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
二月初,在人們收拾心情準備告別春節假期時,第六年的羽超聯賽落下帷幕。有關這一年的羽超,有什么特別深刻的印象?或者說,過去6年里,腦海里記住了羽超哪些值得稱道的瞬間?答案寥寥。
跟里約奧運會后重燃戰火的乒超相比,各地奔波的羽超聯賽沒有萬千死忠的粉絲形成強大的追星現象。解說乒超的鄧亞萍說,現在的乒乓球可不得了。女孩子們穿著萌萌的衣服,高舉著牌子,感覺像是看一場演唱會。羽超呢?至少離這樣的觀賽水準還有一定的差距。
不論是從明星影響力、賽制還是聯賽的商業化方面,第六年的羽超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林丹號召力不再
乒超有馬龍,有丁寧。羽超也不乏大牌:林丹、諶龍、張楠……奧運冠軍比比皆是。但同樣是大牌,卻有著不一樣的影響。乒乓球隊一直在傳遞正能量,跟粉絲打成一片,而羽毛球接連不斷的風波讓隊伍形象蒙塵。張楠和趙蕓蕾不再是神雕俠侶,林丹的緋聞更是讓他的好男人形象轟然倒地。
當偶像不再完美,榜樣黯然失色,即使風波后林丹重回羽超,用一場場勝利證明自己,非議仍在。盡管他的粉絲們拿著標語,吶喊著“摯愛林丹,羽你同行”,但只靠奧運冠軍來擴大羽超的影響力,顯然已經不夠。
聯賽失去了擁有絕對影響力的巨星坐鎮,再精彩的比賽也會打折扣。單靠承辦羽超的各地協會組織球迷去觀戰,這樣的聯賽又何談影響力?
與羽超聯賽觀眾寥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眾羽毛球活動熱火朝天。在最新的全民健身調查數據中,羽毛球成為繼散步、跑步之后的第三大運動,全國參與人數超過2.5億。
汪春永是南京一項業余羽毛球團體賽的負責人、鐵桿粉絲,平時特別喜歡和朋友約在一起打球。久而久之,結識的業余球友越來越多,于是有了辦一次大規模業余聯賽的想法。
他對羽超什么印象?
“我不喜歡看羽超,原因很簡單,總覺得亂糟糟的,一點也不職業。至于像奧運會羽毛球比賽這樣真正高水平的較量,我們都喜歡看。”汪春永的看法其實代表了一批羽毛球愛好者,他所說的“亂糟糟”,形象地表達了羽超在羽毛球愛好者眼里的樣子。
賽制多變幾時休
羽超有何亂?首先亂在賽制。賽制是比賽的根本,是決定比賽是否吸引人,聯賽是否有活力的關鍵所在。可過去6年,羽超的賽制總是變來變去。
2010年是羽超元年,創辦伊始,就開始探索適合羽超聯賽的賽制。常規賽采取主客場大循環,每場比賽都要打滿5盤,季后賽為淘汰賽,見三就收。這樣的賽制持續了兩年。弊端顯而易見,常規賽前三盤若以3比0收場,那后兩盤的意義何在?隊員打得倦怠,觀眾也看得無趣。
2012年,賽制變成了北區和南區分別進行主客場雙循環賽,常規賽仍要打滿5盤。有數據顯示,每場團體賽平均用時209分鐘。這樣,幾乎場場超過3個小時的比賽,現場觀眾是否坐得住?電視機前的觀眾是否坐得住?

2013-2014賽季又變了,為了讓比賽刺激,變為11分制,每輪除男女單打外,3個雙打項目輪轉進行,剩下一盤是2男1女的三對三比賽。三對三縱然新穎有趣,但更像附加賽,而不是混合團體賽。
2015-2016賽季又恢復了21分制,比賽也成為蘇迪曼杯式的混合團體賽,這樣的賽制沿用到了本賽季。
過去羽超賽期常常要為國家隊的比賽讓路,搞得支離破碎,弄得媒體、球迷和贊助商怨聲載道。如今這個問題不存在了,但變來變去的賽制充分暴露了羽超的不職業。雖然無法和CBA、乒超等一些也不是完全職業化的聯賽相比,但至少連個成熟的賽制都搞不定,何談將聯賽打造成2.5億愛好者推崇的明珠賽事呢?
身在羽超的運動員累嗎?沒人關注,運動員疲于奔波,有苦沒處說。對于賽制,奧運男單新貴諶龍有自己的建議:“從3局11分到5局11分,再到如今的21分,是因為羽毛球俱樂部之間水平接近,競爭較激烈。但如果可以,我希望女雙打7分,5局3勝制,其他比賽打15分。”
在羽超賽場,單打和雙打,名將和普通隊員可以進行一些有目的的區分,比如,男女單打比賽依然可以實行3局2勝的21分制,雙打比賽可以實行3局2勝的11分制,畢竟單打比賽看的是選手的絕對實力,而雙打更多是看默契配合,原本國家隊的雙打搭檔被拆散,俱樂部臨時組合的搭檔打比賽,精彩度肯定會有折扣。另外,林丹、諶龍這樣的超級明星除單打外,是否可以再加入一場無關勝負的雙打對決,畢竟,到場的觀眾中,絕大部分是沖著某一個明星去的。
不管采取怎樣的賽制,最主要的還是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調研和論證,而不是這個賽季效果不好,下賽季就啟用一個新的賽制,如果效果不好再改。否則,無法讓人對羽超形成固定的觀賽感受。
賽制時間過長,還有一大不利因素,那就是直播。過去的這個賽季,央視沒有進行多場次的羽超直播,網絡直播也并非覆蓋全部場次,很多球迷想看的比賽看不到,只能干巴巴地去刷官網的比分。這對羽毛球愛好者來說,用戶體驗很不舒服。
何日結束裸奔?
除了賽制之外,資金受限也是制約羽超發展的一大難題。每年聯賽開始前,各支俱樂部招商引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聯賽一直處于“裸奔”的狀態。
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主任劉曉農表示,從這方面看,羽超并不是一個真正職業的聯賽,“這個賽季開始前,也進行了公開的招商,但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其實,去年年底結束的乒超聯賽也是裸奔一族,但借著里約奧運會后火爆的東風,“裸奔”的乒超還是找到了贊助商,煥發出全新活力,下賽季更是值得期待。
曾擔任中國羽毛球隊領隊12年的李衛國表示,羽超與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競技體育發展水平以及羽毛球市場不相匹配。羽超擁有世界級的運動員,但在隊伍規模、商業運作和精彩程度方面還不夠。
如何改變?如何讓羽超聯賽真正走入市場?
李衛國認為,羽超應加強商業運作。2015-2016賽季,羽超聯賽還有贊助商冠名,結束了聯賽長期“裸奔”的局面。可好景不長,在里約奧運會后開打的賽季里,沒了冠名贊助商,甚至聯賽的商務運營商也在開賽前出現了變動。2016年9月,中國羽協發布公告,稱北京威維體育文化有限公司成為羽超聯賽的商務開發運營和推廣合作伙伴。然而12月初,運營商又變成了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羽協給出的解釋是雙方未能在核心協議上達成一致。
羽毛球比賽不是不吸引人,看看日常參與羽毛球運動的人數,再看看世界羽聯頂級賽增加的獎金,為何世界羽聯超級賽的情況在轉好,而國內的羽超聯賽卻不能形成氣候?
從贊助商問題可以看出,羽超與乒超、女排聯賽一樣,正在經歷著向市場化和職業化轉型的過渡期,這或許是中國體育幾大傳統強項共同面臨的課題。可乒超和女排聯賽在新賽季一直在進步,隨著中國女排奧運奪冠,女排聯賽的關注度水漲船高是已經發生了的現象。
雖然羽毛球的聯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成為真正的職業聯賽,但半職業也應該有著自己的效果和影響力。如果以上這些都能努力去做好,還會擔心沒人愿投錢嗎?現在的羽超又叫人如何去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