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珺萌
在年終令人眼花繚亂的總結報告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內容之中有這樣一條:“2016年中國視頻網站的付費用戶接近6000萬。”該報告稱:“它將成為中國娛樂市場未來三年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中國互聯網用戶終于走進了‘付費買歡樂的新時代。”
報告顯示,愛奇藝、騰訊、優酷土豆、樂視四大視頻網站的會員數量,在2016年中實現了3-4倍的增長。
好的游戲外的收費模式,有利于行業內粉絲經濟的形成,令行業進入更加良性的發展。這對于電競行業來說,不失為是一種啟發。
沒有養成游戲外支付習慣的電競行業
據統計,中國游戲玩家總數約有5.6億,其中游戲付費玩家約為2億,付費比例約為35.7%;移動游戲玩家(包含智能手機和平板)約有4億,其中移動游戲付費用戶約為1.6億,付費比例為40%。由此看來,似乎愿意付費的游戲玩家并不在少數。如果將1.7億電競用戶按照較低的付費比例計算,付費人數也能達到6000萬。
但事實上,這個數字或許太過樂觀了,它包含的更多可能是擁有游戲內支付習慣的人。也就是說,這些人的花費更集中在購買游戲及游戲內道具上,極少花費在其他同樣依賴粉絲經濟的環節上,例如為直播、視頻等內容額外付費。
同時,我們也需要明確,直播打賞與游戲外付費(例如付費觀看)是兩個收費概念。通俗地講,付費觀看其實就像去餐廳用餐,我們必須付費才能購買并享用到食品,而直播打賞就像是在中國支付服務員小費,可多可少,可有可無。
但其實,愿意直播打賞的人群也比想象中少很多。據統計,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僅有16.6%的用戶在觀看直播的時候有打賞意愿,在這愿意打賞的用戶中有55.9%的用戶打賞金額在100元以下。而僅有35.6%的付費用戶認為打賞是主播付出勞動應得的。
由此可見,在電競圈,我們習慣了去享用互聯網為我們提供的優質內容,但并沒有養成良好的游戲外付費習慣。
娛樂圈各大視頻網站輸出內容包含獨播及獲得版權的電視劇、自制劇、綜藝欄目等內容,其實這與游戲直播平臺和視頻網站輸出的賽事、真人秀節目并無本質上的差別,都是通過個人或團隊生產制作、通過購買版權獲得內容并播放。因此,如果未來直播平臺等內容開始了付費觀看模式,其實是完全合理的。
付費觀看模式在促進電競行業粉絲經濟形成的同時,也會使優劣內容的區分更加明顯。很大程度上,優秀內容收費能夠使得高質量的內容獲得較高額的回報,并刺激內容生產方再去制作更有水平的內容進行產出,能夠促進行業的良性循環。合理之余,游戲外付費模式之于行業是非常有益的。
觀看收費,也許并沒有那么難
筆者想到去年直播平臺的一次無心的嘗試。由于成本原因,2016年8月的NSL《星際爭霸2》職業聯賽中,斗魚平臺獨家播放的NSL首次采用了原畫收費直播的模式。據統計,共11532位觀眾為了觀看該比賽支付了費用,我們粗略地相對總決賽25萬左右的的觀賽人數計算,付費比例還達不到5%。
單看付費比例,誠然是不高的。但是《星際爭霸2》相對于目前的頭部游戲顯得比較小眾,且粉絲忠誠度較高,僅就一場單獨賽事內容來說,同時還有免費的同樣內容播出。這樣看來,付費的絕對人數已經比較出色了。當然這是個例。
事實上,成本高卻收益平平的直播平臺一直沒有形成良好的粉絲經濟,只是依靠高流量獲得贊助和廣告投放過活,這并不是長久之計。這一方希望從粉絲處獲得收益的愿望是十分迫切的。
目前直播平臺的處境和一年前的視頻網站非常相似。愛奇藝2015年成本與費用達到76.7億元,其中內容成本增長高達136%。高額的成本也導致愛奇藝的大額虧損,2015年愛奇藝虧損額達到23.8億元。優酷土豆情況也與愛奇藝相差無幾,虧損額達到18億元左右。兩家企業的共性是版權支出增大,也就是說兩家視頻企業在持續收購頭部劇以聚攏流量,并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
有報道稱,愛奇藝買入韓劇《太陽的后裔》,每周播兩集,播完16集需要兩個月時間。付費會員需要買2次單月套餐,或一次性購買3個月的會員套餐。如果付費用戶有500萬,那么愛奇藝就能夠獲得1.9億的收入。而版權總價只有2600萬元。收益可以支撐同期7部價格類似的劇集。而比收益更重要的是,用戶的付費習慣已經被培養起來。2016年大規模增長的付費用戶就是最好的證明。
類似的例子還有NBA直播。2015年,騰訊以5年5億美元(彼時約合31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接手新浪獲得了NBA直播版權后,采取付費觀看制度。單支球隊30元/月,包年298元;全部NBA比賽88元/月,包年898元。如果不付費,只有少部分比賽可以免費觀看。而據統計,2015-2016年收看騰訊NBA直播的用戶能夠達到1億戶。
用戶游戲外付費習慣的培養并沒有那么難,需要的只是高質量的內容。
電競也可以“付費買歡樂”
有了娛樂圈、體育圈的模板,電競行業不妨開始大膽嘗試。
就像斗魚平臺對于NSL的嘗試,直播平臺、視頻網站等可以從版權獨有、粉絲忠誠度較高的內容開始自己收費觀看的嘗試。高水平的賽事、獨家產出的真人秀節目等都可以是收費的對象。同時,直播會員制也是一個好的選擇。正如某些直播平臺注冊后才能觀看超清內容,直播平臺同樣可以像視頻網站一樣設置一些內容只有付費用戶能夠觀看。當然,收費的前提一定是需要內容質量標準極高,否則,用戶一定會扔來臭雞蛋。
用戶的習慣需要時間來培養,但如果不開始去做,那么良性的粉絲經濟就遲遲難以形成。也許很快,就會出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