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摘要:為了切實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2006年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要改變行為,首先要從改變觀念著手。大學生體育運動觀念的改變,可以從開設高校體育理論課著手,著力改變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切實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從而培養好的運動習慣。
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理論課
一、學生體質健康令人堪憂
早在一九五二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要“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近些年來,體質相關研究結果屢屢表明,學生體質出現下滑的趨勢。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體重超重人群占人口比重越來越多,身邊的“小胖子”隨處可見。減肥、減重成了各個年齡層永談不膩的話題。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而肥胖帶來的問題不僅是體質下降而已。針對這一嚴峻的情況,在二零零八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意見,提出必須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意見實施后,有研究者對上海市2000-2010年年齡為7~18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結論仍是,上海市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仍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體質提高靠什么?靠的是堅持科學的體育運動。然而,談及體育,人們更多想到的仍是競技體育;迸發的熱情,更多的出現在對觀看體育賽事的熱愛;最先想到的常年主動參加鍛煉的人群,是中老年人的廣場舞。為何為青少年擁有健康體魄而出臺的重量級文件,收效卻并未到達預期。在執行時,運動一小時被認為是與學科學習搶時間的競爭對手、繁重學業上的又一負擔。而僅有的課外時間,戶外體育活動往往輸給了電腦、電視。即使是對于課余時間更多的大學生,除了大一大二必修的體育課外,主動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比例仍然不高。眾多高校出臺的各項鼓勵大學生參與運動的規定,對于大學生而言更像是任務,而不是興趣使然。
二、開設高校體育理論課的必要性
那么,要使陽光體育順利開展,首先應該培養的是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在眾多人的認識中,體育課僅僅是學會一項體育技能的存在,鮮少有人知道體育也有理論,更不知道體育理論課在教學大綱中的存在。
教育部于2002年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其中明確提出:“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
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綱要》頒布5年后,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曾吉等人通過設計調查問卷以5.44%的比例對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除體育院校外的多個類型的1396所普通高校中的76所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絕大多數體育教師認為需要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需要強調理論課的重要性,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興趣,且學生們也普遍認為有必要通過必要的體育理論學習來更好的指導身體鍛煉[1]。
但是,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在理論課學時上,多數學校達不到《指導綱要》的每學期約4學時的要求。這從根本上沒有保障教學時長,教學任務和教學質量無從談起。在教學內容上,各校未有統一設置,特別是講授涉及經專家論證為最佳教學內容的心理健康標準的高校不足百分之三十,達不到理論課設置令學生全面掌握體育理論知識的初衷[2]。在教學形式、方法與手段上,均未能得到重視、與時俱進,并不適應現代高校體育教學要求。
三、開設高校體育理論課的重要性
“陽光體育運動”理念的提出、實施,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使得大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通過幾年的實施,我國學生體質有了提高,但離“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還有差距。究其原因,大學生普遍缺乏體育理論知識,大多數大學生對于體育的觀念陳舊、運動動機不強、態度消極等情況,導致“陽光體育運動”實施并未達到理想預期。
如何讓“陽光一小時”在大學校園中更有效的執行?除了場地、器材需求的滿足,時間的合理安排外,改變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對健康的理解是執行效果能否提升的關鍵。大學體育理論課的良好設定,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體育理論課的內容,應于體育專項學生的理論課相區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從學科學生的理論需求出發,與時俱進。
在大學生體質亟需提高的環境下,以改變運動觀念為切入點,探索大學體育課堂理論課程的設置,擬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體育理論與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數據分析,找出現行高校學校體育教育中,理論知識缺乏的部分、觀念有誤的部分等;針對這部分教育缺失,加入必備的體育理論等設置大學生體育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研究出適合于學科學生的體育理論課課程框架,改變大學生對體育有失偏頗的認識,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掌握必備的鍛煉方法,從提升內部鍛煉動機著手,幫助大學生在掌握必備的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同時,自主自覺的參與體育運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從而達到體質提高、形成“終身體育”觀念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課中加入體育理論類的課程是可行的、有必要的,且是現行體育課教學中所欠缺的。這也是體育教學改革中所需要重視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參考現行各大體育學院中學科生所選修的體育理論類課程(如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解剖學等)以使得大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體育理論
[3,4,5],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面對運動技能掌握過程中會遇到的高原現象等。此外,還需要經過充分的調研,比如通過問卷調查,結合本校學生的需求,如科學減重、增肌等,開展科學的教育,理論課聯合實踐課,切實幫助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達到自身外形要求。這樣既在思想觀念上從被動到主動,扭轉對體育的偏見,也給予新高校體育理論課的教學體系的探索。當大學生能夠既掌握科學的體育理論并用于指導自己生活中的體育活動,高校體育教學也將更行之有效,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也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終身體育將不再是美好的愿望。
參考文獻
[1] 曾吉,吳明智,李智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調查分析[J]. 體育學刊, 2007, 14(1): 95-98.
[2] 王麗娟.上海市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現狀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8, 20(5): 90-92.
[3] 毛曉榮. “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革[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8, 42(5): 97-100.
[4] 楊楨.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徑的選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0,8(5): 141-142.
[5] 孫洪濤.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及對策[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 34(8):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