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平
關于“國際互聯互通”,我個人理解,更愿意看成國際和國內都有一個互聯互通的問題。在歐美實踐里,實際上有一個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和內陸多式聯運體系并駕齊驅發展的格局。從互聯互通角度來講,第一位問題就是通道的問題。很多專家都提到了,做了很好的鋪墊,談到陸路通道相關問題。
2016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解決物流大通道在整個國內的布局和建設規劃及管理相關問題。為什么當前會提到物流大通道這樣一個問題?其背景和意義在于最早提出物流大通道是《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第一次提到“物流大通道”問題,明確講到:要加快推進連通國內國際主要經濟區域的物流通道的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努力形成若干條經濟便捷的跨區域的物流大通道,特別是在“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里,“通道互聯互通”這個詞頻相當高。今年有兩個很重要的文件,國辦轉發跟物流有關的文件,《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流物流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關于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的暢通問題,核心關鍵詞就是物流通道問題,而且明確提出要編制實施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的行動計劃。
什么是物流大通道?研究國外運輸和物流問題時,他們講物流大通道是一個概念上的問題,我們現在認為物流大通道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已經實化成一個具體行動方案,我們對于物流大通道本身內涵和概念也作了解讀。我們認為物流大通道是依托綜合交通的網絡承載物資流動大的動脈和主骨干,具有貨流密度高、輻射范圍廣、交通資源密集、戰略地位突出等特點,一般由多種運輸方式、多條運輸線路、多級物流節點和相應服務系統所構成,以多式聯運和全程物流組織為支撐。
推進物流大通道,對我們當前無論是經濟進入新常態還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物流是粗放型發展的業態,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旨在提升整個通道物流承載能力、輻射力和帶動力,以高效的物流驅動資源集聚、要素集約配置、功能集成優化以及產業集群發展。這是我們支撐并引領生產要素快速流動、產業空間有序布局的基礎,也是我們破解跨運輸方式、跨行政區域、跨行業部門分割壁壘的重要切入點,更是我們促進資源的集約利用,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有效的路徑。
講物流通道時,不僅解決基礎設施物理的連接,從政府提供一個公共服務角度來講,主要解決運輸和倉儲的問題,以及與之相隨的人流和信息流,現在還有資金流的問題,高效流轉的系列的協同管理機制問題不僅僅是簡單基礎設施流通的問題,還有一系列管理問題。
從當前形勢來講,對物流大通道建設,尤其是李克強總理對物流大通道建設給予高度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三大戰略”,我理解就是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多種形式的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以帶狀經濟開發引領未來中國區域空間布局和結構優化對物流大通道建設提出迫切要求。
通道空間布局做了很多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建模,從通道布局網絡原則來講,考慮了交通基礎設施比較密集,運量大,選擇通道日均不低于20萬噸公里,距離長,通常跨越2個及以上省份,同時考慮到連通覆蓋重要區域和節點,這里有一些具體節點指標,比如覆蓋城區人口100萬、GDP2000億元以上城市等等一些數字性標準。
根據這樣一個布局原則,最終考慮到中國未來對整個國家物流系統具有比較重要戰略意義的是“六縱五橫”的物流大通道布局。六縱包括東北、南北沿海、京滬、港澳、西南等。五橫主要是西北能源的外運及出海、青銀、路橋、沿長江、滬昆。我們預測一下,六縱五橫將來要承擔70%以上的貨物周轉量,集聚度很高。
從國際通道方面,根據現實發展情況,以及未來需求來看,認為將來主要是在空間上展現出七大方向:中蒙俄對外通道;新亞歐大陸橋對外通道;中國—西亞—中亞通道;中巴通道;孟中印緬通道;中國南半島通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七大方向是將來重點發展國際的七大通道方向。
通道空間布局在節點方面,從國家層面來講更多可能考慮還是比較空間的布局概念,在通道節點布局里,考慮到三個層次:骨干聯運樞紐節點。提出一些條件,如具備三種及以上運輸方式,而且確定為國家級樞紐,并且在物流園區規劃中屬于一級物流園區布局的城市,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條件。第一個層次我們認為對整個國家是骨干性的樞紐節點。這個節點大家都追求同一個層次、同質化發展,我認為節點應該分出層次。次一級層次叫做重點聯運樞紐節點,我們提出一些布局原則,如可以只具備兩種以上的方式。上一級希望是三種以上運輸方式,當然還有其他條件的約束。認為對國際多式聯運和國內多式聯運在轉換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作用的是陸路沿邊口岸節點,我們從國家層面提出相應條件,如一類口岸城市,外貿貨物吞吐量相應標準,以及其他一些條件。
根據這個情況,初步做了遴選,大概現在選出地級骨干聯運樞紐節點24個,包括京津冀一體化等等。重點聯運樞紐節點總共有53個,陸路沿邊口岸節點11個。這是初步成果,將來有可能馬上要發布《推進物流大通道行動計劃》,可能會有局部調整,但是總體上不會有特別大的調整。
把整個空間布局以及對節點層次的布局有了初步方案,剩下在此基礎上,把所有需要建設的項目做了梳理,提出了關于通道建設里相應具體項目,以及節點中布局建設重點的行動計劃,將來《行動方案》發布以后,里面帶有具體重點項目建設任務。
有通道以后,物流大通道基礎設施的連通可能會通過“十三五”很快的建設,但真的要打通的話,關鍵還是發展多式聯運。今天上午宏觀政策層面,以及在運營層面,大家對多式聯運交流比較多了,我們前期做了很多研究,我已經連續第三年參加這個大會。第一屆給大家介紹了歐美國家多式聯運發展經驗,去年跟大家交流了關于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相關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研究、探索,跟企業界朋友們廣泛交流,歸納從系統性來講,將來中國多式聯運亟待破解的瓶頸制約主要是七大領域:
基礎設施:銜接。除了國家層面大的通道布局以外,網絡銜接問題仍然是很受關注的問題。包括要統籌規劃建設多式聯運專用樞紐站場,現在多式聯運專用樞紐站場嚴重不足,尤其是鐵路,我們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另外促進通道網絡銜接。交通運輸部特別關注到現在極速運問題,包括加強疏港鐵路等,預計“十三五”通過梳理出一系列具體建設項目,應該在這方面條件會有一個很大的改善。
運輸裝備:標準化。包括要健全整個裝備技術體系,重點是三個類型:標準化的運載單元、專用訊裝備、快速轉運設備。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標準處于缺失狀態。原來準備以國務院名義印發關于促進多式聯運發展意見,現在有可能改成17個部委+中鐵總一起印發,這里提出非常重要的方向性引導,探索發展45英尺和53英尺大尺寸、大容量內陸集裝箱技術體系。國際多式聯運是以國際海運箱為基本運載單元,內陸是以大尺寸、大容量內陸集裝箱為基本運載單元支撐起來的一個多式聯運體系,國內現在關注這個問題的人還不是很多。開展貨運車型標準化專項行動。
市場主體:多元化。我們談到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怎么培育?有不同多式聯運的經營類型,我們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怎么樣形成一個完整的,能夠真正承擔全程運輸責任的多式聯運的經營主體;除此以外,要促進不同運輸方式企業之間的合作聯盟;進一步推進鐵路市場化的改革,有很好的進展,但是大家對它的期待仍然很高;要便利跨運輸方式的市場進入。在這方面現在不同運輸方式仍然還是有一些制度性的壁壘。
運營組織:一體化。要打破跨運輸方式、跨行業、跨區域的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壁壘,發展多種形式的多式聯運。現在看到集裝箱的多式聯運,還沒有完整地發展起來,特別是內陸多式聯運以半掛車為運載單元的多式聯運沒有發展起來。
信息資源:交互、共享。要建設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真正促進不同運輸方式,以及海關、商檢口岸等基本公共信息互聯互通問題,不同運輸方式在多式聯運運作過程中還有協同開發多式聯運運營管理系統的問題。我去調研時,發現現在很大問題,大家都說信息流轉不暢,但如何流轉信息?坐下來真正建立一種機制的問題,大家想得比較少一點。
法規制度:統籌。我們現在正在做很多工作,建立多式聯運的法律法規。“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啟動《多式聯運法》的前期研究工作,這是很重要的信息。當然還有多式聯運的規則,現在正在研究怎么樣把現有不同運輸方式的基本要求寧愿在一個規則里進行統籌。還有多式聯運經營人服務規范,多式聯運專項統計與監測,現在發展到底情況怎么樣,是一種什么狀態,我們缺乏一個完整基礎的統計。
支持政策:創新。多式聯運是把更多公路貨運轉向水運,是綠色、可持續、節能低碳很重要的手段,所以我們要學習借鑒歐美經驗,特別是在稅費方面怎么樣體現出多多式聯運的支持等政策問題。
整合通道管理資源。
統籌便利通行、交通流調節政策。通道是包含各種運輸方式不同的運輸線路,要促進高效通行優化有關通行政策,如在支持多式聯運,特別是標準化的運載單元、標準車型發展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包括探索多掛、雙掛,運載單元的標準化是很重要的基礎,這是多式聯運發展的前提,也是探索如何在干線運輸里發展高效的卡車運輸。還有推進便利通關問題。
交通協同管控里有統籌交通指揮和應急救援,包括保障重點物資和應急運輸穩定有序,現在要么高速公路堵得一塌糊涂,鐵路沒有東西可運,要么鐵路緊張,高速公路的卡車運輸沒有相應應急協同運輸機制,這些都有可改善之處。
推進信息系統共建共享問題。單一運輸方式的系統整合,大家感覺到高速公路上有很多交通系統自身的系統,如動態秤重、火車ETC、聯網聯控等,需要把這些系統整合起來。還有跨運輸方式系統整合問題,都有自己信息系統,還有跨區域、省域、市域交通執法信息共享,跨部門信息系統整合。
近期交通運輸部關于物流通道建設和多式聯運方面推進的工作。
1、聯合發改委出臺《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
2、經國務院同意,聯合1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多式聯運發展的若干意見》。
3、研究適時啟動第二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希望大家關注這個政策。
4、十三五持續通過投資補助政策,支持綜合貨運樞紐和物流園區建設。首要是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補助政策。
5、加大之超力度,實施車型標準化專項行動。治超以后,多式聯運帶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計劃漸次推進三類非標車型治理:車輛運輸車;17.5米大平板車。17.5米大平板車治理將來可能對我們集裝箱運輸發展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希望大家關注;危化品罐式車,對罐式集裝箱發展未來也是很好的利好。
6、開展無車承運人試點。無車承運人這個概念是我們十年以前首先提出來的,當時我們只是考慮到單一運輸方式,從公路角度來講全球沒有任何國家有無車承運概念,我們創造了無車承運概念,將來就是多式聯運經營概念。我們研究美國相關市場主體時,美國除了承運人,傳統卡車運輸、鐵路運輸以外,還有兩類經營主體,其實就是多式聯運的經營人。我們想利用無車承運試點,將來逐漸拓展到多式聯運經營人的發展。
(作者為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根據錄音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