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鋒
(南平高速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建甌 353100)
高速公路邊坡滑坡的治理
林 鋒
(南平高速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建甌 353100)
順昌互通右側路塹由于受連續持續強降雨影響,坡面及坡頂出現多道裂縫、部分裂縫貫通、局部坍塌和路基隆起等工程病害,為了保證該處邊坡穩定,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采用坡腳反壓+抗滑樁支擋+錨固工程原位加固為主的處理方案對該邊坡進行搶險加固治理并取得了成功,為以后的類似治理工程提供經驗。
高速公路;邊坡;錨索;抗滑樁
福建省南平至順昌高速公路順昌互通AK0+550.000~CK0+050.000段右側路塹邊坡按已有設計采用了框架梁加固邊坡,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受連續持續強降雨影響,導致路塹邊坡發生較大范圍內的變形和破壞,坡面及坡頂出現多道裂縫,裂縫寬度3~10 mm;后山裂縫長約20 m,寬約25 cm;部分裂縫已貫通,第一階部分已施做的框架梁出現損壞,部分錨索墊板破壞,邊坡對側水溝出現擠壓破壞,局部隆起高度約20 cm,坡腳水量豐富,已經嚴重影響高速公路正常的施工。若不進行加固處理,必定引起更大范圍的滑坡,導致該段公路工程的失穩。為了搶救該處邊坡,保證高速公路的正常施工和如期竣工,必須對該處邊坡進行搶險加固治理。
2.1 應急處理措施
(1)排查滑坡體周邊裂縫,并將滑坡地表裂縫采用粘土夯填封閉處理;做好滑坡體外臨時截排水,并用彩條布覆蓋好滑坡面,防止雨水下滲。
(2)高邊坡深孔位移檢測單位立即開展滑坡場地場地布點深孔位移、地表變形監控量測,并將監測結果持續上報相關單位。
(3)為確保已開挖邊坡穩定,要求坡腳反壓至第一階平臺處,土體壓實度要求不小于85%,坡面及反壓土體表面采用彩條布或塑料薄膜覆蓋。
(4)做好地下水處理,加強井點抽水工作和地下水位觀測工作,做好井點抽水量監測。
2.2 具體方案
(1)第一階采用加厚護面墻+錨索框架,第二階采用預應力錨索框架。
(2)第一階平臺設置預應力錨索抗滑樁,樁頭設置3根預應力錨索,抗滑樁露出第一階平臺2 m,平臺以下部分采用圓樁,樁徑2 m,平臺以上采用方樁,樁身采用C30混凝土澆筑,樁間距4 m。
(3)第一、二階設置排水平孔,長20~30 m,間距4 m,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適當調整間距及打設長度,但應確保出水率不小于50%。
(4)坡口線外增設樹枝狀截水溝。
3.1 邊坡坡腳反壓
考慮到本次滑坡為牽引式滑坡,且坡腳反壓是抵抗滑坡變形的重要措施,也是后續施工作業穩定施工的重要保證,故此先行施工8 m高,8 m寬的反壓護道并作為第一階錨索抗滑樁的施工作業面。
3.2 抗滑樁樁身
(1)抗滑樁樁身設計概況
本次抗滑樁共計30根直徑2.0 m圓樁,樁間距4 m,樁長19~30 m不等,樁身采用C30混凝土并且要求每根抗滑樁進入中風化石英片巖巖層不小于5 m。
(2)施工方法選擇
本次施工工期緊、任務重,成孔工藝從目前人工挖孔、沖擊成孔、潛水鉆成孔及旋挖鉆成孔中選取??紤]到旋挖鉆成孔靈活機動、安全風險低、成孔質量高、成孔效率高等特點且本次抗滑樁樁身為圓形,故此本次放棄其他成孔工藝,采用旋挖鉆成孔工藝。
(3)抗滑樁旋挖鉆成孔施工要點
施工場地平整→測量放線及定位→鉆機進場、配置泥漿→開挖地表及埋置護筒→樁復位并鉆機就位→鉆進成孔→成孔檢測→鋼筋籠安放、混凝土澆筑等后續工作。
3.3 抗滑樁樁頭預應力錨索及第二級預應力錨索框架
(1)抗滑樁樁頭預應力錨索及第二級預應力錨索框架概況
本次抗滑樁樁頭采用3孔預應力錨索,錨索孔總共90個,孔徑直徑165 mm,8束鋼絞線錨索,各錨索總長45~50 m不等,設計拉力900 kN,考慮樁頭錨索錨固段進入中風化-碎塊狀強風化石英片巖不小于12 m;預應力錨索框架中錨索鉆孔孔徑直徑150 mm,6束鋼絞線錨索,各錨索總長32~48 m不等,設計拉力700 kN,考慮樁頭錨索錨固段進入碎塊狀強風化石英片巖不小于12 m。錨固段處于地下水豐富段落,要求采用二次劈裂注漿,并注意多次反漿,已確保注漿時漿液飽滿。
(2)施工方法選擇
現場塌方體裂縫交多,裂縫寬度大,地表水易通過裂縫灌入;且地下水位高。試驗錨索鉆孔鉆進至20余m,孔內地質仍為全風化石英片巖,孔壁土質在水的作用下,自穩能力差,出現塌孔,導致常規鉆孔工藝無法實施。由于套管跟進技術工藝具備成孔周期短、成孔率高、孔內事故率低、鉆具損耗減少且這種工藝適用于地質比較復雜,故此本次預應力錨索施工采用套管跟進技術。
(3)套管跟進技術鉆孔施工要點
完成方形樁頭的澆筑→施工放樣→搭設腳手架→鉆機就位→對準孔位和方位→套管跟進鉆孔→清水沖渣→拆除鉆桿→驗收→孔內置入錨索→一次注漿拆除套管→二次注漿→張拉和鎖定→封錨。
該邊坡滑坡搶險加固工程于2015年9月25日開始施工,2015年10月12日完成抗滑樁樁身施工,2015年10月27日抗滑樁樁頭預應力錨索完成,第二階預應力錨索框架在2015年11月15日陸續完成。雖然在施工期間仍有陸續降雨天氣,但是工程沒有出現任何事故,施工結束后抗滑樁樁身檢測以及預應力錨索抗拔力等檢測均滿足要求,且該邊坡交付2015年年底交付使用至今邊坡穩定,說明該加固治理方案是成功的,也為以后的類似治理工程提供了經驗。
[1]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S].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2006.
[2] 付賢煒. 某運營高速公路邊坡病害評價分析及治理[J]. 土工基礎,2015.
[3] 洪一朝. 高速公路邊坡穩定性分析及其治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
2017-06-07
林 鋒(1984-),男,福建人,工程師,研究方向:路橋工程施工。
U417.8
:C
:1008-3383(2017)07-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