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1年6月18日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
我國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以房地產開發經營行業為例,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且資產總額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為小型企業,營業收入1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為微型企業。
國發〔2012〕14號文中提到: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一支基礎力量。小型微型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我國經濟主體,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在2017年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六次提到了小微企業,比如“加強中小微企業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可見小微企業的發展是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工作的重點,也是工作的難點。
激勵機制是指在組織中激勵主體通過激勵因素與激勵對象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即組織中用于調動其成員積極性的所有制度的總和。激勵機制的實質,是激發組織成員的動機,使其有一股內在動力,朝著組織目標努力奮斗的心理活動過程。國內外關于激勵和激勵機制的研究非常多,目前在中國知網搜索以“激勵”為主題詞的文章,搜索結果多達十萬多條,以“激勵機制”為主題詞的文章則有四萬多條。激勵機制的研究歷史可以上溯到20世紀,有些理論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概括起來主要分為內容型、過程型、綜合型三大類。此部分研究相對成熟,在此不一一贅述。
關于小微企業的激勵機制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研究課題,知網搜索“小微企業”和“激勵機制”為主題詞的文章,搜索結果為95條,而且絕大多數是在2014年之后的研究成果。下表1概括了管理角度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從表1不難看出,現有成果最多的是從激勵對象的視角進行分析,如選取某個地區、某個行業或者企業某類人群;其次是從激勵內容的視角進行分析,如股權激勵、精神激勵等,但總體上來說對激勵內容的概括是不全面的,只是對激勵機制當中的某個部分進行討論。綜合以上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敘述,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對小微企業的激勵機制的研究已經逐步展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角度和研究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表1
[1]孫陽.小微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現代企業教育 ,2015年1月.
[2]楊曼.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研究.延安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