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司法辦案責任制改革對提升辦案質量,提高辦案效率,推動檢察工作的專業化運行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改革過程中,現有的檢察工作在觀念模式、制度體制、利益配置、配套保障、人才建設等方面均體現出一定弊端,無法滿足改革要求。文章從司法辦案責任制改革的背景、內涵、意義出發,系統分析改革為檢察工作帶來的挑戰,以改革需求與現有工作之間的匹配差異為切入點探索檢察環節中司法辦案責任制改革順利推行的戰略路徑。
關鍵詞 司法辦案責任制 改革 檢察工作
作者簡介:李俊,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檢察理論與實務。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58
一、司法辦案責任制改革為檢察工作帶來的挑戰
(一) 對傳統觀念模式的挑戰
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的本質是將集中于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手中的決定權重新分配實現權責對等,通過賦予檢察人員全新的決斷權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和職位責任感。這種新型的辦案模式無疑會與傳統觀念模式之間形成難以調和的利益摩擦甚至對峙關系。換言之,面對辦案責任制改革的挑戰,傳統模式下以檢察長、部門負責人等為主的利益優勢群會逐漸提出對個人權力、辦案待遇等利益方面的憂慮,從而以消極的態度參與到改革后的檢察工作中,而這又會衍生出陳舊的辦案觀念與全新的辦案機制不匹配之難題,將所謂的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置于名不副實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檢察人員在新辦案制度下權責變更導致出現心理落差,從而對改革采取觀望、不作為態度,甚至逐漸萌生不自信、抱怨、抵觸的負面情緒。
(二)對現行辦案規定的挑戰
政策實施型司法與科層體制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雖然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符合法律法規建設形勢之需求,但就當前的辦案規定細則而言,兩者之間的矛盾和不兼容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2012年修訂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四條確立了檢察系統的科層制格局,限定了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管理從屬關系,使我國現行的檢察機關具備了鮮明的行政特色。檢察官和檢察委員會辦案職權的高度集中有法可依、有跡可循,這與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所倡導的檢察官獨立行使案件決斷權相去甚遠。從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來看,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并未尋到明確有力的法律支持,與之配套的制度構建也大多留存于創新探索階段,由于全國范圍的改革狂潮尚未掀起,主任檢察官的權威性勢必會被削弱。另一方面,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2013年推行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中對權限的設定規則,分管檢察長具有一般案件的最低審批權限,可以通過檔案文書將部分決定權交于主任檢察官,而當前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并未建設成熟的授權路徑,由分管檢察長至主任檢察官的授權被擱淺,這勢必會造成線上線下兩個渠道的施行沖突,進而影響到案件辦理的有序性與高效性,違背了我國對司法行為規范性的倡導。
(三) 對多重利益調和的挑戰
上文提及的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在檢察官與檢察長、分管檢察長以及檢察委員會之間形成了新的利益沖突,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主任檢察官所獲得的獨立決定權來源于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這也就意味著檢察長權威性和決斷權的削弱與下降,這種權力的倒流之勢也勢必會拷問檢委會原有民主集中制決策方式的作用效能。事實上,在致力于提升主任檢察官主觀能動性、職業責任感的同時也應兼顧對其公權力膨脹傾向的適度監管與全局統一領導,兼顧民主集中決策制對司法辦案的積極效能。另一方面,新任的主任檢察官主要遴選自原有的主辦、主訴檢察官當中,落選也就意味著權限的縮減與削弱,改革前后產生的心理落差勢必會影響現任主訴、主辦檢察官的工作積極性,這也使得獲選與落選人員之間的利益關系難以得到有效調和。
(四)對保障機制配套的挑戰
新的辦案責任制實現了案件受理、案件裁決、案件負責的主體統一,主任檢察官由此被賦予負責案件質量的終身責任,而相應的保障機制保證權責對等是維持主任檢察官工作能動性、積極性、責任心的前提條件。當前,針對辦案責任制改革的行政監督、權力管控以及責任追究等制度建設已經鋪陳開來,而與之對應的配套保障機制卻跟進不足,主任檢察官的薪酬待遇、晉升空間、責任減免等激勵機制建設不力。實際上,主任檢察官因擔心一時失誤可能導致的終身責任而出現畏難情緒并非空穴來風。如若出現權利與責任不均衡或利益偏差勢必會使檢察官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影響辦案質量和效果。這就要求辦案責任制致力于主體改革的同時也要健全和完善相應配套制度,要關注主任檢察官的物質待遇、晉升空間、任職保障、責任減免等制度建設。
(五)對專業人員配備的挑戰
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并非單純依賴于制度設計和規定創新,而要以專業人員配備為支撐。主任檢察官的辦案能力、職業道德、權責意識固然重要,但與之配套的檢察輔助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樣不容忽視。辦案責任制改革后檢察機關對書記員等輔助人員的人數需求與專業水平需求較之前有了明顯增加。反觀改革前檢察機關的人員配備,檢察員、助理檢察員等具有辦案資格的人員數量要有明顯優勢,書記員的數量則始終很少,這種情況并沒有隨著辦案責任制改革的實施而出現有效扭轉,這樣勢必會造成一名書記員同時協助多名檢察官辦理多個案件的格局,團隊協作與功能交互會被大大削弱,進而影響到檢察工作的高效開展。因此,在走好辦案責任制主體改革的同時也要逐步扭轉現有的檢察組織人員格局,以書記員等輔助人員隊伍的擴大化以及不同崗位之間的職能互動為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提供基礎保障。
二、司法辦案責任制改革背景下檢察工作的應對策略
(一) 以權利對等配置為核心,均衡調和多元利益關系
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應以追求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目標,為此要考量檢察系統內直接利益、間接利益以及個體利益的最大化,均衡調和多元利益關系。一是要兼顧書記員、檢察官助理、員額外原有檢察官、員額制內檢察官的利益配置。為年輕檢察人員提供廣闊的晉升空間和優厚的薪酬待遇,以激發其工作積極性,挖掘其專業潛能和工作活力。為保留原有檢察官資格人員后續工作中提供入員額的機會,保障其工作的積極性。二是要幫助各階層、各類別檢察人員樹立開明的職業發展前景和積極的辦案責任制改革歸屬,消除他們心中對改革后案件數量增加、難度增大、責任加重、既得利益損失等衍生問題而產生的憂慮情緒。三是要為檢察輔助人員留備足夠的職位晉升空間,使其明確辦案責任制改革后的主體身份,以此鼓勵他們為晉升主任檢察官而努力提高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二)以權責制度保障為先行,健全各類配套保障機制
辦案責任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應以健全的配套保障機制為前提,從權利上、待遇上為主任檢察官提供后備保障,以推進體制改革的高效運行。一是要打破檢察機關上下級之間行政從屬關系對檢察工作的干預影響,從法律規定的高度重新確立主任檢察官的權責屬性和權威性,將辦案責任制改革從理論層面落實到實踐上,保障法理與實踐的雙重合理性,以此明確主任檢察官的獨立司法屬性和裁決權的獨立行使特性。二是要完善最高人民檢察院推出的統一業務辦案應用系統,實現主任檢察官在線上與線下的權限配置統一性,以此延長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長效生命力。三是要優化主任檢察官的薪酬待遇、晉升體系、經費保障等利益機制,實現責任與利益的均衡對等,并以此作為激勵主任檢察官工作能動性、積極性、責任感的重要措施。
(三)以優秀專業人才為支撐,改組現有檢察人員格局
對辦案責任制改革而言,專業人才建設是永恒的話題,針對現有檢察人員人數較少、格局單一的局面,既要完善檢察官人才遴選、儲備機制,也要改組優化人員組成格局,實現專業人才的分類化管理。一方面,要建成完備的檢察官遴選機制,推動檢察官崗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首先,確立以省為單位,以學者、律師、法官、檢察官為共同投票人員的公開遴選機制;其次,設立通過司法考試、業務實訓要求、在崗實習標準等確定候選人資格的完備條件;再次,發揮黨政部門對遴選流程的秩序監管和資格審核作用,決定最終人選。另一方面,要健全主任檢察官的專業輔助人員團隊。根據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對書記員等檢察輔助人員數量、專業需求,建立針對性強的專業人才輔助團隊,既要根據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所屬,設置分類化的管理體系,也要注重檢察工作的專業化創新。
注釋:
范思力.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辦案職能的完善——以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為切入點.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5(6).
杜磊.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探索.環球法律評論.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