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軍
新課程改革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教愛的編寫體系給師生提供了思維和發展個人能力的空間,但如何通過作業的評價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體現新課程理念,使作業由過去側重鞏固知識,應付考試的單一功能轉變為知識能力并重,發展思維與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統一的多種功能,使作業真正成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平臺和有效手段,是擺在我們面前正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從學生的作業評價方面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改變評價方式的必要性。
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多年來,作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重復,難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而且為了盡快完成作業,學生形成了作業書寫潦草、馬虎的不良學習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領我們提升了語文作業的設計理念。“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更加關注其人文內涵。
二、作業設計要結合學生實際,增強實踐性。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往往重視知識的掌握與識記,脫離學生實際,甚至有些作業練習在很大程度上只注意到答案的規范和公正,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不僅難而且枯燥無味,覺得學無所用,而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與創新能力,因此,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著眼于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增強實踐性,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選題材,比如,閱讀題的可以從當前的一些作品中選擇,作文可以從分利用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和時代的熱點問題,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讓作業要生動、有趣、富有時效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原動力。在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怎樣讓學生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完成。新課程背景下,老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一些讓學生更加感興趣的作業。我曾就語文作業形式的相關問題進行過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游戲競賽、實踐活動、課外閱讀還是挺有興趣的,而對單調、枯燥、乏味的抄寫、背誦興致不高。從學生對不同類型作業的情感態度,清楚地表明作業形式急待改進,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新的作業形式,充分發揮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另外三個路徑(聽、說、讀)的作用,使學生樂于語文作業,從而提高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四、讓作業有層次,富有針對性。
作業設計是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毋庸置疑,由于學生個性、認知、家庭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因此,老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學生“平等”地完成所布置的作業。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盡可能地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讓基礎較好的學生要“吃飽”、“吃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有信心、有成功感。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之后,對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可要求他們課后搜集一些寫父親、贊美父愛的文章,并談談自己讀此文的感受;另外回憶自己的父親,在周記本上寫一篇贊美父親的文章,要求寫出真情實感來。對一般學生,可以就詞語練習、人物刻畫方面設計一些內容上的作業。
語文作業的設計目標要明確,要有的放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作業的設計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所有的一切都要指向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對各年段的要求、對課文所承擔的訓練重點有明確的認識,設計作業時不要面面俱到,要圍繞目標,根據課文特點、重難點進行設計,力求突出重點。
五、讓作業評價方式多元化,富有激勵性。
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機制,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為此,我在教學中也嘗試對學生的評價做了一些改變,主要的形式有:
師生共評,針對典型的習題,教師可有目的的選擇幾個學生的作業,全班共同批改。一方面讓學生看看存在問題的作業,問題出現在哪兒,如何訂正,為什么要這樣訂正;列一方面看看自己的作業和其他優秀的作業差別在哪兒。等問題清楚后,再教給他們批改的方法,讓他們獨自批改自己的作業,掌握批改技能。
小組互評,讓學生在一起來互評,不僅有利于獲取不同看法的理論依據,而且通過對比分析,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調整的思維批判能力,有利于學生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比如,組織學生互批作文時,學生批改非常投入,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家長參與,由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特殊關系,家長的評價對孩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可以利用家庭作業,讓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提出意見,并可附上對孩子的期望,對教師教學建議等,以發揮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全新的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作為語文教學的組織管理之一,對學生的作業的設計和評價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中教師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程理念,設計出一些較好的語文作業,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