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翔+王卓瓔
【摘要】目的 研究LMWH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給予丹參多酚酸鹽粉針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LMWH臍周皮下注射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心絞痛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 經治療,觀察組有效率為93.34%,對照組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心絞痛的疼痛程度與對照組相比較好,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之間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采用LMWH治療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絞痛癥狀,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以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LMWH;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2..01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是由于各種心臟疾病引起的,是介于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病理狀態[1]。當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現或者治療不及時時,則會發展為穩定型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可能導致患者猝死。本文就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采用LMWH治療,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1.2±1.8)歲,病程2~10個月,平均病程(5.5±0.5)個月,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心前區明顯的疼痛感;對照組男26例,女34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59.5±1.5)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6.5±1.5)個月,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心前區的疼痛感。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臨床表現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臥床休息,并測量基本生命體征,給予氧氣吸入,給予常規的控制血壓、調節血壓和擴張冠狀動脈等治療。兩組均給予丹參多酚酸鹽粉針(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9)治療,200 mg/次,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低分子肝素治療,進行臍周皮下注射,0.4 mL/次,2次/d。堅持7天觀察其效果和不良反應。監測患者的動態心電圖,記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2]。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心絞痛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應進行比較。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或持續時間減少80%以上;②有效: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時間均有明顯的減少;③無效:患者心絞痛無明顯的緩解;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經過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患者心絞痛的疼痛程度進行比較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評分為(5.4±1.2)分,對照組患者心絞痛疼痛程度評分為(7.4±1.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
經過兩種不同方法的治療,治療組有3例出現了惡心、頭暈等癥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00%,對照組有5例出現了頭暈、惡心等癥狀,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8.3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絞痛是指由于各種心臟疾病的原因導致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然后使心肌供血不足,導致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一組綜合征。心絞痛的臨床表現為心前區的疼痛,一般常用的急救藥物為硝酸甘油。心絞痛根據其發病的程度可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屬于最輕型的冠心病,心絞痛的具體發病因素并不明確,一般認為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心絞痛的主要病理改變是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綜上所述,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采用LMWH治療不僅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還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好,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建浩,陳若峰,周立堯,等.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5):98-99.
[2] 侯江紅,張龍龍,李軍農,等.腦心通膠囊輔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08):1545-1549.
[3] 趙明明,王海蓉,熊 峰,等.尼可地爾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4,15(02):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