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麗
【摘要】在地理教學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外,還要注意以地理學科知識為中心,與其他學科聯系和溝通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構建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地理教學內在聯系綜合能力學科滲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國家教育部也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中、高考進行了深入的改革。由于地理學科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其所研究的地理環境知識是由自然、社會等眾多要素共同組成的一個綜合體,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與其它學科知識的相互交叉滲透。在地理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地理教師不知道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將各學科知識互相滲透、融合到一起。針對存在的這一問題,我進行了粗淺的研究,本文對這一問題淺談幾點自己的心得。
一、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將地理知識應用到各學科的綜合能力
1、立足初中地理課教學,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
不同的學科知識應用的程度不一樣,以“數學”為例,我們學的很多,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能夠用到的很少,小學的數學知識就足夠了。而“地理”卻不一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應用到。它與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學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對我們非常重要。地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千萬不能忽視基礎知識,一定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整體上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礎知識。初中地理課,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以教材的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建立章、節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都理解吃透,該拓展的知識要拓展,該加深的要加深。從而形成系統的地理知識網絡,讓學生在各學科間應用地理知識,并做到運用自如。
2、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科間的綜合能力
有些知識的學習不能一味的強調理解和應用,要根據學科的不同有所區別。地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地理知識的不斷深入,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逐漸整理出知識結構系統,構建地理知識結構,將地理知識條理化、網絡化、有序化形成體系,真正做到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并能在各學科中靈活運用。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例如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就要經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加工,切記把知識直接讀給學生,我在講授七年級上“第二章第二節海陸的變遷”時讓學生回家查找有關大陸板塊運動的動畫,課堂上展示,把我的課件與學生的進行比較,看誰的更生動一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地理知識的傳授要分析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使之結構化;理清知識的脈絡層次,使之系統化;總結地理事物的運動、分布和變化規律,使之規律化;運用各種圖表、地圖、圖像,做到圖文結合并茂,使之形象化;聯系有框圖、比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過“五化”培養學生的比較分類、歸納演繹、綜合分析、概括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地理授課中,應當把政、史、地三學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各科之間相互交流、滲透,形成立體的、全方位的時空觀的教學模式。
二、適當拓寬和補充區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學科間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中考試題源于各科的單科知識,又有各科間的融合,這就要求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聯系,探索各學科間共同知識的整合與滲透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各科知識遷移的能力和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本學科所研究的對象是一個由社會、歷史和自然多因素共同形成的綜合體,這就導致了地理與其它學科之間有許多相互交叉和滲透。如環境問題就滲透了自然環境、人類活動、歷史因素、生態環境、人地關系、國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識。在講授七年級上第三章第一節多變的天氣中“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時,我就把上述各種因素都融合在一起來解釋最近我國發生的大面霧霾天氣產生原因及歷史背景和政治因素。地理教師在掌握地理知識內在聯系的同時,還要掌握以地理知識為中心,將其它學科知識聯系和溝通融合在一起的能力,以具體的地理事實為材料,應用相關學科的知識,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強化地圖在教學中的應用,掌握讀圖方法,提高讀圖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傳授地理知識的主要載體。地理考試離不開“圖”,這是地理學科的特點。所以,學生的讀圖能力直接關系到地理知識學的好壞。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地圖知識教學,教會學生讀圖的方法,通過讀圖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地理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各種地圖的運用,如區域圖、柱狀圖、等值線圖、統計圖表、地理模式圖等,應用各種地圖分析地理現象、講解地理知識。教會學生判讀各種地圖的方法,能夠讀出數值的大小看出遞變方向,再根據等值線的凸出方向判讀高低;以區域圖為例,最重要的是看出圖示地區是什么地方?這就要根據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點狀地理事物的相關位置、線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面狀地理事物的輪廓特征等去加以識別。經常引導學生養成將國內外重大的政治、經濟問題及新聞事件與地圖聯系在一起,通過讀圖讓學生獲取各種地理信息,并用這些信息與已學過的地理知識聯系起來,去分析、理解和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的讀圖、析圖、用圖能力全面提高。
四、立足地理學科,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按照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和考試的知識范圍,做好本學科的教學。教師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并且能夠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知識點,以固定的教材知識應對中考試題的諸多變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不適應從一個學科轉變到另一學科跳躍式的學習模式,導致學生對跳躍性的試題轉不過彎,學科知識鑒別時間長,綜合思維能力差。說明學生不習慣跨學科綜合思維,習慣傳統的單科一維縱深思維,橫向聯系滲透的思維能力較差,跨學科知識干擾較明顯。因此,地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教好本學科綜合內容的基礎上,淡化學科間的知識體系,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培養學生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綜合,重視將政、史、地三科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具有運用各種學科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利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提高地理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科間綜合滲透互為利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課題組編著 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 2012.5
[2]伍光和、田連恕、胡雙熙、王乃昂 自然地理學(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7
[3]劉振懷、副主編、那瑞琴、周廣強 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8
[4]陳慧琳.人文地理學 科學出版社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