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玉
摘要:隨著網上交流互動的日益頻繁,對個別詞語進行簡單的改編已經不能滿足廣大網民的表達需求,在網絡上產生了大量填充固化為某一模板的“語言填空題,即網絡流行體。本文從語言學的角度入手,對網絡流行體進行界定,重點對其進行分類,并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引導公眾更加理性地對待這一語言現象。
關鍵詞:網絡流行體;分類;產生原因
一、網絡流行體的界定
所謂網絡流行體,即在網絡語境下產生并且在網絡上傳播的一種語言現象,這里的流行體既有“語體”“文體”的概念,也涉及修辭、語用等方面。
一般來說,每一種流行體都有一個固定的語言模板或者語言風格,具有基本的規則和形式,但是其使用不受限制,可以隨意延伸,填充不同的詞語和句子,形成很多類似的語言形式。比如“非誠勿擾體”,的語言模板為“你.. . . .,或者不. . . ..,就在那里,不. . . .不. . . .;通過模仿、創造可以產生很多版本。相較來說,“瓊瑤體”沒有固定的格式,語言卻別具特點,在“瓊瑤體”中,能用復句結構的不用單一結構,能用反問句的不用陳述句,能用排比句的不用單句。但是,無論是何種模擬方式,網絡流行體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鮮明,在一段時間內受到了高度的關注。
二、網絡流行體的分類
按照有無固定模板分類
(一)有模板
大多數網絡流行體有較為固定的格式,我們暫且把該種固定的可以套用的句式稱為模板。該一類流行體在復制傳播過程中,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一般只需置換其中的變量,即可生成新的語句。這一類網絡流行體主要包括“凡客體”“陳歐體”“撐腰體”“非誠勿擾體”“丹丹體”“王思聰體”“且行且珍惜體”等。
(二)無模板,但有固定的詞或短語
此類流行體的表達較為隨意,沒有一個可以套用的固定模板,但具有標志性的詞或短語。一旦某句話中出現了這類標志性的詞或短語,一般就可以認定其為某種“體”,該一類流行體以“淘寶體”,“hold住體”“秋褲體”“甄媛體”等為代表。
“淘寶體”源自網上賣家與買家之間的普誦交流,沒有固定的句式,卻由于包含常見字眼“親”,“哦”“包郵哦”“好評哦,走紅于網絡。
三、網絡流行體產生的原因
(一)技術革新的推動
由于近年來信息技術革命的椎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中國網民數量激增。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較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6.9%。可以說,近些年來互聯網已經逐漸深人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變了大家的生活。
互聯網剛剛在中國興起時,網絡聊天室、QQ、網絡游戲吸引了大多數的網民,網民在實踐中創造了大量的網絡用語,隨著時間的椎移,BBS、社交網絡的流行,微博的出現更是催生了網絡流行體的廣泛傳播。自“梨花體”第一次在網絡上流行以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新文體講人了人們的視野,尤其2009年下半年以來,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紛紛開啟微博功能,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并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擁有上億用戶。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2.81億人。微博的特點有利于網絡新文體的產生和傳播。一方面,微博的使用不受時間、空間和終端的限制,發布信息具有即時性,交流傳播迅速,這為流行體的流行年供了技術可能;另一方面,微博的特點如140字的容量,使得網民必須使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意義,而該種字數的限制使得網民的語言表達具有語體化意識。“語體化的網絡流行語字數較少可以在微博、人人等交際網絡中廣泛使用;另一方面,語體化的網絡語言本身語言架構已具有某種情感,使用者在編輯、傳播者在傳播、受眾在閱讀時就能明白其表達實質,從而產生共鳴。
(二)社會心態的折射
語言,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形成而產生,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語言通常是社會發展變化進程中,時代心態、集體情緒和現實訴求的直觀反映和折射。
首先,網絡流行體滿足了人們表沐意愿的訴求。當今社會,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主流媒體單向度的信息傳播方式,更愿意通過多向度的傳播方式獲取信息。網絡尤其是自媒體成為普誦民眾表達民意的重要渠道。當今社會中,財富不均衡現象嚴重,社會不公平現象時有發生,生態環境惡化,整體道德水平下滑,誠信缺失等問題凸顯。普通民眾對此類現象不滿卻無可奈何,只有通過網絡流行體的方式表達意愿、言泄情感、尋求共鳴、挑戰權威、諷刺現實。
其次,網絡流行體滿足了人們的某種情感需要。網絡用戶大多是青少年,他們渴望標新立異,富有表現欲,流行體作為一種群體標簽,能夠使他們獲得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人們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往往會體會到強烈的孤獨感,產生懷舊感傷,渴望溫暖的情緒。“一句話證明體”的風靡,就是人們追求認同感和歸屬感的例證,有了這種心理訴求,網友們便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這種運動中。其中,“請用一句話證明你的童年不是喜羊羊”受到網友的追捧,80后們紛紛跟帖回復:“大師兄,師傅跟二師兄被妖怪捉走了”“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等等。“一句話證明體”以及“藍精靈體”都成為80后們共同回憶童年、劃分代際群體的集體行為。
四、結束語
總之,網絡流行體由于含義豐富,比普通的網絡語言容量大,滿足了民眾宣泄情緒、尋求認同、參與公共事務,或是自我表演以及純粹娛樂的需求。網絡流行體的流行,折射出社會群體一種渴望自我發聲、表達自我訴求的社會心態,也體現出了社會集體性的焦慮。
參考文獻:
[1]黃海蕾,邱月.外交部微博發“淘寶體”招聘書招聘電話被打爆[N].京華時報,2011.8.2
[2]周斌.淺析網絡流行語語體化興起的原因.
[3]戴慶廈.社會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