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
隨著衡水市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如何保障老年人權益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焦點。這不僅僅是道義層面的問題,已發展成為一個普遍社會問題,它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因此研究這個課題有鮮明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關鍵詞;養老;老年人權益保障;老齡事業
一、衡水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的成效與問題簡析:
近些年來衡水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和老齡事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大大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衡水市緊緊圍繞“政府主導、政策扶持、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市場推進”的工作思路,狠抓養老服務工作。目前,全市共建設各類養老機構102個,其中55家是公辦養老機構,47家是非公辦的養老機構,共集中供養老人4737人。在社會保障方面,衡水市積極認真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止2015年10月,衡水市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31.89萬人,其中68.81萬人是60周歲及以上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老年人,發放養老金45309.06萬元,發放率100%;衡水市除大力動員老年人參與醫保外,自2015年開展了城鎮居民門診慢性病報銷工作,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經濟負擔。在社會福利和社會優待方面,也采取了很多舉措,比如老年人在就醫、交通出行、文化休閑等方面都享受各種優待。
衡水市在發展老齡事業和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衡水經濟欠發達,歷史欠賬較多,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比如敬老氛圍不夠濃厚,老齡工作沒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養老投入不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協調、合力推進;養老社會保障體系有待于提高和完善;老年人的維權建設和社會參與程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加強衡水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對策措施分析:
為促進衡水市老齡事業發展,加強老年人各項權益保障,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進一步重視衡水老齡工作,加大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宣傳引導力度?;鶖荡蟆⒃鏊倏?、高齡化、空巢化是我國老齡社會的發展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日益嚴峻。衡水要充分認識老齡化的嚴重性,采取措施、積極應對。進一步明確和強化政府部門關于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職能,把老齡事業繼續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實行目標責任制,常抓不懈。加強衡水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制建設,搞好各項宣傳和執法檢查,在全社會進一步倡導和形成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關愛之心,大力度弘揚孝親敬老、關懷備至的傳統美德,把敬老、愛老、助老道德教育繼續融入衡水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整體規劃中,比如繼續在“厚德衡水”道德高地建設等一系列活動中,廣泛注入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孝老等內容,從而掀起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新高潮。
(二)加強對老齡事業的管理服務,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力度。2015年10月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在關于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法檢查情況的報告中指出,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不規范,保障水平、服務成本比較低等問題。衡水市財政并不寬裕,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仍需加大老齡事業方面的經費投入,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低保人員的保障水平。根據衡水的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可以考慮逐步推行按照每個老人核定經費標準、根據各縣市區老年人口數逐級配套老齡事業經費的制度,逐步研究建立養老服務事業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研究保障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農村敬老院建設起來的后續運營經費,大力度扶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快速發展,支持老年文體事業發展。
(三)進一步完善養老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
衡水在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老年人社會福利、老年人社會優待政策等基礎上,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切實提高對“三無”(無子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老人供養標準和集中供養率,特別要加大對享受低保的高齡老人、殘疾老人和特困獨居老人的救助力度。大量發展慈善助老事業,逐步形成覆蓋全市的老年人幫困救助網絡。為完善衡水市的社會救助制度,是否可以在不違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原則和精神的前提下,在實踐中有所探索和創新?比如是否可以把廣西防城港的做法,即通過應救盡救、促進救助精準化,健全機制、突出急難救助人性化,合力推進、探索慈善救助項目化等社會救助新措施引入老年人社會救助之中。
(四) 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體制機制,創新老年人社會化養老服體系建設。
由于主客觀原因,衡水的老年人社會化養老服體系和制度建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老齡工作機構和工作隊伍力量單薄,很多的鄉鎮沒有專職老齡工作人員,有些是兼職的,難以有效地組織開展老齡工作,等等。因此建議在各個鄉鎮、街道辦明確老年人權益保障機構和具體人員,引導幫助村(居)委會建立完善老年協會,與本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比如養老院、社區養老托老中心等形成互補效應,為服務老年人發揮更好的作用。
在創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除了提升現有的公辦、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民間資本開辦更多的養老養老服務新機構,增加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數量和容量,創新服務形式、拓展服務項目,還要探索醫養結合的社會化養老的新模式,結合衡水實際,筆者以為可以考慮一下路徑:一方面是政府及民政部門鼓勵和支持現有的公辦、民辦的養老機構向醫養結合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是積極鼓勵引導衡水市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等社會資本依法開辦各類“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通過稅費優惠、補貼支持、提高床位補貼和運營經費補助標準等多種途徑,促使新開辦的養老機構具備養老、醫療、康復、養生等多種功能。
(五)加強老年人社會參與制度建設,進一步改善老年人維權環境。
目前國際上對老齡化有了“生產性老齡化”、成功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等說法。政府要加強引導、管理和教育,積極創造各種條件推動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參加社會服務,要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規定,鼓勵和支持老年人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參與學校和社區青少年教育,提供咨詢服務、參與科技開發應用,舉辦公益事業、參與社會管理和社區服務等。在老年人獲得的社會報酬方面,可以考慮讓老年人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照料需要生活照顧、精神慰籍的老年人,比如60歲的人照顧80、90歲的老人,還可以參加其他社會公益性活動,在報酬方面可以根據老年人提供志愿性服務、參加公益性活動的時間,換取自己可能未來需要的社會照料服務。當然衡水相關政府部門就要做好老年人參與社會公益服務的檔案記載工作,并建設良好的管理系統,并使這些老年人在需要社會照料時候能得到或者優先得到社會照料服務這樣的社會性回報。
老年人的權益問題主要反映在基層,因此,鼓勵各村(居)委會建立完善社區老年人協會、老年互助組、老年人庇護所等老年人組織,通過這些基層組織,保護和接納受虐待的老年人,調解糾紛等等,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困難問題。另外,可以考慮在政府相關部門和老年人工作機構中建立老年人維權綠色通道。行政、司法部門要積極做好老年人獲得贍養權的案件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或優惠服務; 積極發揮人民調解組織在解決贍養糾紛,保護老年人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農村老年人案件予以特別重視,基層法院可酌情設立老年人維權法庭,專門受理涉及贍養等案件;對貧困老年人的訴訟費實行緩交、減交或免交等優惠。
(作者單位:中共衡水市委黨校,河北 衡水 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