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法理上分析,實名火車票只是證明存在旅客運輸合同的一種最便捷證據,而不是唯一證據。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對已存在的客運合同的法律效力不產生負面影響,旅客與鐵企之間的客運合同仍然存在,鐵企不能按無票乘車處理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的問題。
關鍵詞 實名火車票 合同憑證 補票
基金項目:本文系受《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16R403004)。
作者簡介:楊寶貴,浙江工業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31
一、引言:三個案例引出的問題
案例一:2014年,長沙旅客何奎乘坐武廣高鐵返回長沙時,不慎遺失實名火車票。在其準備出站時,向車站工作人員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證和購票短信和郵件,證明自己購票的事實。然而工作人員還是要求其補票,并稱這是鐵企的明文規定。何奎將廣鐵集團告上了長沙鐵路運輸法院,要求其退還重新購票票款164.5元和2元手續費,并索賠1元。
案例二:浙江消保委代表消費者于2014年12月30日提起全國首例公益訴訟,請求上海鐵路運輸法院判令上海鐵路局立即停止“強制實名制購票乘車后遺失車票的消費者另行購票”的行為。
案例三:2015年,浙大學生陳繪衣因參加云南邊遠地區支教活動,持杭州東站至昆明的K739次列車的車票進站上車后,發現不慎遺失車票。在陳繪衣出示了火車票購票短信、拍攝的紙質火車票照片和本人身份證后,列車長還是堅持要求其補票。陳繪衣將昆明鐵路局訴至杭州鐵路運輸法院,要求退還補票款。
上述三個案例都是關于遺失實名火車票需另行補票規則引起的訴訟。其中,案例一已經作出判決,支持了旅客的基本訴訟請求;案例二被法院裁定不予以受理;案例三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前兩個案例中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引起諸多關注,出現不同觀點。 主流觀點認為,補票規則是計劃經濟下的霸王條款,應當取消,不應當讓旅客再另行補票。 但也有人認為,火車票應該是旅客與鐵路運輸部門簽訂的一個合同憑證,車票丟失責任,應該由旅客自己負全責,在所有旅客的道德指數尚未達到一定標準的前提下,在鐵企相關的技術手段尚未成熟的時期,如果丟失就補辦,就會給鐵企帶來很大壓力。
實名制火車票遺失后,旅客是否應當補票,對此問題應當如何解決,從法理的角度來看,這涉及以下問題:1.實名火車票的法律性質;2.遺失實名火車票行為對生效的客運合同具有何種影響?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逐一分析。
二、遺失實名火車票行為的法律后果
遺失實名火車票行為會產生何種法律后果,很大程度取決于實名火車票的法律性質。為此在討論遺失實名火車票行為對客運合同產生的法律效果之前,先討論實名火車票的法律性質。
(一)實名火車票的法律性質
火車票實名制是指旅客在購票、乘車時,車站工作人員根據旅客提供的有效證件,登記、核查旅客個人真實姓名和身份后才準予購票、乘車的一種制度。其中,有效身份證件主要包括:居民身份證、臨時身份證等。作為實名制的載體,火車票在運輸合同的成立、生效、終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實名制火車票的法律性質是什么,學界對此研究不多,以至于旅客與鐵企因為火車票問題發生的糾紛,都是旅客吃虧。
2010年修訂的《規程》 第7條規定:“旅客運輸合同的基本憑證是車票?!?015年修訂的《鐵路法》第11條規定:“旅客車票、行李票、包裹票和貨物運單是合同或者合同的組成部分?!蹦敲矗疖嚻本烤故亲C明合同存在的憑證,還是合同或合同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火車票是表示承運人有運送其持有人義務的書面憑證,是收到旅客承運費用的收據;火車票并非旅客運輸合同的書面形式,但從法律意義上說,它卻是證明旅客運輸合同的唯一憑證,也是旅客乘運的唯一憑證。 還有人認為,火車票只是鐵路客運合同的格式條款,是鐵路客運合同的書面形式;火車票的內容是鐵路客運合同的組成部分;火車票是鐵路客運合同的憑證,旅客可憑客票來證明承運人和旅客雙方之間存在著客運合同關系。
本文認為,實名火車票的法律意義已不同于以往的火車票,上述一些觀點在非實名制背景下是成立的,但現在已很難成立。案例一的判決對實名火車票法律性質的解讀更為妥當:火車票是客運合同的基本憑證,但在實名制的背景下,火車票不是確認客運合同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唯一的憑證。
首先,合同不等同于證明協議存在的合同書。合同是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而合同書只是用來證明協議存在及內容的證據,不能等同于合同關系,因而不能認為有合同書才有協議或合同關系的存在。 同理,不管實名火車票是合同或合同組成部分,它最多也只能是一種可用于證明旅客與鐵企存在客運合同關系的合同書,不可能等同于客運合同本身。
其次,實名火車票不是客運合同書,其記載內容只是合同書的部分內容。作為一個完整的合同書,它應當記載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所有權利與義務,否則就易于發生糾紛。實名火車票票面上記載的只有發車時間、車次、乘車區間、座位的級別、票價,旅客的姓名、身份證號碼,至于旅客與鐵企各自享有何種權利與承擔何種義務,均未規定,而只能根據合同法及有關規章確定,因而不能將實名火車票等同于客運合同書。
再次,實名火車票是證明存在客運合同的證據,但不是唯一證據。一方面,實名火車票是一種證明存在客運合同的證據。如對于貨物運單,德國學者吉米勒認為,在未發生糾紛時,它只是作為一種包含有關指示與說明、供當事人用于運輸的指示性文件;在發生爭議時,它便是一種證據性文件,對貨運關系予以確認。旅客航空與海上運輸也有類似規定:1929 年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 將客票定性為運輸憑證;我國《海商法》第110 條規定:“旅客客票是海上旅客運輸合同成立的憑證”;《民用航空法》第111 條規定:“客票是航空旅客運輸合同訂立和運輸合同條件的初步證據?!庇纱藖砜?,有關單據或票證均只是一種證明存在合同關系的證據,而不是合同本身。客運合同與這些合同具有很大相似性,有關票證的法律性質也應當具有類似性。另一方面,實名火車票不是證明存在客運合同的唯一憑證。實名制以前,火車票具有不記名的特征,鐵企也沒有旅客的相關信息,因而火車票是證明存在客運合同的唯一憑證。但在實名制后,火車票是唯一、特定的,鐵企也儲存了旅客的基本信息,除了火車票,還有很多其他途徑可證明旅客運輸合同的存在。
(二)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對旅客運輸合同效力的影響
根據《合同法》第293條規定,旅客與鐵企之間的客運合同自客票交付時成立生效。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后,鐵企要求旅客補票是否合理,首要問題就是理清遺失火車票的行為對生效的合同會產生何種影響。從上述三個案例來看,鐵企要求旅客補票的依據是《合同法》第294條、《鐵路法》第14條,以及《規程》第43條。《合同法》第294條規定:“旅客應當持有效客票乘運。旅客無票乘運、超程乘運、越級乘運或者持失效客票乘運的,應當補交票款?!薄惰F路法》第14條規定:“旅客乘車應當持有效車票。對無票乘車或者持失效車票乘車的,應當補收票款,并按照規定加收票款。”《規程》第43條規定:“旅客丟失車票應另行購票?!逼渲?,《規程》屬于部委規章,效力低于前兩個法律,屬于下位法,因此不能與前兩個上位法相沖突。由于《合同法》與《鐵路法》均未對旅客遺失火車票應當如何處理做規定,作為鐵企要求遺失火車票的旅客補票的直接依據,《規程》第43條是否具有合理性與有效性,關鍵是遺失火車票行為是否屬于上述兩個法律規定中的“無票乘運或乘車”的情形。
本文認為,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的情形不屬于《合同法》與《鐵路法》規定的“無票乘運或乘車”情形,鐵企直接根據《規程》第43條要求遺失實名火車票旅客補票,既缺乏法律依據,也缺乏合理性。
首先,《合同法》與《鐵路法》規定的“無票乘運或乘車”情形是指未購票乘車行為,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不屬于無票乘車,要求旅客補票缺乏法律依據。從法理上分析,一旦旅客與承運人達成客運合同,承運人就應當按約定及時、安全地將旅客運送到約定的目的地。換言之,旅客能否乘車,關鍵在于旅客與承運人之間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客運合同,而不在于旅客是否持有車票。因為車票只是客運合同是否存在的一種證據,而不是合同本身。為此,《合同法》與《鐵路法》規定的“無票乘運或乘車”應當是指那些未與鐵企達成合法有效的客運合同而乘車的行為,不是指那些與鐵企存在合法有效客運合同但遺失火車票而乘車的行為。
其次,實名制之后,旅客遺失火車票給鐵企所帶來的額外成本與壓力已經大大減輕了。鐵企將遺失火車票視無票乘車,并要求旅客補票的行為缺乏合理性。以上三個案例,鐵企要求補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止逃票行為,認為如果不要求補票,可能會出現一票二用的情況。確實,實名制之前,火車票是客運合同的唯一證據,旅客遺失火車票,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旅客如何證明曾經購的事實?旅客遺失車票,如果不需要補票,而讓鐵企要來承擔這種巨大成本與壓力,無疑不具有合理性。但是,實名制之后,由于旅客購票時需要使用身份證等有效證件,購票系統已經儲存了旅客的基本信息,在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后,通過驗證旅客身份證檢查旅客是否購票已不是難事。為此,即使旅客在站外就遺失車票,也可比較簡便地檢查旅客是否購票。在旅客進站上車后才遺失車票,由于進站上車時要求人、票、證一致,防止無票乘車現象出現更是容易。因此,如果說在實名制以前要求遺失車票旅客補票還具有一定合理性,實名制之后,這種合理性已經不再存在。
三、結語
從法理的角度分析,火車票只是旅客與鐵企存在客運合同的一種證據,一種憑證。鐵企將火車票交付旅客就意味著客運合同成立有效,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僅僅是遺失用以證明客運合同存在的一個憑證,對已存在的客運合同的法律效力不產生任何負面影響,旅客與鐵企之間的客運合同仍然存在,鐵企不能按無票乘車處理旅客遺失實名火車票的問題。
注釋:
火車票丟了該補票款嗎?.中國經濟周刊.2015(Z1).12.
劉回春.眾專家炮轟“火車票丟失須補票”規定.中國質量萬里行.2015(3).66-67.
韋波.旅客何奎叫板鐵路是否代表大眾心聲.中華鐵路網.2014年11月.
崔建遠.合同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523.
王利明.合同法新問題研究(修訂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7.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熊水湖.實名制車票丟失需補票?.中國交通報.2015-01-15(004).
[3]張長青.關于鐵路客票法律性質問題的探討.政法論壇.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