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正像剛才我們說的,一個是我們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可能由此帶來全球交通運輸網絡格局的新一輪的調整,包括通道和一些關鍵節點的形成,和一些大型樞紐的形成,可能在這個地區中會有一些新的布局、新的主線。同時我們也可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全球的交通運輸的組織方式,因為中國大量的貿易和全球的貿易是以海上運輸為主來發展,在中國“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我們除了有海上絲綢之路,現在推的非??斓氖菍託W亞大陸的,所以以海上長距離、大規模的這種方式也可能會在這個過程中加快實現。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全球交通運輸體系對這一條看的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和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對全球交通運輸領域里面的治理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可持續發展,減排節能技術標準方面,包括一些重要的都是聯運之間銜接的規則,也需要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參與,發表我們的意見。我記得在2015年夏天的時候,歐洲方面在討論鐵路運輸新一輪標準的更改和完善時,他們非常希望中國方面來參與這個討論,但是因為交流機制不夠通暢,所以我們中國沒有派代表參加歐洲標準的完善,所以我們看到未來中國的“一帶一路”對全球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在全球交通運輸體系、物流的運輸組織的方式上,包括新的全球化的交通運輸聚合的形成,以及全球交通運輸方面的治理可能都需要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對于我們的挑戰也是非常的明顯,這個領域中基礎設施的缺乏,這個是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非常大的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些沿線沿路的國家主要都是發展中國家或者收入水平相對比較低的國家,就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偏下的國家,這些國家的本身基礎設施水平和物流服務的能力應該說普遍是偏低的,相對于中國來講還有非常大的距離,所以過去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現在在中國“一帶一路”開放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不但是要跟全球先進的標準看齊,同時我們也需要帶動更多的低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下的國家來共同的發展和共同提高這樣的水平,所以這個挑戰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未來在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融入到全球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在實現發展經濟性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我們交通運輸領域也需要跟中國一起關注發展的熱點,一個就是要加快我們交通走廊的建設,促進中國和沿線沿路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的水平。
第二個就是跟今天大會主題相關的,促進多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和多式聯運的發展,剛才李處長對多式聯運這四個字的解讀非常的精彩,未來我們確實也要在國際化的環境中來考慮我們的多式聯運發展,這個也是擺在中國我們這一輪多式聯運發展中的一個非常大的主題,因為我們在十幾年前也推過多式聯運,那是面向我們海上貿易的方向,現在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今天的多式聯運發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發展的方向。
第三個是要推進國際運輸便利化和加強區域合作機制建設,特別是我們需要在一些全球化的一些運輸組織中來加快區域一體化的推進,比如陸上運輸上,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的TIR公約的標準,對于打通陸上國家交通的便利相互的認證應該說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國剛剛同意加入,它的這種運輸的體系能不能在中國加快的運行,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的認證便利,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換的過程。
還有關于標準的問題,實際上是我們現在關注不太多的地方,因為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我們的聯合開放的過程,其實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政府這種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現在沿線沿路國家來講,我們在跟這些國家的一些官員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明顯的看到這些國家的政府能力,特別是公共服務的能力,相對于中國來講還是偏低的,所以如何促進沿線沿路國家的能力的建設也是現在我們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國家的智庫,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著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就是跟各個國家的政府之間保持政策的溝通,同時來給他們提供一些人才,就是政府官員的能力建設的培養。
當然從可持續發展來講,交通運輸是全球消耗能源最多、排放比較集中的領域,所以在這個“一帶一路”過程我們更需要注重交通基礎設施的新技術的應用。還有就是我們覺得現在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我們看到大量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些工程企業在積極的參與,同時還有一些金融企業,我們全球的交通運輸企業和國內真正從事交通運輸運營和服務能力的企業很少,那么未來這些基礎設施一旦建成以后,能不能參與到交通運輸的大的體系運行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也是大量的金融機構愿意投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些基礎設施只是一個工程建設,而不是作為一個能夠融入到全球交通運輸體系的節點和通道進行,所以未來我們更加需要努力和中國的交通運輸企業和全球的沿線國家的交通運輸企業之間的合作,營造真正能夠投入基礎設施和通道的建設,這個是我們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的方面。
還有人才的建設,中國在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其實面臨最大的重點就是我們大量的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人才不足,我們中國自身的國際化的人才也是十分缺乏的,所以像聯合國的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規劃里,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要推進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交通運輸高端人才的培養,同時需要一些伙伴計劃,讓全球領先的物流和交通運輸企業跟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來共同提升發展能力,促進全球最好的一些實踐的交流。所以我們看到未來在“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中,中國自身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中國的努力也會對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全球化的深化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那么當然中國也會從全球化的過程獲得更大的收益,實現我們更加長期的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根據錄音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