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強
摘要: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實現學習目標。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一是激發興趣——自主學習的基礎;二是授之以漁——自主學習的工具;三是多元評價——自主學習的激勵。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 ;自主探究學習;培養方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很多學生心里初中思想品德課就是“背多分”的課,枯燥的課,認為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能拿高分。因此,對其失去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如何落實課改綱要?我認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
一、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而學習的探索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部分是認識的興趣。”這些話都說明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負擔,就會主動學習,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創編相應的故事、詩歌、小品劇等組織學生讀、表演,通過學生親臨其境的投入,從中獲取更多知識和道德情感體驗;教師也可以采用游戲、比賽等方式創設情境和懸念,引導學生體驗情感并促其主動參與學習;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動用多種感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使其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學《認識競爭》時,設計了“查字典比賽”,讓學生在實際比賽(競爭)中真實體驗競爭,認識競爭。接著我設計了“七嘴八舌”活動,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競爭。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對本課的教學內容理解與掌握起到很大作用,學生對此可謂印象深刻,記憶猶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授之以漁——自主探究學習的工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確的方法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要授之以學的方法。由此可見,教學生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所以教師要善于“授人以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
1、指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障。
(1)預習的習慣。預習是學生主動性的學習行為。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預習,給出充足時間讓學生預習,指導他們掌握最基本的預習方法。學生進行預習,有三個層次:一是看。課前看一看課本。課本是獲取知識的最直接途徑。新課標實施后,思想品德課本易讀性越來越強,學生只要用些心看,很容易歸納出知識點。二是聯。聯想起與課本知識點有關的舊知識,聯想生活中有關的事件、現象,以幫助理解,把知識聯系起來。三是疑。看書要看出問題,有些是課本中的問題,有些是我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根據問題查找資料,更深入地研究。
(2)復習的習慣。復習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表現。學生進行復習,有三種情況。一是先復習課本知識,后做作業;二是先做作業,有時間再復習課本知識;三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復習時間。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向第二第三種做,指導學生在復習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網絡,使之結構化、系統化,強化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2、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不僅要善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對自己的學習及時反思和調控,才能學會學習,才能進行創造性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1)學會看和聽。視聽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學會用眼看課本、看雜志報紙、看電視新聞、看人、看社會等;用耳朵傾聽老師講,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么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分析、解答什么,傾聽其他同學的答問、講演,聽師生對答問者的評析,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所學知識。這是我們學習的基礎,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看、聽既是學習的方法又是學習的能力。只有看得清,聽得懂,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學會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思考是學習的核心。對學習中的每一個問題,要先思考后解答。引導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分類比較、舉一反三等方法。學生只有在獨立思考中,其注意力、思維、情感、意志才能交織在一起,這時教師略加點撥、指導,學生便能意開辭達,迸發出心靈智慧的火花,獲取更多、更準確的知識。
(3)學會檢索。檢索是指從文獻資料、網絡信息等信息集合中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資料的過程。現在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生不會檢索就失去競爭力。學會有效地使用各種工具檢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資料,是自主探究學習必備的手段。
三、多元評價——自主探究學習的激勵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要隨之改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多元的評價激勵學生。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正確評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并贊賞每位學生付出的努力,多使用“表揚的武器”,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激勵學生更自覺地自主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