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顯文(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
(1)開發基于工作崗位的課程與課程體系。對接企業崗位,設計教學模塊。以藥學專業的主要職業崗位群及職業資格要求為依據,學校聯合企業共同編寫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和典型工作過程的實踐課程體系,總結學生勝任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模塊。并制定對整個教育過程實施的評價體系,做到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能夠修正。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方式模式下,學生對于企業文化、行業文化、產業文化的認識能力,對職業規范的把握,對職業前景的判斷,以及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都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2)建立以發展性評價和目標考核為核心的學習評價體制。一是過程實施評價,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結合具有工、學特點課程的教學目標,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適時進行溝通、反饋,力求學習過程的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監控。二是創建學生創作性產品和學習成果展示及各項選優活動的平臺,如通過開展優秀準員工、優秀學徒、優秀技能手等的評比,組織各種技能大賽,展現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揮榜樣作用,同時激勵其他學生成長。三是實施面向未來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過程性評價,突出評價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人文素養見識、文化學習能力、職業素養能力等方面,注重評價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結構、素質品質和知識結構。這些評價需要貫通校企雙方,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各個學習和實踐領域應得到全面體現。
(3)編寫符合崗位需求的特色教材。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標準,藥學專業教師與合作企業的行業專家共同編寫符合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特色教材,從而滿足該試點項目教學方案的需要。
(4)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制度、標準和教學管理體系。在政府(行業)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院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基于企業崗位用人標準和行業技術標準的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標準和一整套完整的教學管理制度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
(5)探索創建“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方式。
以教師培訓工人,工人帶教師、教師帶學生、工人帶學生、學生帶學生等多方位促進、全面發展的技能培養模式[2]。
(6)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學徒制”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將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緊密結合,使企業回歸職業教育主體之一的地位。利用藥學專業校企合作的優勢和特點,以合作企業為主體,選擇2-3家藥學專業的校外實訓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圍繞合作企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校企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成企業和學校的深度融合,實現全過程的“學校-企業雙主體”即1.5+0.5+1的育人模式。
(7)院校與合作企業、行業成立專業“現代學徒制”指導委員會。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指導委員會全面負責招生工作的宣傳,制定招生政策,確定招生計劃40人以內,制定實施方案。比如“企業參與招生”,即在每年新生招生期間,企業直接面試,然后根據學業考試成績擇優錄取,這些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相當于該企業的“預備員工”。學生要與企業簽訂學徒合同,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的合作協議。通過學校、企業、學生(家長)三者簽訂的合同和協議,明確界定三方職責、權利和義務,保障“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開展,進而完善藥學專業招生錄取和合作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工制度。
(8)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實行雙導師制,建立健全雙導師(企業師傅和我校指導教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企業要培養、訓練、提供技術嫻熟的師傅,指導和監督學徒的技術訓練,彌補學校教育難以達到的技藝、技術性的知識技能。讓他們帶徒弟指向性就更強,成長特別快。學徒的學習是在企業中的實訓和課堂上的學習有機結合。最終完成教師深入企業去實踐,成為能生產、善教學的教師;學生聆聽教師的講解、拜師工人學技術,最終成為懂理論能上崗的員工;學校和企業組成育人共同體,實現雙贏的戰略構想[3]。
在以后的探索中,我們仍會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繼續探索學徒制模式的創新發展,利用政府優惠政策,逐步完善學徒制的內、外保障體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將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也納入培訓體系中來,培養學生長期的職業技能學習技巧,讓學生終身受益,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1]高鴻,趙昕.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先行突破與實施策略[J].職教論壇,2016(3).
[2]龔方紅,周桂瑾,俞林.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的理論架構及運行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6(9).
[3]張志.以良好的校內運行機制推進現代學徒制發展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