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宇軒
曾經看了一個故事,內容大致是:章太炎讀了很多中醫著作,自以為醫術高明,喜好給人看病,可他的藥方價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但朋友都知道他狂傲自大,不好得罪,便有意奉承他:“用了你的藥方后,神清氣爽。”章太炎聽后十分得意,確信自己為中醫大師。一次,他生了病,便自開藥方治療,幾日卻不見好轉,不得已找名醫求治,僅服用了兩劑中藥便痊愈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醫術并不高明。從此,他潛心于中醫理論研究,注重實踐經驗積累,撰寫了《霍亂論》等重要著作,也醫治了不少疑難雜癥。
讀罷這個故事,我為章太炎先生精致的人格所折服。是啊,人處于世,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錯誤有時是一種契機,一個人雖然犯了錯,但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執,依然不失為聰明之人。驍勇善戰的廉頗,素“以勇氣聞于諸侯”,氣吞萬里如虎,戰功赫赫。不料卻在澠池之會后,委身于藺相如這一介草民之下,心中自然不服。又因勢利小人,在其面前煽風點火后,更覺委屈至極,以至于口出狂言:“吾見相如,必辱之。”而藺相如對其“豪言壯語”,卻一直囧門而避,只對手下的門客發出真誠的感慨:“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言,自愧不如,于是負荊請罪,最終釀就“將相和”的佳話。
一個人是如此 ,一個國家同樣要有知錯能改的情懷,才能在歷史的席位中贏得口碑。日本面對侵略的歷史,固執己見,不但不承認對亞洲各國的殖民迫害,反而修改教科書,掩蓋事實,混淆民眾視聽,導致與亞洲各國關系日僵。相比日本,德國人民的舉動則令人稱贊,它的最高領導人對于二戰之難,勇于承擔過錯,甚至對俄國反抗法西斯的烈士下跪懺悔,贏得國際一片好評。
假如廉頗逞一時之勇,始終剛愎自用,不肯改正自己的錯誤,趙國從此怎能固若金湯,讓秦兵“幾十年不敢加兵于趙”?假如日本面對歷史,對戰爭的災難痛定思痛,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同樣能夠贏得國際社會的一片好評?
望天空,溝壑才知自己之狹隘;眺高山,土丘才知自己之矮小;看江河,溪流才知自己之短淺;視明鏡,人們方知面容之清濁。
知錯能改,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可讓你我飄逸于真理的山巔;知錯能改,是一種人生的大度,可讓你我邁步從頭而越正確之路。“莫讓浮云遮望眼”,揭開浮云,你才能入九天的鯤鵬,一日同風起,“摶扶搖而上九萬里”。
周處上山打白虎,下河斬蛟龍,得知自己是三害之一并為鄉人所焦慮是,聽從陸云之言,改過自新,成一代忠臣;楚文王最初沉迷打獵與女色,太保申對其行以“家法”,文王深為愧疚,重整朝政,成一代明君;沈從文幼時以戲曲為樂,荒廢學業,老師語重心長的教誨使其幡然醒悟,從此用心鉆研文學,終為一代文學巨匠。
這些歷史的精英,彪炳史冊,光耀千年,正是因為他們懂得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哲理,改小錯以成大業,故能成就新的人生。
知錯能改,為自己創造一次機會,雖不比天空廣闊,不比高山雄壯;不比江河洶涌,不比清溪瑩亮,但只要站在新起點,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就能最大地實現人生價值!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祁陽一中,湖南 永州 426100)
指導老師:鄒子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