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因材施教是實現成功教育的一般性原則,美術課與一般文化課相比實踐所占的比重更大,而小學生在受教育群體中又屬于抽象思維還比較弱的一類,對于這樣一類學生開展美術課,更加需要體驗和實踐,并由此而探究性的接受一些知識和技巧。另外,學校有目的性的帶領學生參加藝術活動,可以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熏陶。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動手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很多家長早已經不滿足于孩子在小學僅僅學習語文與數學,在社會上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高漲的情況下,美術教育走進了很多小學的課堂??陀^來說,美術教育對于提高小孩的藝術修養,陶冶情操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不過它也有著自身特殊的規律,只有遵循了客觀規律,才能為學生奠定藝術基礎。另外,由于美術課的實踐性,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都可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一、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雖說我國大部分人對于教育十分重視,但是普及義務教育以來,我們大部分的家長重視的還是文化課的學習,對于那種高考不考的藝術修養課,重視程度就差了很多。目前開展的美術課時間不是很長,范圍也不夠廣,方法也還在不斷的摸索中。美術教學總體有以下特點:
(一)小學教學中對于美術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其作用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在我國新形勢下的教育方針中,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較為重視,在主管部門的課程設置指導中有關于美術課程比重的明確要求。然而在很多小學中,這一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學校還是普遍更重視那些升學考試會考的科目,這些對于學生成長很有幫助,但是在升學考試中貢獻不明顯的科目,無論是在課時上還是在師資配備上都無法達到要求。很多美術課被其他課程占用,美術教育的效果也未能達到預期的陶冶學生藝術情操的目標。
(二)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方法落后
小學美術課堂是否有意義,是否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關鍵還在于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方法。一些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并滿足于教學現狀,沒有更新教學思想與方法的積極性。教師認為讓小學生掌握課本中的內容,具有畫畫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學美術教學的目標。在教學中,還是沿用文化課的一套思路,對照課本不斷的閱讀和練習。缺乏有專業水準的指導。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
(一)加強美術作品的欣賞力度,培養動手意識
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從小學生的真實生活出發,為學生選擇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欣賞。欣賞美術作品,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引導小學生建立美術觀念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選擇那些在小學生認知范圍內的美術作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選擇那些與美術教材內容相符合的內容,更要考慮小學生的美術作品欣賞喜好。教師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美術能力,對美術作品進行加工,讓小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所欣賞的美術作品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繪畫作品中選出一些作為欣賞的對象,這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注意力的快速集中,還能促進學生動手去創作。美術課堂不僅僅是靜態地欣賞,更要引導小學生去動手,去實踐。將美術作品欣賞是小學生的實踐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創作,才能讓學生了解到美術學科的魅力。
(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學生的社會知識面比較狹窄,對生活的認識比較膚淺,對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能力有待提高。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
在繪畫內容上盡量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選取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美術創作訓練,這樣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美術學習,自覺分析。低年級的美術課堂可以讓學生對藍天、白云、田野、池塘等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繪畫,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高年級的美術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繪畫一些富有動態感的動物、色彩各異的植物,引導學生用紙張等材料制作形態各異的鳥獸、生活工具等,豐富美術課堂活動,既能提高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還能提高美術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三)賞析作品,鼓勵學生動手創作
賞析作品是美術教學的基本手段。但是在小學階段對于作品的賞析,教師要注意賞析的方式與方法。在對作品進行賞析時,教師要盡量精選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并且在小學生認知范圍之內的優秀作品。在賞析時,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明白作品的意義及一些簡單的畫法。賞析課不應該僅僅是停留在教師帶領學生賞析一些名家名作的階段,而是要讓學生在觀看與欣賞優秀作品的同時,能夠說出自己的不同或相同見解,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動手創作,學生可以臨摹一些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創作。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對小學生的一些不同觀點和獨到見解應給予必要的尊重,不能以自己的情感與認知來“一刀切”地衡量學生的認識。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將自己的見解畫在紙上,在與其他學生交流中不斷進步。
(四)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動手
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調動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更能推動小學生動手積極性的提高。要進行美術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從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水平出發,創設有利于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動手意愿增強的教學情境。
比如,在講解《童話的小屋》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美術教學中的“童話”這一特點,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段童話故事,特別突出那些描述童話性建筑物的片段,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通過學生的自主想象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氛圍,促進學生創作屬于自己的童話小屋。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一些圖片,促進小學生發現童話小屋的美感,引導小學生動手去繪制。
三、結論
小學生正處于各種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形成綜合能力觀,對于小學生的個人成長十分重要。小學美術教學內容中有許多文化元素、審美元素,充分利用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動手動腦地參與到課堂中,是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價值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美術學習中得以有效培養,會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聞.合理引入寫生裝備不斷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水平.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
[2] 劉利利.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