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筱佟
摘 要:目前,網絡教學平臺在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利用網絡化教學的時間靈活性和形式多樣性優勢,網絡教學平臺可為傳統課堂教學提供強有力的補充。如何利用課程教學改革思想指導網絡化教學環境的建構是提高網絡化教改效果的關鍵。文章結合梧州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本院”)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實際情況,針對課程學習特點,分析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探討如何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搭建合理的網絡化自主學習環境,從而達到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優化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Java程序設計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環境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網絡教育已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校的課程改革當中,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發與應用已經成為高校教改的重要走向。通過數字化信息技術建立網絡教學平臺,能為課程提供新型的網絡化學習方式與教學渠道,打破學習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資源整合與協同作業。因此,如何結合課程的特點與輔助教學的需求,設計網絡教學平臺,建構合理化的流程功能模塊,使其能提供引導及激發學生自主協同學習的學習環境,達到輔助課堂教學的目的,成為了網絡教學平臺設計架構的依據與開發的關鍵。本院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學科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考慮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以及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如何在課程改革當中引入適當的教學理念,建構更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教學平臺環境,是推進網絡化教學輔助進程中必須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1. Java語言課程課堂存在問題
(1)課程體系的相關知識缺乏關聯,不利于學生整體專業素養的提高。Java程序設計課屬于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一項,該系列課程還包括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先修課程,以及數據結構、數據庫、JSP等相關后續課程,這些課程均為培養專業程序開發人員的基礎科目,從內容上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在許多IT培訓課程中都設計成為相互關聯的系列課程體系作為培訓套餐。而在高校,由于這些課程之間的教學安排存在時間間隔,許多學生存在考完即放、學完就忘的問題,沒有真正形成整體的知識系統。而Java課程的教學目標偏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專業基礎不牢,將會影響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并成為培養具有扎實過硬專業基礎的程序開發人才的阻礙。
(2)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存在瓶頸。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內容以理論傳授為主,在理論課堂教學中,雖然已采用多媒體授課,具有信息量大、動態演示程序的優勢,但是同時存在學生被動接受大量知識,圍繞課本內容展開教學,而學生能力參差不齊,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3)學習環境單一,學生缺少自主能動性。傳統教學主要以課堂授教為主,上機實踐為輔;學生學習主要圍繞課本及上機指導訓練,很少主動搜索其他途徑進行自主學習,而圍繞專業知識的討論及師生的交互更甚為有限。雖然可通過課后習題輔導、組織實驗小組等措施彌補不足,但由于時間及空間局限性,收效甚微。而缺乏良好的多元化教學環境,將大大阻滯學生學習積極性及靈活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難以形成學生自主消化的知識體系。
(4)訓練及考核體系單一,學生缺少自我檢核的途徑。現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測評主要通過課程作業、實驗實訓及考試為主,次數及數量均有限,無法滿足學生從理論到編程技能再到項目開發的大量訓練及自我檢核的要求。
2.網絡教學平臺自主環境的建構思想
(1)開放式的通用程序設計課程平臺的設計。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知識體系整體性的認識是影響該課程整體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構建開放式的通用程序設計類課程平臺,可以幫助學生了解Java課程在知識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同時為學生提供各類先行及后續課程的學習平臺,以便學生根據自身知識掌握情況選擇知識體系中的課程進行補充學習,極大地方便了學生建構形成整體性的知識體系。
(2)課程引導模塊的設計。在網絡化教學環境當中,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選擇不再是線性單一的模式,所有章節開放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由學生自由選擇。在沒有教師授課的情況下,傳統的按知識點先后順序羅列的方式會缺乏吸引力,學生無法產生邏輯性的學習動機,依然被動學習。因此嘗試在課程內容展示前,設計導航式的課程引導模塊,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章節知識點的體系結構和學習階段,把握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并根據自身情況作出選擇,學習不再“迷航”。
(3)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設計。根據學生程序設計課程學習的需求及自主學習認知的過程,可以對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設計,使其充分發揮在學生學習認知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知識。在具體教學平臺系統的設計中,按照認知學習過程的需要,可以將章節介紹、課件、視頻講解、課后作業和章節測試整合在同一章節頁面當中,并根據認知過程對課程資源的次序進行布局。如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可以通過設置章節簡介欄目,讓學生了解本章的學習任務和重點、難點,通過引導動畫的方式,引入所講述的知識點;通過章節列表呈現學習內容;通過設置小動畫的方式將主要知識點穿插在課件內容中,使得重點、難點知識通俗易懂;通過視頻的方式將案例具體的過程及講解錄制下來,便于學生課后學習;在每章內容頁面結尾部分, 提供了對應的課后習題,為學生提供練習途徑;設置章節測試功能,為學生提供自我測試的渠道。參考網站及資源下載的模塊,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網址和課外輔導資源,方便學生學習及進行知識更新。
(4)設計協同作業的學習環境。在程序設計課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在網絡教學環境當中,實驗實訓環節則是僅次于課程內容環境的一個重要模塊。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當中,除了提供內容科學的實驗指導書外,還在系統中設計了協作討論、即時答疑的功能。這將為學生提供協同學習的環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同學分享討論及老師答疑的方式,共同幫助學生編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5)提供全面的知識測試體系。根據遺忘曲線規律,所學的知識必須通過及時的鞏固加深才能真正轉化為知識,因此作業和測驗是鞏固與加深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在系統結構規劃中,可設計每個章節頁面的課程作業模塊,使得學生可在學習環節結束后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練習,檢查理解和掌握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同時在知識測試模塊中設計有章節測試與階段測試兩種。對于章節測試,教師可通過隨機組題的方式檢查學生每個章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至于階段測試設計,教師可在后臺根據難易程度及知識點比例進行自由出卷,與實際課程考核銜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測試考核,也可以打印輸出實際試卷,用于課堂或期末考核,從而真正實現滿足課程需要的目的。
3.網絡教學平臺自主環境的設計與實現
通用網絡教學平臺基于B/S模式,采用ASP語言結合ADO以及 MS SQLSever 2000技術進行開發。平臺系統分前臺、后臺兩大部分,分為管理員、課程教師及學生三種權限。管理員負責對課程生成、用戶類別進行管理;教師則可對課程的教學資源、課程通知、課堂內容、輔助資源、試題庫等進行管理;學生可通過平臺實現課程選擇、課程學習、課后作業、答疑交流及自我測試等操作。根據以上建構思想,基于自主學習過程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通用教學網站平臺功能模塊設計及界面如下表所示。
4.通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
本院程序設計課程網站網絡教學平臺(如下圖所示)經歷了教師自主研發試用到實際使用階段,所有課程均已開通,其中Java程序設計課程已可投入實際教學使用,至今運行良好。通過本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負責教授的課程建設課程教學平臺,并構建出統一的學科教學平臺。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輔助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平均成績均比往年有所提高,對課堂傳統教學起到一定的輔助效果。
5.結束語
網絡化教學平臺的應用對傳統課程教學的不足提供了極大的補充,通過教學理論分析指導下的網絡教學環境的建構,為本院Java程序設計課程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的網絡化條件,能有效借助網絡平臺的優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興趣性,提高學習效果。然而本項目所做研究也只處在初步探討階段,對如何設計平臺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技術更好地推進教學思想的實現,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改善。隨著教學理論、網絡學習理論的逐步完善以及網絡技術的新發展,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環境的理論和應用研究也必將朝著更成熟、更科學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彭馨儀,王 璐,王國春,等.Java 程序設計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刊),2012(7).
[2]孫海霞,劉東升,張麗萍.程序設計基礎網絡探究式學習環境的建構[J].計算機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