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是國家調整高等教育結構、適應社會經濟轉型的現實要求,教師是高校轉型的主力軍,其專業化程度以及對轉型要求的適應程度直接影響高校的轉型效果。優化教師專業發展,既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保障,也是高校教師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新機遇。反思地方本科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需求,可從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意識與培訓、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加大資金投入等方面思考轉型高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的優化。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分析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高等教育發展結構失衡現象出現,國家對地方高校提出了轉型發展的現實要求。教師是高校轉型發展的主力軍,其專業化程度以及對轉型要求的適應程度直接影響高校轉型的效果,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在轉型過程中的教師專業化水平創新與發展是無法回避的問題之一。根據國家對教育的要求,需要積極鼓勵地方本科高校在轉型過程中對教師專業隊伍進行優化,增強教師在高校轉型過程中的教育專業水平。要促進教師在高校轉型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的優化與創新,需要我們結合學校轉型發展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的轉型發展路徑,保證教師在轉型期間能夠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背景和要求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指的自1999年后“專升本”的600所地方本科院校[1]。相關資料顯示,地方高校中除了“211”高校,其余的地方高校占高校數量的65%左右。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主要指的就是將這一部分高校進行轉型。轉型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高校應用型以及技能型人才,這項轉型變革主要是由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性變革以及發展方向趨勢等決定的。我國高校基本上分為國家重點培養與建設的學術型、研究型高校,地方性質的本科高校或高職院校,然后就是具有專業性質的教育機構等。我國重點培養的是“985工程”“211工程”大學,這其中包含1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地方本科高校轉型將致力于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師專業方面也需要轉型。在教育的創新戰略推動下,無論是高校自身還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都正在提高,并且要求學生成為掌握熟練的技能以及扎實的理論知識,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但是很多地方院校在進行轉型期間經常忽略教師專業方面的轉型,這會導致教師在轉型期間不能適應轉型的需要,阻礙教學的發展,影響高校轉型目標的實現。
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教師隊伍主要是以青年教師為主,年齡大都在40歲左右,大部分教師是原地方本科高校中側重學術研究方向的理論型教師,學歷多為博士或碩士,有少部分為本校早期畢業留校任教的學生,他們缺乏校企合作的教學實踐經驗,這樣的教師隊伍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在實踐能力上也比較弱,缺少雙師型教師,不能滿足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需要[2]。在這樣的情況下,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專業發展意識薄弱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中有許多是近幾年由原專科院校或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合并而成的新升本院校,多數教師自身專業基礎不夠深厚且缺乏明確而適宜的專業發展規劃,缺少敏銳的市場競爭意識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危機感,專業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發展意識薄弱。這樣的本科高校不管是在綜合教育實力還是在師資力量上都比較落后,與專業高校還存在一定的距離。盡管近幾年來地方本科高校非常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大力引進博士、教授等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并逐漸引進先進院校中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但是效果不大明顯。
2.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差距大,重理論輕實踐
筆者在地方本科高校的轉型過程中發現,本科院校中并不缺乏專業發展水平較強的教師,但是院校中的師資力量差距比較大,教師的專業水平發展不夠均衡,這樣就導致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發展出現很大差距。并且在進行教師培訓和考核的過程中比較重視教師的理論知識考核,重視其專業理論知識,經常忽視在崗位教育中的實踐教育經驗總結,往往導致教師專業能力薄弱的現象發生。
3.教師專業管理制度不完善
對教師的專業性培訓需要一個完善的專業管理制度進行約束與推進,但是現在許多地方本科高校在建立健全專業管理制度方面不夠完善,還存在很多需要創新與改善的地方,特別是對教師的教育水平評價系統不夠完善,缺乏一定的約束機制對其進行約束,并且在專業性、應用性方面也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進行管理。
三、促進轉型背景下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措施
1.教師方面
在進行教師專業水平提升的過程中教師是最重要的主體,所以首先需要在師資方面進行改革。教師應該積極豐富自身專業知識,不僅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專業性教育,更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教師還要時刻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的動態,積極了解市場需要人才的類型,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同時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教育能力,不僅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全面的實踐教育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3]。
2.學校方面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正處于轉型過渡期,在這期間學校需要對教師的專業優化多加重視,在思想上不斷激發教師對專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一些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對教師的專業性教育能力進行培養,激發教師自主學習的意識,重視自身專業水平提升。同時還需要完善對教師專業發展管理的相關制度,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教師培訓進行管理與推進,保證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專業性提升培訓工作中。這樣的高校教育不僅對學生在實踐和創新能力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提高教師專業轉型的適 應性和成效,保障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和質量的提升,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與進步。
3.制度方面
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性對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在本科高校進行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師任職資格標準,包括高校教師任職資格標準,要求處于轉型中的地方本科高校根據這一標準進行篩選,選擇有能力的教師從事高校教育工作,這樣也有助于提升高校整體教育質量,全面推動教師專業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高校轉型發展的順利進行。
四、結束語
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社會人才供給最大的場所之一,這樣的教育環境需要專業的師資力量作為支撐,才能更好地保證人才的專業性以及適用性。優化地方本科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各方聯動,積極探尋優化路徑,促進地方本科高校的科學發展,以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郝福生.轉型背景下新建地方師范院校的發展策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5(5):133-138.
[2]陳 亮,王光雄.論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優化[J].教師教育研究,2015(6):26-33.
[3]王鳳俠.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認識與思考——以宿遷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