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冀魯
陳冬:學霸航天員
◎文/冀魯
陳冬(右)和景海鵬一起出席新聞發布會
2016年11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順利返回地球,當兩位宇航員走出艙門的鏡頭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有一個人異常激動,因為,那里面有他曾經的得意門生。他就是姚志強。
2016年11月16日,51歲的姚志強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說:“等我從太空回來,回老家一定會去看您,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
沒錯,打電話的正是前不久圓滿完成載人航天任務的年輕宇航員陳冬。
2010年5月,陳冬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6月,他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2016年10月17日,擔任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員。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陳冬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太空之旅。
1978年,陳冬出生于河南省洛陽市一個工人家庭,父親陳樹林是中鋁銅業洛陽公司的職工,他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個男孩。陳冬從小就是孩子群里的孩子頭,廠子里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都喜歡找他玩。
陳樹林說:小時候的陳冬最愛打籃球和游泳。陳冬雖然愛玩,但從來沒在學習上讓父母操過心。而陳樹林也從不干預兒子的體育活動,他甚至鼓勵兒子好好鍛煉,告誡他有好的身體才能有好的未來。
1991年,13歲的陳冬上初一,就讀洛陽銅加工廠中學(現在是洛陽市第22中學),初高中連讀。姚志強當時是這所學校的老師,是陳冬初一至高三年級的班主任。“剛入學不久,機敏沉穩的陳冬就憑借在同學中的威信被選為班長,一干就是6年。”姚志強說,陳冬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穩重,學習好,執行力強,心理素質也特別好,特別喜歡踢足球,身體素質特別棒。
6年時間里,班主任和班長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姚志強記得,為了讓同學們在學習和體育上全面發展,班里經常組織一些體育活動。作為班長,陳冬在完成學習任務后,還要承擔起班級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
少年時代的陳冬十分穩重低調,話不多,但是說一不二。他是班上的體育達人,學校開運動會時,長跑、短跑、鉛球等項目,只要他上場,絕對能拿下名次;他還是學校足球隊的主力后衛,高三時代表學校出戰洛陽市高中足球聯賽,拿下了季軍。不僅如此,陳冬學習成績也很好。“在全市的數學競賽上拿過二等獎,考上重點大學完全沒有問題。”姚志強說。
很多任教老師對陳冬的印象都十分深刻。體育老師馬儉說,陳冬身體素質好,1997年學校報考飛行員的7個人,最后只有他和另一名女生被成功錄取。
“看到陳冬成功飛天的消息,我很激動也很驕傲!”70歲的物理老師張欽說,陳冬物理成績特別好,當時就表現出了對太空探索的強烈興趣。有一次,他講到失重章節時,課后陳冬追著他問“失重到底是啥感覺”。當時,張欽對陳冬說,只有到太空中,才能感受到真正失重的感覺。沒想到當初的這句話,現在竟然變成了現實。
陳樹林年輕時也曾有過入伍參軍的夢想,但都因為體檢不過關,愿望沒有達成。這個軍人情結寓于他的心中,也在生活中影響著家人。他經常跟孩子們一起看《上甘嶺》《地道戰》,跟陳冬講“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陳冬。上高中時,一次父子聊天,陳冬告訴父親:自己的志愿就是從軍,高考就要考軍校,考不上軍校就去當兵。
1996年11月,軍校招收飛行員開始進行前期體檢。體檢非常嚴格,但陳冬順利通過第一次體檢。來年3月,陳冬又通過了第二次體檢。兩次體檢都過關后,陳樹林對兒子當飛行員的事有了更多期待。同年6月,他陪兒子到濟南參加了第三次體檢。走出體檢室的陳冬,神情有些緊張。他告訴父親:自己視力有點下降。“沒事,7月就要高考了,高考考好了就行。”陳樹林一邊安慰兒子,一邊自己心里也緊張起來。
由于陳冬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又擔任學生干部,校領導對陳冬的高考錄取也十分關心。到高考成績發榜時,陳冬620多分的成績遠遠超過了一本分數線。招生組來了后,校長和陳樹林見到了長春飛行學院負責招生的同志。招生的同志找到了最后一次體檢的報告:兩位醫生簽字,視力檢查表上一位醫生的結論是1.0,另一位則是0.9,最終為了保險起見,陳冬體檢報告的結論為:視力0.9。這與招飛行員視力標準差了0.1。
“招生的同志看了孩子的高考成績,說肯定是高考復習強度大影響了視力,這是暫時的。最后,沒有讓這0.1的差距,將陳冬拒之門外。”陳樹林不無慶幸地說。
1997年,陳冬如愿進入長春飛行學院,完成了陳樹林多年的心愿。這以后,每年春節陳冬都會給姚志強發短信。但是突然有一年,這短信消失了,后來再也沒有過消息。2012年,姚志強思念久無蹤影的陳冬,就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尋找陳冬的啟事。他哪里知道,此時的陳冬正在參加航天員選拔。為了實現飛天夢想,陳冬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訓練,整整6年,幾乎把自己與外界隔絕了。
坐落于長春東南湖大路的空軍航空大學,就是曾經的長春飛行學院。1997年,陳冬在這里開始了他的飛天之夢。
成為飛行員已是萬里挑一,而成為航天員,又何止是萬里挑一呢?
航空學院的學生在校期間需要完成近百門課程,不僅要學習高數、物理、大學英語、軍事理論等基礎課程,還要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能訓練。為了訓練平衡能力,每個人都要學輪滑,完成3000米才算及格;為保證跳傘安全降落,還要練習蛙泳,要連續游400米才算優秀。
不僅僅是陳冬,所有的飛行學員在成為飛行員之前,都要經歷超乎尋常的磨練,力量和體能訓練是日常必備。“體能、航理、飛行,要成為飛行員,這三項缺一不可,飛行學員的淘汰率能達到七成以上。”“他不僅體能訓練拔尖,而且理論知識也相當扎實,當年是學院里的一名學霸。”
所謂“學霸”,一定會有超出常人的付出。據陳樹林回憶,上軍校期間,陳冬只回過兩次家:一次是大一的暑假,一次是大二的春節,后來就再也沒有回過家。
而當陳冬走入航天員隊伍后,更是極少和家里聯系了。特別是近7年來,陳冬正式加入了航天員隊伍,出于保密工作需要,在陳家,除了陳樹林夫婦以及大兒子陳波,家里的親戚甚至連陳冬的奶奶都不知道陳冬當了航天員。
2011年,陳冬和妻子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2016年10月10日,陳樹林帶著兩個未滿5歲的孫子返回了洛陽老家。由于回得太匆忙,家里連電視都沒有,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天那天,陳樹林只好到鄰居家看直播,鄰居這才知道對門出了個航天員。
“陳冬好樣的!”得知陳冬獲得了“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姚志強眼里滿是自豪與喜悅。他期待著自己的這位得意門生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更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