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長巖心物模實驗CO2混相驅影響因素
付平(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黑79區塊CO2混相驅長巖心物模實驗結果表明:①當注入氣體達到1.20PV時,超前注氣比同步注氣采收率提高4.69%;②采用小流量注入方式,采出液含水率為50%時轉CO2驅油采收率最高,為62.35%;③水氣交替注入能夠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水氣比為1:2的采收率最高,為60.45%;4.水氣段塞比為1∶2時注入體積達到0.36PV為最佳。
CO2混相驅;注氣時機;水氣段塞比;采收率
黑79區塊主要沉積微相是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支河道,油藏類型為巖性油藏。黑79取心井資料統計孔隙度平均18.0%;滲透率平均19.86×10-3μm2。地面原油密度0.8546g/cm3,原油粘度(50℃)8.3mPa·s,凝固點30℃。溶解油氣比為31.4m3/ m3,飽和壓力為7.16MPa。
實驗采用美國產Ruska PVT-3000高壓物性實驗裝置。實驗條件采油該區塊的油田水和原油進行實驗,溫度、壓力、氣油比等實驗條件盡量還原現場真實環境。
實驗步驟如下:①清洗、烘干、測干重;②巖心測量;③測量孔隙度和滲透率;④巖心抽真空,并飽和地層水;⑤稱取飽和水濕巖心質量;⑥裝入巖心夾持器內;⑦測定水相滲透率以及計算孔隙度;⑧飽和地層油,造束縛水;⑨進行CO2驅實驗。
3.1 注氣時機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
(1)同步、超前注氣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采用純度為99.9%的CO2進行長巖心驅油室內模擬實驗,測定同步注氣、超前注氣的注入體積與采出程度、氣油比之間的變化規律。
實驗結果表明:超前注CO2的效果要好于同步注CO2,且兩種方式注入體積均為0.2PV為最佳,即當CO2突破后,氣油比上升迅速,對最終采收率的貢獻較小。同時通過實驗現象及結果(即此條件下CO2驅油效率非常高),由此判斷,壓力24.5MPa能夠實現CO2多次接觸混相驅。
(2)不同含水階段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采用水和純度為99.9%的CO2進行長巖心驅油室內模擬實驗,當水驅后產出液含水率分別為50%和75%時,測定大流量和小流量不同含水率的采出程度。實驗表明:水驅轉CO2驅,當產出液含水率50%時,進行小流量驅替采收率最高,為62.35%,其次是產出液含水率75%時進行的小流量驅替(56.99%),再次是產出液含水率50%時進行的大流量驅替(54.05%),而產出液含水率75%時進行的大流量驅替最低(48.65%)。結合實驗現象分析其原因是大流量進行驅替時,流體沿著巖心大孔道形成竄流,在攜帶出原油的同時,含水率上升也比較快。而在小流量驅替時,流體更容易進入較小孔道,相當于擴大了波及范圍,巖心中驅替狀態更接近于活塞驅替,所以含水率上升相對較慢。
3.2 不同注氣段塞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分析
采用純度為99.9%的CO2進行長巖心驅油室內模擬實驗,測定水氣比為1∶1、1∶2、2∶1以及水驅油、CO2驅油的注入體積與采出程度之間的規律。
根據實驗結果總結出如下規律,即對于水氣比為1∶1,1∶2,2∶1三種水氣交替注入方式,其采收率隨著注氣段塞中CO2含量的遞增而增加。
3.3 注入量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分析
實驗同樣采用純度為99.9%的CO2進行長巖心驅油室內模擬實驗,測定水氣比為1∶1、1∶2、2∶1以及水驅油、CO2驅油的注入體積與含水率、氣油比之間的規律。從見水時機看,對比五種驅替方式的注入體積,其規律是氣段塞越大的注入方式注入體積越大;而從見氣時機看,對比五種驅替方式的注入體積,其規律與見水時機規律相反,但差異較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水氣交替注入時,先注入氣段塞后注水段塞,因此在驅替過程中氣段塞大的注入方式先見氣,后見水;水段塞大的注入方式先見水,后見氣。
(1)對于黑79區塊,在油藏條件下,即地層壓力24.5MPa,可以實現CO2混相驅替。
(2)長巖心物模實驗表明,從不同注氣時機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看:①超前注氣提高采收率幅度大于同步注氣。②采用小流量注入方式的提高采收率幅度大于大流量注入方式,水驅后產出液含水率為50%提高采收率幅度大于75%。
(3)從不同注氣段塞對CO2混相驅效果影響看,對于類似于黑79區塊的非均質性強的儲層,水氣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要明顯大于純水驅或CO2驅,且水氣交替注入方式的采收率隨著注氣段塞中CO2含量的遞增而增加,即當水氣比為1∶2時效果最佳。
(4)在地層壓力條件下,采用超前注氣,小流量注入方式,氣水段塞比為1∶2,注入體積達到0.36PV時為最佳選擇。
[1]李士倫,周守信,杜建芬,等.國內外注氣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回顧與展望[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2,9(2):1-5.
[2]李向良,李振泉,郭平,等.二氧化碳混相驅的長巖心物理模擬[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4,31(5):102-104.
[3]李孟濤,單文文,劉先貴,等.超臨界二氧化碳混相驅油機理實驗研究[J].石油學報,2006,27(3):80-83.
付平(1983- ),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男,重慶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老油田油藏地質研究與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