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琴

[摘要] 目的 探討輸卵管性不孕患者實施宮腹腔鏡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輸卵管性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抽簽分組,每組5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分別采用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和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再通情況、粘連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妊娠情況并比較。 結果 兩組輸卵管性不孕患者術后再通情況、粘連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妊娠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在輸卵管性不孕患者中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 輸卵管性不孕;腹腔鏡;宮腔鏡;并發癥;粘連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2-0062-03
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改變、環境污染、支原體感染等情況,導致不孕癥現象逐漸上升,嚴重影響患者和其家庭身心健康,至今為止不孕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部分學者認為與染色體異常、免疫力下降、輸卵管堵塞有關,其中輸卵管性不孕發病率位于首位,而治療此類患者首選方式為手術治療。但近年來隨著微創時代的到來,腹腔鏡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不僅具有安全性高、治療效果顯著、并發癥少等特點,還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在臨床上更易被患者接受[1]。本文旨在探討輸卵管性不孕宮患者實施腹腔鏡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100例輸卵管性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研究患者進行抽簽分組方式,分別為觀察組(宮腹腔鏡聯合治療,50例)和對照組(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50例)。堵塞部位:56例患者為壺腹部堵塞,36例患者為輸卵管峽部堵塞,34例患者為輸卵管傘部堵塞,共126條輸卵管堵塞。入選標準:(1)患者均排卵正常,月經規律;(2)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輸卵管性不孕;(3)患者均知情同意,簽署相關協議書。排除標準:(1)排除傳染病和全身急性炎癥患者;(2)排除危重癥患者;(3)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不孕現象,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囊卵巢綜合征。觀察組患者共64條輸卵管堵塞,患者年齡20~35歲,平均(27.18±3.89)歲,均為已婚女性,26例患者屬于繼發性不孕,24例患者屬于原發性不孕;粘連程度:10例患者為輕度粘連,20例為中度粘連,20例為重度粘連。對照組患者共62條輸卵管堵塞,患者年齡21~36歲,平均(28.86±2.41)歲,均為已婚女性,25例患者屬于繼發性不孕,25例患者屬于原發性不孕;粘連程度:8例患者為輕度粘連,21例為中度粘連,21例為重度粘連。兩組患者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協助患者采取截石位,進行靜脈麻醉,常規消毒手術區域后,使用探針了解患者宮腔具體方向和深度,隨后便可擴張宮頸,將患者宮腔壓力維持在80~100 mmHg,將宮腔鏡放置患者宮腔后,全面觀察患者宮腔分布,檢查患者輸卵管開口、雙側宮角、宮腔前后壁、宮底,隨后在宮腔鏡輔助下,將硬膜外導管置入輸卵管間質部,同時完成后,向此部位注射亞甲藍液,并觀察患者下腹疼痛情況、液體是否存在回流現象、推注時大小阻力,完成注射操作后,退出宮腔鏡,與此同時觀察患者宮頸管和宮頸內口。
1.2.2 觀察組 采用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手術,協助患者采取截石位,手術切口可選自雙側髂前上棘和臍部連線中外1/3處,完成切口操作后,將腹腔鏡置入患者體內,觀察患者卵巢、輸卵管、子宮、盆腔具體分布位置和受損情況,根據腹腔鏡探查結果選擇相應手術,如:對于輸卵管傘端粘連、狹窄可選用傘部成形術,對于輸卵管積水、梗阻可選擇輸卵管造口術;對于卵巢周圍粘連、單純性輸卵管可選用粘連松解術。確定具體手術方案后,將宮腔鏡置入患者宮腔內,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完成宮腔鏡觀察,若發現患者存在宮腔粘連情況,可立即實施宮腔粘連分離術,隨后將硬膜外導管在宮腔鏡的輔助下進入間質部,其在患者間質部內注射亞甲藍液,在腹腔鏡下觀察患者輸卵管是否有藍色液體流出。完成上述手術操作后,可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腹腔進行反復沖洗。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再通情況、粘連情況、并發癥發生率,同時經1年隨訪,比較兩組患者的妊娠情況。
1.3.1粘連輕度評判標準[2] 卵巢、輸卵管局部存在粘連現象;粘連中度評判標準:輸卵管擴張程度或輸卵管單側纖維化程度≤1.5 cm,且卵巢局部存在粘連現象;粘連重度評判標準:患者雙側輸卵管黏膜存在病變現象,輸卵管擴張程度>1.5 cm,卵巢和輸卵管部位呈現為廣泛粘連。
1.3.2 輸卵管再通標準[3] (1)推注亞甲藍液時,可感受到一定阻力,且發現宮腔內有反流液體,其說明輕度粘連已被分離,而當患者感覺到輕微腹痛現象時,則說明輸卵管通而不暢;(2)注入亞甲藍液時有明顯阻力,而患者感到下腹脹痛,經腹腔鏡檢查,體內未見亞甲藍液體,且無明顯液體流出,則說明輸卵管堵塞,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再通情況比較
觀察患者術后總再通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粘連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輕度粘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隨訪后妊娠情況比較
對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結果表明實施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妊娠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輸卵管不孕主要是指輸卵管出現堵塞現象,而導致女性無法受孕,屬于臨床常見的病癥,同時其發病因素較多,最常見的病因為慢性感染,而盆腔感染屬于慢性感染最常見的因素,對此應加強臨床感染治療[4],目前臨床上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早期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為傳統開腹手術,其雖可改善患者堵塞現象,但創傷性較大,對此不易被患者接受,而近年來隨著微創時代的到來,腹腔鏡手術和宮腔鏡手術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發現,腹腔鏡聯合宮腔鏡治療輸卵管不孕患者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5]。
本研究通過將實驗患者分為兩組,從而評價哪類手術方式更具有應用性,結果表明,使用宮腹腔鏡聯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安全性、預后效果均優于使用宮腔鏡對照組患者,其主要原因為:(1)宮腹腔鏡聯合使用,可更直觀地分析患者子宮內各組織走向,不僅利于進行擴張成形造口術、切除病灶、松解粘連部,還可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同時應用于遠端病變患者也可達到相等效果[6];(2)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可更明確輸卵管功能、結構以及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聯,通過兩種腔鏡手術,可明確輸卵管通暢程度和堵塞部位,從而達到對癥治療效果,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7-8];(3)宮腹腔鏡聯合實施準確性更高,利于手術的每步操作,具有安全性高的特點,同時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觀察患者輸卵管再通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宮腹腔鏡治療的有效性[8-10]。
宮腹腔鏡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將其應用于輸卵管不孕患者中,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且安全性較高,可減輕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而早期臨床上僅使用宮腔鏡治療輸卵管不孕患者,其可導致患者出現輸卵管粘連現象,雖然經導管加壓注射液體,可改善粘連現象,但容易影響患者妊娠結局。術后妊娠率主要與盆腔粘連程度、管壁厚度、黏膜皺襞情況、輸卵管阻塞程度有關,若患者子宮正常、無損傷,術后妊娠率越高,粘連程度越輕[11-12]。而本次研究中,實施宮腹腔鏡聯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妊娠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由此說明,聯合治療可提高患者術后妊娠率,改善患者粘連情況[13]。同時臨床有多項研究證實,腹腔鏡聯合宮腔鏡治療可達到較為顯著的療效,兩種輔助技術相結合,不僅可達到優勢互補作用,還可克服宮腔鏡或腹腔鏡單獨診斷的局限性[14],從而更精確、更全面地對盆腔情況進行探索,利于手術成功,同時通過互助的特點,可降低術中創傷率,提高再通率[15]。
綜上所述,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在輸卵管不孕患者中效果顯著,不僅可提高手術安全性和臨床再通率,還可改善患者術后妊娠情況,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恢復,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逯彩虹,徐忠華,王海波,等. 陰道注水腹腔鏡宮腔鏡聯合手術在不孕癥診治中的作用探討[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9):680-682.
[2] 杜丹,潘東娜. 宮腹腔鏡聯合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臨床分析[J]. 河北醫藥,2014,68(11):1662-1664.
[3] 王玉珍,趙金花,金鳳,等. 宮、腹腔鏡聯合診治輸卵管性不孕102例分析[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10):910-912.
[4] Pedro J,Canavarro,MC,Boivin J,et al. Positive experiences of patient-centred care are associated with intentions to comply with fertility treatment:Findings from the validation of the Portuguese version of the PCQ-Infertility tool[J].Human Reproduction,2013,28(9):2462-2472.
[5] 李紅苓,應小燕. 宮、腹腔鏡聯合診治輸卵管性不孕癥改進手術方法后的妊娠結局[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3):217-220.
[6] Michou IV,Constantoulakis P,Makarounis K,et al. Molecular investigation of menstrual tissue for the presence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nis collected by women with a history of infertility[J]. Th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2014,40(1):237-242.
[7] 陳光元,黃平,謝家濱,等. 宮腹腔鏡下輸卵管植入術治療近端輸卵管不孕53例[J]. 海南醫學,2015,84(5):738-740.
[8] 逯彩虹,王海波,戴衛紅,等. 陰道注水腹腔鏡檢查在通暢輸卵管功能性不孕診治中的應用[J]. 山東醫藥,2012, 52(48):86-87.
[9] Kaproth-Joslin K,Dogra V. Imaging of Female Infertility. A Pictorial Guide to the Hysterosalpingography,Ultrasonography,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Causes of Female Infertility[J].The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3,51(6):967-981.
[10] 郭政,王麗英,石彩萍,等. 子宮輸卵管造影與腹腔鏡輸卵管檢查在輸卵管性不孕癥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21(6):402-403.
[11] 張旭. 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不孕不育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1):52-53.
[12] 鄔歡歡,易迎春. 宮腹腔鏡聯合下輸卵管疏通術治療不孕癥147例[J]. 現代醫院,2016,16(3):374-375.
[13] 甘露. 宮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30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8(21):90.
[14] 薛安,盧惠瓊,甘秀華,等. 宮、腹腔鏡聯合治療不孕不育30例療效觀察[J]. 華夏醫學,2015,28(5):66-68.
[15] 方婧,徐修云,王慧焱,等. 143例宮腹腔鏡聯合檢查在不孕癥診療中的價值[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523-1524,1527.
(收稿日期: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