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少平 任少偉
摘要:
著力培育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三型”高校學生黨員隊伍具實現學生黨員全面發展和有效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生機活力,對促進學院基層學生黨建工作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高校學生;支部建設;實踐育人模式;案例研究
一、創新高校學生黨支部實踐育人工作的價值意蘊
高校基層黨支部是團結帶領師生員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斗堡壘[1]。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是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迫切需要。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的基層黨組織,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單元,也是對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更是直接聯系學生、引導學生的最有效的力量[2],支部通過其自身的思想、學風、全局意識、行為規范等建設,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從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對其他大學生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著力培育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三型”高校學生黨員隊伍具實現學生黨員全面發展和有效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生機活力,對促進學院基層學生黨建工作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實踐育人模式構建與實踐—以某高校學生黨支部為例
某高校土木建筑學院學生第四黨支部,現有黨員98名,其中教師黨員5名,學生黨員93名,正式黨員39名,預備黨員59名。近兩年來,學生第四黨支部遵循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和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堅持以“生”為本和“師生共長”指導理念,實踐探索出“價值塑造+能力生成+素質養成”三位一體“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學生黨組織育人模式,充分尊重學生黨員學習主體地位,促使學生黨員養成主動學習、勤于探究、善于創新的良好習慣,著力培育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三型”高校學生黨員隊伍,實現學生黨員全面發展和有效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隊伍建設的生機活力,促進學院基層學生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激發學生黨員“主動成長意識”,鍛造“學習力”,生成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
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勵志人物”事跡或“可視化”震撼情境,激發學生黨員“主動成長”意識和學習主動性,同時及時引入“學習互助團隊”力量,著力提升學生黨員的主體能力發展水平,塑造自我“潛力無所不能,舍我其誰”精氣神,強化主動學習吸附力,引領學生黨員深刻認識到“學習力是自我發展持久核心競爭力”價值取向。
(二)打造“開放互動+體驗共享”協同成長平臺
1.摘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文章,鍛煉系統思考能力。定期組織學生黨員“學習互助小組”學習研究已摘編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文章,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和“政治定力”。每次學習會上,學生黨員輪流發表意見,闡述自己觀點。組織學生開展“命題式話題評論”活動,引導學生從“感性”走向“理性”。
2.“觀”新聞“話”感受:《新聞聯播》碎片化“移動互聯”學習。各學生黨員學習互助小組每周定期從《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青春中國說》等節目里,把這些已經不大為大學生們所接觸,卻對大學生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時尚而流行的編輯,引導學生加以生動、接地氣的點評,融入和強化引導功能,潤物無聲地發揮“宣教”作用,啟發同學思考討論,激發學生黨員國家情懷。
3.立足差異,分類培養,促使學生黨員“差異化成長”。在前期試點基礎上,結合學生第四黨支部53名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特殊才能,組建成立四支類型各異大學生探究性發展團隊,引導學生黨員善于發現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黨員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設計開發個性化學生黨員多元互動異質型群體協同培育平臺,突出輔導員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增強學生“主動成長”自覺性,強化對學生群體分層分類“精細化”和“差異化”培養,促使學生將自我“差異”轉化成未來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實現學生有差異地進步和成長,使“差異”成為推動學生個體發展的動力,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4.社會實踐“沉下去”,改善“心智模式”。促使高校學生黨員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學生黨員走進基層、親近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汲取鮮活經驗,改善心智模式,把個人的聰明智慧、過硬本領投身于服務群眾的偉大實踐之中。至今已成功組建1支省級重點團隊,2支校級重點團隊,完成調研報告4篇,其中《安徽省中小學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調查》和《安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與對策研究》分獲全省高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一、二等獎。
5.科學探究“鉆進去”,激發“創新潛能”。“黨員探究性學習發展團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性實踐活動,團隊成員申請國家專利26項,授權國家實用新型21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目前已成功立項6項國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全部結題。其中4項結題結論為“優秀”等次。團隊成員發表省級學術論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篇。
6.強化“典型示范”,打造學習探究“群體效應”。一名學生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作為班長的學生黨員張克輝在自身成長同時不忘帶領學生飛翔。在其影響下班級同學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社會實踐及科技創新活動,班級創新氛圍濃厚。班級同學參加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比例高達87.5%;全班同學參加校級以上學科競賽21項,獲獎12項,其中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獎5人次;獲批國家級或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項;申報校大學生科研項目5項,獲批2項;申報省大學生科普創意大賽作品11件;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58項,目前班級85%同學人手一項專利。
7.率先垂范,全力打造“師生成長學習共同體”。支委會教師黨員勤于思考,勇于創新,注重將經驗上升為科學,辛苦轉化為研究成果,更好地促進學生黨員成長。2015年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骨干專項、省振興計劃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輔導員)名師工作室項目、省級教學改革與研究一般項目和校級重大教改研究項目、省級“土木年華”創客教育實驗室項目,支委會成員發表黨建與學生工作論文4篇,校思政研究會課題2項。
(三)素質養成:黨員身份亮起來、先鋒表率做起來、黨員形象樹起來
在支部全體師生黨員共同努力下,學生黨員自身成長進步明顯加快,學生黨員先鋒模范帶頭意識明顯增強,凝聚、引領普通學生能力明顯提升,概括起來即為:黨員身份“亮了起來”,先鋒表率“做了起來,黨員形象“樹了起來”。
1.試行黨小組“組長提名輪崗制”。黨小組是黨支部的細胞,細胞健康,支部成長。2014年學生第四黨支部制定黨小組組長選舉辦法,34名學生黨員分為3個黨小組,黨小組實行“年度考核制”。黨小組長人選由每組學生黨員獲得絕對多數提名,并公開選舉產生,組長當選確定后,由其提名副組長1-2名人選,經全體小組成員選舉產生。黨小組產生后,制定年度工作目標和計劃,報黨支部批準。黨小組年度考核時,黨支部采取工作創新項目和工作成果匯報的形式進行考核表彰,這種管理模式是實現民主管理,增強自主管理意識有益實踐。實行“組長提名輪崗制”以來,學生黨員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民主意識、集體觀念、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明顯增強了。
2.試點成立學生黨員“安全文明宿舍”創建小組,設立“學生黨員安全文明示范崗”。2015年4月,學院學生第四黨支部,在學生黨員“四帶頭”安全文明我先行活動中,成立了8個學生黨員“安全文明宿舍”創建小組,試點啟動“學生黨員安全文明示范崗”項目。學生黨員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在“安全文明宿舍”創建中,嚴格按照黨支部要求,扎實推進“安全文明宿舍創建”活動,并幫助非黨員宿舍進行整改,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黨員身份“亮了起來”,先鋒表率“做了起來”,生動檢驗了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成果。
3.試點啟動你“下訂單”+他“列清單”+我“來埋單”助力學生成長主題實踐項目。為牢固樹立“師生成長共同體”工作新理念,精準識別、精準掌握青年學生的真實“呼聲訴求”,力求精細服務,切實幫助青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成長中的困惑,踐行“謀事要實、做人要實”要求,推進學生工作陣地“前移”,重心“下移”,服務“上移”,把學生工作“落實落細落小”,使學生工作變得更具體,更接地氣,更有成效,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和貼近學生,做好服務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增強青年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向心力和“黏性”,真正把學生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里”,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奠定良好基礎。學生第四黨支部試點啟動《你“下訂單”+他“列清單”+我“來埋單”助力學生成長主題實踐項目》,在“檢查跟蹤反饋及績效評估五人小組 ”中(輔導員、黨員代表、團支書代表、國防生代表、學生代表),學生黨員代表發揮了骨干作用,在活動中贏得了絕大多數學生贊譽,樹立了學生黨員光輝形象。
三、高校學生黨支部實踐育人工作經驗啟示
(一)始終遵循“90后”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
“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是在“備受呵護”的“禁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個性張揚,特立獨行,在行為理念上表現出高度的超前性和自主性,但缺乏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忠誠感;有較好的自我認知,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自信心強,自我意識強大,但行為個性“假成熟”、“真幼稚”;有強烈的“成人意識”,時刻希望別人把他們當作成人來看待。在理念上渴望獨立,但因為從小缺乏磨煉,缺乏獨立生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擺脫對家庭和他人的依賴,依賴心理強,獨立抗挫折能力弱。針對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增強工作科學化水平和有效性。
(二)找準學生成長“渴望點”和“需求點”
學生黨支部在明確“打造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高校學生黨員隊伍的目標后,我們要堅持把“服務學生黨員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差異化需求”為導向,找出學生成長“渴望點”和“需求點”,同時幫助學生全面、客觀審視自我和他人,明確下一步發展目標,激發學生“主動成長”意識和潛能,提升學生自我成就感,促進學生自省和自我成長。
(三)黨支部要像凸透鏡,要有“過程意識”,專注做“鞭策者”
我們要引導大學生黨員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提升自我“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這個焦點上來,使學生黨員不再迷茫,成就學生自我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質養成和提高,不是搞幾個活動就可以實現,它需要用一項活動反復陶育,持續推進,不斷培養、提高、積淀,內化為品質,外化為行動。
(四)注重培育“典型”,打造“鯰魚”群體效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群體行為理論認為,個體行為極易受到群體影響。提高大學生“多元異質型”群體培育效果“可視化”程度,增強該典型群體的吸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意見,http://dj.cssf.cn/show/30,800.html.
[2]汪哲偉.關于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3).
(作者單位:1.安徽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0;2.安徽理工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