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倩
黃浦區二屆人大一次會議1月7日上午閉幕,下午又專門加了一場“區長答人大代表問”,以前有過區長答記者問,而答代表問在上海尚屬首次。這也是黃浦區繼人代會專題審議、常委會會議專題詢問、年終集體視察、區情通報會等形式后,加強區政府與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的又一個新舉措。
區人大代表們“有備而來”,向黃浦區區長杲云提出的問題,都與民生休戚相關,絲毫不給區長“打馬虎眼”的機會,而杲云區長的回答,絲毫不含糊,字字落在實處。
不能回避的“馬桶問題”
2016年,是黃浦區歷年來在舊區改造中投入最大的一年,總共修繕了30萬平方米,受益家庭有1萬多戶,改建衛生設施、安裝抽水馬桶3500戶左右。盡管這樣的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但來自南京東路街道代表團的忻梅影代表首先向杲云直率地提出:“我們南東街道80%房屋是非成套居住房,還有8000戶居民沒有衛生設施,仍在使用馬桶。區長,這個困局要怎么破?”
杲云絲毫不回避:“在三樓的群眾抽水馬桶沒辦法裝,這些房屋上水的供水包括下水的排水,很多設施都不行,包括化糞池都沒辦法安,所以這塊工作我們還是要千方百計、認真扎實地去推進。我們想排摸一下,將來上水我們也要一起改造。2017年的改造速度不減!”
民營企業的扶植政策,不在多,在管用
截至2015年底,在黃浦注冊的民營企業共20萬戶,注冊資本總額為1722.3億元,主要集中于批發零售業、科技、商務服務業和房地產業。
來自豫園街道代表團朱雯代表提問:中小民營企業目前運營成本不斷增加,發展有點困難,黃浦能給予什么有效的幫助?
杲云坦言:“去年我們黃浦區出臺了‘1+3+27這樣一系列的文件,這些文件說穿了,我看了都覺得很累,內容很多,包羅萬象。但是叫一個小的民營企業要把我們這些政策都研究透,很難。這個就需要我們政府部門搭建平臺,把這些政策梳理出來,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對接,讓企業能夠很方便、很直接地能夠享受到我們的扶持政策。所以政策不在于多,關鍵在于方便管用,政策平臺我們要搭建好,讓這些政策真正能夠對民營企業發揮作用。”
怎么應對房地產下滑對區級財政的影響
去年房地產占黃浦區區級稅收的26%,稅收增量部分則占到一半,房地產做出的稅收貢獻不小。
老西門街道代表團代表沃林寶提問:“2016年房地產交易收入占區級財政收入不小,但根據現有的政策導向,2017年這方面收入估計要下降。區政府怎么應對區級財政變化可能造成的財政困擾?”
杲云回答得更“耿直了”:這個問題也切中了我們的“要害”,黃浦應該說總的經濟還是非常好的,但結構上有不合理之處。隨著房地產調控的力度加大,估計會持續帶來影響。所以我們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如何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發展、金融服務業、現代商貿業、現代物流、文創產業以及旅游業,是下一步我們要加大力推進的。
在與代表的“你問我答”中,杲云還透露一些關鍵點:一是黃浦區計劃將申貝地塊作為養老設施用地,該地塊占地面積14900平方米,可建建筑總面積58110平方米,按1張床位25平方測算,可建2000張左右。二是拓展社工職業發展空間。明確職業晉升條件,暢通職業發展通道,打通居民區社區工作者和街道各中心、科室社區工作者之間的崗位交流渠道。三是今年逐步推進建立豫園學區、世博學區、盧灣學區和外灘學區,使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覆蓋到80%左右的中學。四是今年將基本完成黃浦醫療中心建設,同時探索建立中醫藥醫聯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