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亮
在大學時,我們班的考研黨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團支書為首的優秀學生們,另一派,則是像H這樣的普通人。判斷是哪一派的標準很簡單:誰沒日沒夜在圖書館學習的,就是團支書那邊的。而H們,則是“飛行”模式學習法,想學就學,想在哪里學就在哪里學,萬一厭倦了,就停下來玩幾天再重新開始學。
到大四上半年,H放棄了考研,他們那一群人都陸陸續續放棄了考研。對他們而言,考研的周期太漫長,太難熬。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于是H們像暴風卷過的大海,一浪接著一浪,無拘無束的生活使他們開始覺得那些拼死拼活要考研的人簡直就是在給自己找罪受。但到了下學期要畢業的時候,他們開始真正著急起來了。
那時,以團支書為首的同學們已經拿到了考研學校的面試通知了,即使筆試沒過的人也已經拿著一早考好的證券從業資格證、銀行從業資格證等證書開始找工作了。而H一派的同學們則兩手空空地出去找工作,跟以團支書為首的同學們一比簡直毫無競爭力可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細一看你就會發現,H的朋友圈里都是跟他差不多類型的人:目光短淺、放任自由、沒有理想、即使有也堅持不了幾天……
再看團支書的朋友圈,也是跟他差不多的類型:做事有分寸、有遠見、有耐心、做事情持之以恒。他們也會去喝酒玩樂,但絕不因此而消沉懈怠,忘記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對比就會發現,H和團支書本就不是一個圈子的人。
在團支書考會計證時,H用“我以后肯定不當會計,考了也沒用”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在團支書考六級時,H用“反正考不過六級也能畢業”來安慰自己;在團支書考研時,H用“我也考,但是考不上拉倒,反正離畢業的日子還長著呢”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最后團支書把該考的和不該考的證都考了,H啥都沒有,還在自我欺騙著:現在工作那么難找,有證也不代表就能找到好工作。
殊不知,用人單位看重的不是那幾本證書,而是一種持之以恒、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
記得我們高中文理分科,班主任開班會強調:不要因為你和誰關系好,你就和他選一樣的,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水平來做出理性正確的選擇,否則你會后悔終身的。班主任沒有明說的一點是,你現在看重的那些友誼,你以為比你人生更重要,其實是因為你并沒有看見真正的人生。
無數個輾轉反側的深夜,我對自己說:“那些人明明看起來與我相差無幾,明明他們做的事情都很簡單,明明我也可以做到的。”但事實卻是,你根本做不到,你給不了自己能堅持下去的信念。
你的大腦在叫囂著“我好累啊,我應該休息了”,于是你的手就情不自禁地點開了手機;你的大腦跟你說著“我受不了了,我要爆發了”,于是你便大鬧一場一吐為快……
所以,現在你知道為什么你擠不進比你的圈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