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琦
摘要:學校的業務校長應該放開手,勇敢的鼓勵自己的老師去做個行為的“懶”者,思維的活者。老師們如果能有智慧的在私下做足功課,給學生支撐好自學的欲望,構架好合作的模式,搭建好展示的平臺,相信“懶”老師們一定會培養出更有能力的學生來。
關鍵字: 智慧、自學、合作、堅信、樂于
或許你已經聽過這種說法,可仍然覺得多少有些離經叛道,無從下手。你或許還會認為,一直被贊揚成辛勤燃燒自己的蠟燭的教師如果不奉獻了,誰來教育學生?但我要說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應該讓每個老師都學會怎樣做個睿智的“懶”教師。
縱觀古今中外,擁有聰明才智的懶人推動了世界的進步。眾所周知的比爾蓋茨,原來只是個程序員,他懶得記那些復雜的dos命令,于是就編了個圖形的界面程序——windows。于是,全世界的電腦都長著相同的臉,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世界著名的飲料,可口可樂,他的老板更懶,盡管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濃郁,但他實在太懶了,弄點糖精加上涼水,裝瓶就賣。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種像血一樣的液體……
其實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正真有智慧的懶惰才會促使進步,懶惰并不是我要強調的重點,而有智慧的懶惰才是我想讓老師們學會的要點。所以說要想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與其讓老師在課堂上滿嘴飛沫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不如讓他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如何能夠把學習、做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忙碌起來吧!
一、懶教師學會給學生洗腦
懶老師必須具有傳銷人員的洗腦本領才能讓孩子心甘情愿的自己去積極主動的探究與學習。傳銷人員并沒有一開始就愿意做傳銷,就堅信傳銷會帶來效益,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洗腦式的宣傳、上課,他才堅信才樂于。學生也是,老師直接告訴他讓他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肯定不愿意。所以需要老師了解學生的需求,把握學生心理,用智慧思考,用智慧去設計巧妙的傳銷,讓學生也堅信也樂于去用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學習,老師用傳銷的智慧消除學生的懶惰,愿意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愿意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那些知名的教育專家常外出講座,無法天天看管教育學生,可他們就有這樣的本領讓孩子能夠做到老師不在與在一個樣。像魏書生對學生進行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反思、相溶、平衡教育,讀名人傳記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洗腦,為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自信心,提升抗挫折能力,擁有健康的心理。
二、懶老師讓學生自己學習
老師想讓課堂上稍微懶惰,就要學生勤奮的樂于自學,而要想讓學生自學,首先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是從教到不教的轉變。其次,要做好檢測。
1.讓學生學會預習
要想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互動學習,首先要進行預習。只有充分預習才能在上課前對新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且梳理出自己的困惑,以便于在課堂學習中重點學習,并在學習中完善自己的價值。
老師在布置預習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預習作業要求要科學,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習慣;教師要對預習效果進行有效地檢查、評價,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分享成果、表現自我、展示個性、體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悅的舞臺,讓學生的辛勤勞動得以展現。
2.讓學生合作學習
葉圣陶先生曾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的講解”。
而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只要設定好預習的梯度,在課前及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地投入到自學探究中,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各抒己見,相互啟發,使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地加寬加深。教師的參與、引導、激勵則是為學生指路引航。通過師生、生生之間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體驗的碰撞,每個學生都在合作學習中展示自我,得到鍛煉,提高學習能力,那么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勤快了,老師自己可以讓自己在課堂上的灌輸“懶惰”下來。
3.讓學生互動測試
你的老師還在自己出試卷,學生被考嗎?解放老師吧!讓學生自己出試卷,學生自己考自己。老師們,你只要給出測試范圍,引導學生從模仿、復制現成的試卷開始編試卷,再到自己獨立出題。學生要想考住其他學生,他就會想方設法地出難題,什么是難題,肯定是他自己不會做,或做起來費勁的題,那其實往往就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在出題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中已經找到自己的學習薄弱之處。在答題的過程中,由于是同學出的題,他會很有挑戰欲望,也沒有了往日教師考試的壓力,他能夠全身心地去應考。考試卷也出了,題也做了,剩下的就是批卷了,誰負責批呢?當然還是學生啦!誰出的卷,誰負責批,誰負責講解。在這一出、一考、一批的活動中,學生們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梳理、掌握和深化。老師只要負責指導、點撥,這是不是比你自己出題讓學生答來的效果好呢?
三、懶老師讓學生自我管理
教師們往往覺得工作辛苦,很大部分原因是除了教學能力工作經驗這些可以被自己操控的任務外,管理班級里的“搗蛋鬼”最為頭痛。甚至班級里要時常傳出老師聲嘶力竭的訓斥聲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老師總還是費了大部分的精力在班級管理當中。但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那些懶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看管學生的“懶”老師,為了能讓自己多些時間與精力將工作及個人素養提升更好,他一定能有智慧的不斷尋求方法讓班級秩序井然。他會把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的權利下放,讓學生自己管自己。怎么放手,讓我們看看專家們是怎么做的:
1.制定班級管理制度
這個制度的制定當然也離不開學生,只有他們自己制定的制度、懲罰手段,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也更加樂于去遵守。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學生們就開始為了班級的集體榮譽規范自我,并且這一過程你會發現學生在動腦、在思考,這樣的思維風暴不正好解決了老師們想“歇一歇”的懶神經么?
2.建立檢查監督系統
制度建立起來了,誰去監督,誰去檢查?學生,而且是全體學生。讓班級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管、有人干,并且相互管理,相互制約,形成一套完整的監督管理體系。每個人都有事可做,老師們可做的事就會少很多。
3.建立班級反饋系統
老師放手給學生,但不能放任,要實施監管班級的運行情況,那就要有你的眼睛。班級的各項工作運轉情況,你要了如指掌,適時給予正確引導。
當然不管作為教師還是作為領導,我們都要明確,“懶”要“懶”的巧妙,要做到行為“懶”一些,思維活一些,并且還要時刻留意,我們這里提倡的“懶”的效果,并給予適時的點播糾正,相信一定會培養出更優秀的老師與學生。
用魏書生先生的話說就是:普通學生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老師不做。如果你敢讓你的老師做個“懶”教師,相信你也能當好一個“懶”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