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飛 汪大巍 樊策己(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制藥與化工專業集群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研究
——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為例
龔飛 汪大巍 樊策己(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方式,對我院制藥工程專業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15和2016屆畢業生和部分用人單位進行了跟蹤調查,聽取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對我院相關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深化我院制藥與化工專業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
我院制藥工程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生,經過13年的建設,現已成為我校重點建設學科專業。制藥工程是朝陽產業,市場需求勢頭強勁,就業面廣,就業前景好。學院根據制藥化工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緊密圍繞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需要,以加強基礎知識、注重實踐環節為指導原則,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制藥化工產業人才。從2008年至今,我院制藥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都達到95%以上。
為進一步了解我院畢業生的實際工作情況,掌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學院轉型發展、校企合作、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的推進制藥化工專業群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此次調研活動院領導親自帶隊,全體教師均參與了此次調研,分別對武漢市及其周邊、荊州、潛江、無錫、常州等地用人單位進行了拜訪。調研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也包括上市公司和合資企業。此次跟蹤調查與訪談的畢業生共近130人,畢業生的工作單位主要是民營企業和上市企業,多為藥品和化工生產一線的工人或銷售人員,還有部分從事研發、試驗、質檢等崗位。
調查的主要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個案訪談法。通過網絡、郵寄、走訪座談等多種方式,共發放問卷一(即《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校友版》)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25份,問卷二(即《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用人單位版》)45份,回收有效問卷38份,跟蹤調查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準確數據。在跟蹤調查畢業生就業單位的過程中,通過和用人單位的交流與溝通,他們對我院的轉型和校企合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議。
我院畢業生就業單位分布多為民營企業和合資企業,多為生產技術人員或銷售人員。總體看來有12.82%的畢業生在醫藥企業研發助理崗位上;41.03%的畢業生在藥品銷售的崗位上;30.77%的畢業生在醫藥化工質檢或其他技術型的崗位上;余下的15.38%的畢業生在其他相關行業工作。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我院畢業生就業領域行業集中度較高。民營企業已成為應用型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體,占被調查畢業生人數的85.6%,這與當前的國家經濟形勢發展及大學生的求職預期相關。
畢業生就業收入與就業區域、企業性質、崗位特點等有一定關系,畢業生就業收入多集中在“2500-3000元”、“3000-3500元”和“3500-4000元”三個數據段。2500-3000元的收入人數有逐步增加的趨勢,約占16%;3000-3500元的收入人數約占42.8%;3501-4000元的收入人數約占40.9%,有些較早畢業的學生在其崗位上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因此這個收入人群會有逐步增加的趨勢。夏季部分生產一線技術崗位工作,因加班和工作津貼等原因,部分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待遇有明顯較大的浮動增長。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畢業后,換過的單位的畢業生占40.9%,其中1.7%的畢業換過3個或3個以上。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對工作崗位是在理想與現實中,不斷磨合,彼此適應。用人單位對合適學生的留用非常看重,希望學校能配合做好剛入職畢業生的思想穩定工作,提高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
根據對被訪學生就業狀況的滿意度進行分析,23.08%的人選擇非常滿意,32.05%的人選擇比較滿意,38.46%的人選擇滿意,另外6.41%的人選擇比較不滿意。關于學生對本專業的需求狀況,10.7%的學生選擇了需求量會逐漸上升,35.7%的學生選擇了社會需求量大,供不應求,50%的學生選擇了社會需求量基本平衡。
(1)學生的實驗能力。
(2)跟蹤調查中幾乎每個企業都提到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是他們最看重的,實踐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也都是企業比較看重的。
(3)根據企業自身規模的差異,招聘崗位的不同,所看中畢業生能力的方面也有所不同,一般科研型崗位對于畢業生的學習成績、所學專業、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學校名氣等都很看重。若藥品檢驗或生產型崗位則對學生的實踐經歷和所學專業非常看中。若銷售或文職型崗位,則非常看中畢業生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是否學生干部或黨員,個人形象氣質是否好等等。
目前,我院畢業生的總體質量還是比較好的,也得到醫藥化工行業企業的一定認可,就業質量較好,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較高。從報告中,我們發現,必須加快推進學院教育教學轉型,深化校企合作,將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與企業共同開展教學內容、實驗教學、畢業論文的合作。加強畢業生思想教育工作,促使畢業生調整心態,在自身能力沒達到時,學會主動調節,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務實肯干,從基層做起,努力適應社會環境。通過強化學生專業知識,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展學生社會認知面,這樣才能在學生培養最后關鍵之處——就業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
[1]邱方利,楊健國,應安國,鄭人華.工學合一,雙向選擇,注重實效——制藥化工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新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7,(01):56-58+67.
[2]羅瑩.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的關系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4,(09):85-88+92.
[3]王艷梅.制藥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分析——以寧夏大學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3,(24):223-224.
本次研究獲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2015年教學研究項目支持,項目編號: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