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艷
聰明的人會說,精明的人善聽,高明的人善問!學問、學問!就是學習問的,不是學習答的,可我們現在的教學很多情況是學習答的。怎么問?決定了思維的方向與角度,方向與角度決定了智慧的長遠。為適應新課程理念,為了結合我校的主題教研活動,探索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培育受益終生的有效學習思維模式與習慣。開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途徑,以合作學習、學生為主體的探究、討論為主要教學模式實踐教學,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開展音樂問題探究教學實踐。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三疑三探”的有效合作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一、“疑問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
(一)學生會問會學
“問題探究教學法”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基礎上,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漸達到熟練唱曲的能力。
(二)教師角色轉換能力提高
在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師變換了地位,轉換了角色,既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又是研討的參與者、知識的獲得者、能力的發展者。教師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送給了他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幫助他們學會了學習。
(三)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得到了促進
在問題探究教學法中,學生會從跨學科、多角度去質疑、懷疑,這就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了挑戰,為此,教師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改革了教法,在實踐探究中學習,總結自己的經驗,也學習別人的經驗,包括向學生學習。
二、具有三個特色:科學、扎實、高效
科學地認識“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一定要做到不把模式當模式,要把模式當理念。老師一定要牢記“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質疑、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但不要完全照搬“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要做到“疑”為“探”用。一節課,學習的重點是什么,教學的目標是什么,設疑點就應該是什么。作為老師,這樣做,才能真正使自己的課堂達到高效。
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如果不能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它就不是好模式,也就經不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唯有扎實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能夠提高學生成績的教學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所以,扎實是教學模式永存的基礎與根本。
高效是課堂教學的最終追求。高效是以科學和扎實為基礎的。不科學的教學法,不扎實的教學過程,是不可能高效的。但如果一味地科學、扎實,而課堂容量小,同樣也是不高效的。因此,高效還要有大容量。
三、具體措施
(一)疑節奏探節拍——節奏訓練
1.存在的問題
學生對節奏的概念模糊,吹奏節奏不準確。
2.策略與措施
(1)強化對單位拍的訓練。
①用手揮單位拍訓練,要求勻速。
②搖頭晃腦掌握單位拍,要求自然,不可太夸張或僵硬。搖頭晃腦的做法在審美上并不可取,可作為過渡性的訓練,目的是訓練意識。
③搖動身體訓練單位拍,要求身體輕盈自然。
(2)在樂曲中,用單位拍,并練習。
①講解拍子的常識。
②講授增時線和減時線,大體認識各種音符。
③用“∨”畫出節拍。
④用手揮拍。
⑤邊唱邊拍(生生合作)。
A.一人唱,一人拍。
B.一人邊唱邊拍。
(3)師生合作,掌握單位拍。
(4)加強拍子的認識和訓練。
①認識常見的拍子,認識強弱規律。
②練習拍子的拍法,可生生合作,可師生合作。
③在樂曲(包括歌曲)中運用:邊唱邊拍。
3.效果
單位拍是節奏的基礎,學生感知到了“單位拍”,形成了初步的節奏感。再加上拍子的相關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就出來了。
(二)疑聽力探自唱——培養學生自學歌唱的能力
課堂的主角被學生取代,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師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反復地教唱,而更多的是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美,示范的次數減少,由于教師的示范減少,學生的依賴性就減弱,甚至消失,因此,學習更獨立和自主,在聽中自學哼唱,久而久之,他們的聽覺能力增強,自唱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疑情緒探表現——激情創表
每首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創作理念及意境,掌握正確的情緒表演是唱歌的前提,是內在美的體現。所以學生在探疑情緒中知道了歌唱情緒的處理,再以自己的外在方式,比如:眼神、微笑、律動、合作等形式加以完善歌曲的處理,這樣大大激發學生演唱的熱情,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及表演的潛在天分!
以上是實施的一個想法,需要時間及過程的證明,通過疑、探形式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在音樂課上既愿意學唱歌曲,又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合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