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防范法律風險為核心的企業法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了企業法務管理的發展脈絡,提出了我國企業法務管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企業 法務 管理
作者簡介:康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098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法務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市場所認可,我國企業對于以降低法律風險為要旨的法務管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跨國投資、資源整合、品牌并購等活動日漸頻繁。面對全新的內外部環境,法務工作是保證企業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石。回顧歷史、分析現狀、展望未來,我們看到了企業法務管理依稀光明的未來,但也清楚認識到當中的困難。變化是萬物常態,只有判明大勢,才能更堅定發展的步伐。
一、企業法務管理的概念
從企業法務實踐誕生之初,人們對其便有不同解讀。美國有學者以人為核心,先對企業法務定義,認為企業法務是企業運營管理的法律專業顧問、企業大政方針的制定參與者與審核者、公司規章制度的守護者、外部法律規范信息的傳遞者、處理法律糾紛的專門從業人員 。國內對相關概念的界定則多從法務部門的職責入手,《中央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報告》將企業法務部門定義為:企業的內設機構或職能部門,其職責主要為管理內部法律事務,審查經營行為的合法合規,處理非訴與訴訟事務,為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由此可見,企業法務管理概念的界定離不開法律風險與專業人員兩個基本要素,法務管理可以界定為:以應對外部經營環境和優化企業治理為目的,以法律事務從業人員為核心組建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控體系,管控企業法律風險 。
二、企業法務管理的發展歷程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人類經濟活動前所未有的進行擴充,不斷打破地域限制。企業內部出于交易安全,對于內部法務人員的需求不斷加強。19世紀末,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在歐美建立,企業法務管理模式浮出水面。1882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在全球首先成立了公司法律部,拉開了企業法務管理暫新的一頁。二戰以后,伴隨聯合國建立,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交易風險增多,歐美等國家的企業紛紛設立法務部門,法務工作在企業內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目前,在全球性跨國公司中,內設法務機構職責已經十分明確,法務人員崗位專業分工合作嚴密細致,法律事務管理日趨科學,法務管理在企業管理和運行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活力逐步加強,特別是加入WTO以后,企業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改革,企業法務管理制度得到了有效規范完善,特別是國有企業法務管理進步十分突出。2002年,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在國家重點企業開展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在國有重點企業中試行設立總法律顧問,闡述了總法律顧問的主要職責,拉開了全面加強國有企業法務管理的序幕。2004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在國有重點企業加快推進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通知》,在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中全面推行總法律顧問制度,強調以總法律顧問為主導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并連續九年制定、落實了中央企業法制工作的三個“三年目標”。2015年,中央企業又開始實施法治工作新的五年規劃目標。與此同時,許多大中型民營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依法治企的重要性,通過內設獨立法務部門或與其他職能部門合署辦公的方式,聘請專業法律顧問,參與公司投融資等重大經營決策。
三、我國企業法務管理的問題
(一)法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大型企業法務管理水平較高,法務管理制度較規范,但中小企業出于壓縮成本等諸多考慮,法務管理制度缺失情況較為嚴重。以中央企業為典型代表,近十年來,經過國務院國資委法制工作連續三個三年目標的貫徹實施,中央企業法務管理水平有了質的飛越。截至2014 年第三個三年目標驗收,中央企業全系統共有2千多家企業設置了總法律顧問崗位,全系統法律顧問隊伍超過2 萬人,法務管理走向了規范、有序的良性循環。一些大型民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不斷意識到法務管理的重要,制定法律審核制度,設置法律審核流程,設立法律事務機構并賦予法律顧問更高的地位和決策權重。比如華為公司,其總部法務部為一級部門,各級法務部門人員總數越過了500人。這些在市場搏殺中經過實踐檢索的法務部門,其業務模式和工作理念都與作為業界標桿的美國法務管理已經沒有大的差異,而且這種外部環境擠壓出的關于法務管理的需求只會更加真實和持久 。部分大型企業的法務機構全面參與公司運營管理,對于重大經營決策的合法合規性擁有直接的否決權,法務工作完全滲透各業務模塊的管理流程中。但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較低,缺少持久的戰略眼光,一些中小企業躊躇在聘請外部律師與成立法務機構之間難以做出決斷,或者對于法律“定分止爭”、“防范風險”的作用認識不足,企業法律資源配置不夠,許多重大決策多考慮眼前經濟利益,而缺少嚴密的法律研判,應對法律風險能力較弱。
(二)企業法務功能定位錯亂
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自然將面臨不同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因而企業對于法務工作也自然有不同的需求,法務工作在企業中的被重視程度則往往差異明顯。一般而言,處于行業嚴密監管、規模較大或者主營高風險業務的企業由于面對著復雜的環境,其對法務工作往往更為重視,而中小型企業而往往相反,許多中小企業法務職責都不明晰,企業法務往往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出現增速減緩,制造業生存壓力增大,一些制造業企業法務工作職責范圍出現狹義化傾向。
由此可見,我國企業法務管理制度的社會認可度還不是很高,法務管理的定位不夠明確。一些企業雖然設置了法務部門,但企業法務很難進入核心團隊。所謂提供法律服務,其核心在于服務,少于決策權限。在法律風險與企業發展沖突時,法務意見往往處于下風。
(三)法務部門與企業治理協調性不夠
我國的大中型企業在組織結構方面往往采用集團化管理模式,即最頂端由總部總控資源,總部下面設有分、子公司或直接、間接控股公司,而各子公司下又可能衍生多級分、子公司。在此種金字塔式的公司架構之下,企業法務機構的設立就需要綜合考慮管理層次和各個組織之間的協調 。我國一些大中型企業在法務機構設置方面往往難以科學,如果層層設置法務部門,容易出現人員冗余,增加了企業成本。但如果只在最上層設置法務部門,基層沒有相應設置,則容易出現對接缺位的現象。此外,關于上級與下級法務部門權限的分配也常出現失衡局面,要么上級管理過嚴,影響下級企業運作效率。要么管理過松,法律風險管控缺位。
(四)法務人員隊伍穩定性較差
企業法務人員來源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校園招聘,高校畢業生往往具有職業抱負,干勁很足,但學生水平差異很大,并且缺乏工作經驗。二是企業內部人員轉崗,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培訓派往法務崗位。這類人員熟悉企業內部情況,但缺少扎實的法學基礎,難以應對復雜的法律問題。三是社招,如招聘其他公司法務、律師,此類人員實務經驗豐富,能很快上手。但往往帶有舊日工作思維,與新企業的磨合需要時間。
此外,由于法務部門作為典型的費用部門,難以直接為企業創造利潤,法務人員與核心業務人員的薪資相差較大,職業發展通道也不夠通暢。并且,法務作為重積累的工種,其成長期較長。由于法律審核的工作性質,法務人員往往能對企業經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法務人員往往希望轉向前臺從事核心業務,或者轉投其他企業以獲取直接快速的晉升機會。熟悉企業的法務人員培養周期往往較長,如何保持法務團隊穩定性一直困擾著企業管理者。
四、我國企業法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我國企業法務管理實踐雖然起步較晚,還存在許多問題,但面對復雜的全球運營環境、日益嚴苛的國外政策管制和以美國為代表的長臂管轄,融入國際化經營的中國企業法務管理將會呈現法務管理日益重要,法律顧問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法律顧問地位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
(一)法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地位日重
黨的十八大要求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國務院國資委提出法治央企實施方案,國家監管機構越來越重視企業在法治的游戲規則內經營以及自由競爭。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背景下,企業法務管理必將登上更廣闊的舞臺。
(二)高水平的法律顧問實現創造價值
人是萬物之本,法律顧問是企業法務管理的核心,高素質的法律顧問是法務管理高質量、高效率運作的基石。復雜的交易環境需要法律顧問全面介入收購并購、重大投融資、實業改制、基本建設和市場營銷等經濟行為,對從法律模式、方案、路徑的設計到操作流程、實現細節的設計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法律分析,這就需要法律顧問不僅需要優秀的法律專業素養,還要熟悉商業思維和行業交易習慣。優秀的法律顧問不僅可以為企業預防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還能將合法合規要求融入企業流程,幫助企業建立更為高效的運營體系,提高企業競爭力。
(三)總法律顧問地位上升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章程中應明確總法律顧問由董事會聘任,總法律顧問應列入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序列。作為企業法務管理制度核心的總法律顧問,其地位的高低實際影響著企業法務管理制度運行的有效性。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型跨國企業總法律顧問甚至能對國家行業法規、政策產生重大影響,許多的總法律顧問升任CEO。這種升遷在我國還相對較少,但已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一些公司的總法律顧問已出任董事。總法律顧問地位的提升,也給內部法律顧問提供了可預見前景和現實的職業發展道路,對于發揮法務管理整體功效、防范企業法律風險、實現法務價值創造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注釋:
黃勝忠.企業法務管理的內涵、發展歷程及趨勢展望.商業時代.2014(2).
黃成節.企業法務管理的現狀以及未來展望.科教導刊.2015,9(中).
郭建軍.現代企業法務管理的環境影響因素分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14(3).
楊建輝.試論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經濟管理者.2012(12).
參考文獻:
[1]陶光輝.公司法律部.法律出版社.2016.
[2]李熠.總法律顧問手記.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