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楊慶玲
(山東省交通醫院,山東濟南 250031)
·康復護理·
運動想象療法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郭 靜,楊慶玲
(山東省交通醫院,山東濟南 250031)
目的 觀察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按入院順序單雙號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兩組均給予藥物治療、常規康復治療及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再給予為期6周的運動想象療法干預。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后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效果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結論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有明顯的輔助作用。
腦卒中;偏癱;運動想象療法;康復護理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常見病之一,多發于50歲以上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其中70%以上的患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偏癱是最嚴重的后遺癥[1]。在康復過程中,偏癱患者被動接受康復訓練,訓練過程枯燥,較易對康復訓練缺乏興趣和信心,產生疲勞,康復訓練效率較低[2]。運動想象療法是指內心反復地模擬、排練運動功能活動,根據運動記憶在大腦中激活某一活動的特定區域,達到提高運動功能的目的[3]。由于運動想象療法具有治療成本低,不需要特殊設備及場地,能積極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等特點,逐漸受到患者青睞,成為目前腦卒中康復研究的新熱點[4]。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本院康復醫學科對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運動想象療法,同時與常規康復療法進行對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納入標準:本科住院患者,首次腦卒中發病者,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腦CT或MRI顯示有腦出血或腦缺血,存在偏癱;病程<3個月,意識清楚,可執行一般指令;排除語言表達障礙、意識不清楚、認知障礙者;預計住院時間大于6周;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脫落標準:研究過程不能按要求進行訓練,病情出現變化等。符合納入標準患者100例,按入院順序進行分組,單號為觀察組、雙號為對照組,每組50例。所有患者均按入組時設計的方案進行治療,無脫落病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7.28±13.27)歲;病程(16.25± 7.91)d;腦梗死31例,腦出血19例;病灶部位位于左側28例、右側22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07±14.39)歲;病程(15.38±7.09)d;腦梗死30例,腦出血20例;病灶部位位于左側26例、右側2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復干預方法 兩組均按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常規康復治療。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康復護理。內容:良肢位擺放、排痰護理、吞咽訓練、膀胱護理、腸道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等。在患者所在病房進行,持續到出院為止。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運動想象療法。由2名經過專門培訓的護士將患者安排到心理治療室,給予運動想象療法干預,2次/d,30 min/次,6周為1療程。方法:患者在安靜的房間閉目仰臥于床上,全身放松2~3 min,指導患者想象在溫暖、舒適、放松的地方,先讓雙腳肌肉交替緊張、放松,接著是雙腿、雙上肢和手;然后讓患者用5~7 min進行間斷的運動想像,如想象自己拿起杯子喝水、在海邊撿貝殼、在海灘上散步、抬腿上樓梯等;再用10~15 min想像康復訓練內容,如踝背屈、屈膝、伸髖、抬腿、手指屈伸、腕關節屈伸、肘屈伸、肩內收、肩外展、肩外旋、邁步行走等;最后用2 min讓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環境,告訴患者回到了房間,讓其體會身體的感覺,注意周圍的聲音,最后護士從10倒數到1,囑患者睜開眼睛,休息片刻回病房。
1.3 評價標準及方法 干預前及干預6周后由2名經過專門培訓的護士采用運動想象問卷[5]對患者進行評價。運動想象問卷包括簡化fuglmeyer運動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6]和改良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7]。FMA評定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價內容包括上肢運動功能、下肢運動功能,其中上肢總積分(滿分)66分、下肢總積分(滿分)34分,分值越高代表運動能力越好,運動功能分(滿分100分)為Ⅰ、Ⅱ、Ⅲ、Ⅳ級,Ⅰ級<50分為嚴重運動障礙,Ⅱ級50~84分為明顯運動障礙,Ⅲ級85~95分為中度運動障礙,Ⅳ級96~99分為輕度運動障礙。MBI評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內容包括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修飾、上廁所、進食、轉移、穿衣、步行、上樓梯、洗澡10項,根據是否需要幫助及其幫助程度分為0、5、10、15分4個等級,部分項目為2個或3個等級,總分100分。60分以上者為輕度殘疾,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為中度殘疾,生活需要幫助;20~<40分為重度殘疾,生活需要很大幫助;20分以下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6周后FMA及MBI評分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MA及MBI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MA及MBI評分比較(±s) 分
注:1)組內干預前后比較,P<0.01
項 目 干 預 前 干 預 后對照組(n=50)觀察組(n=50) t值 P值 對照組(n=50) 觀察組(n=50) t值 P值FMA 上肢 13.3± 3.16 14.1± 5.54 0.887 0.377 23.16± 5.751) 28.31± 6.001) 4.518 <0.01下肢 11.5± 3.67 10.9± 4.67 0.714 0.477 23.14± 5.321) 27.42± 6.541) 3.700 <0.01 MBI 46.5±12.60 45.9±12.40 0.320 0.749 68.20±13.981) 80.10±16.111) 4.011 <0.01
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近年來相關文獻報道,運動想象療法可促進腦卒中運動功能改善[8],最有力的解釋是心理神經肌肉理論。心理神經肌肉理論是基于個體中樞神經系統已儲存了進行運動的運動計劃或“流程圖”這一概念,若實際活動時所涉及的運動“流程圖”與運動想象時所涉及的“流程圖”相同,那么,在運動想象過程中即有可能使該“流程圖”被強化和完善[9]。有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可以應用運動想象部分活化損傷的運動網絡。通過想象,能夠改善運動技巧形成過程中的協調模式,并給予肌肉額外的技能練習機會,從而有助于學會或完成活動[10],最終改變相應肢體運動功能。這是基于腦卒中偏癱形成的不完全性癱瘓,若要產生隨意動作,也必須先有運動意念,然后才有肌肉收縮和肢體運動,康復的作用之一是反復強化這一從腦至肌群的正常運動模式。運動意念更有助于促進這一正常運動反射弧的形成。本研究采用了對照研究,兩組患者均為意識清楚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均進行藥物和康復治療及常規康復護理,觀察組增加了6周運動想象療法干預后FMA、MBI評分均明顯好于對照組。說明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不僅能提高運動功能還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蔡敏克,馬玲,鄭躍,等.改良強制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BrunnstromⅢ期促分離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11):1054-1057.
[2]梁天佳,吳小平,莫明玉.上肢機器人訓練對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3):251-256.
[3]Cho HY,Kim JS,Lee GC.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training On balance and gait abilities in post-stroke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Rehabil,2013,27(8):675-680.
[4]DE Vries S,Tepper M,Feenstra W,el al.Motor imagery ability a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otor imagery measures[J].Front Hum Neurosci,2013.919(7):790-799.
[5]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6]周維金,孫啟良.癱瘓康復評定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6-50.
[7]惲曉平.康復療法評定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532-434.
[8] Garcia CD,Aboitiz CJ.Effectivencss ofmotorimagery or mentsl practice in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Neurologia,2016,31(1):43-52.
[9]朱紅軍,何懷,劉傳道,等.運動想象療法結合肌電生物反饋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6):443-446.
[10]Sharma N,Baron JC,Rowe JB.Motor imagery after stroke:relating outcome to motor network conneetivity[J].Arch Neurol,2009,66(5):604-616.
R493
A
1671-9875(2017)01-0053-02
郭靜(1971-),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2016-08-16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