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鵬 程遠新 金興玉(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6000)
安塞油田油氣混輸技術研究與應用
張明鵬 程遠新 金興玉(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6000)
安塞油田伴生氣回收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制約了地面集輸系統效率的提升和現代化綠色油田的建設與發展。本文從伴生氣資源現狀和回收利用情況調查入手,研究多相流體在管道中流態,提出了適合安塞油田的油氣同步混輸、井口定壓集氣、管網防腐增效等技術對策,并進行優化改進,大幅提升了油氣混輸效率,對推動現代油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塞油田;油氣混輸;多相流;流態;混輸效率
(1)伴生氣資源現狀 安塞油田地處黃土高原,受特殊地貌環境和“三低”油藏不利條件的影響,輸油管道翻山越嶺、跨溝架橋,給后生氣回收利用帶來了一定困難。伴生氣資源總量55.6×104m3/d,主要為富含伴生氣的長4+5、長6、長10油藏,平均氣油比67.6m3/t。輕質組份C1、C2含量為77.4%,熱值為氣田一般天然氣的1.5~2倍,具有較高的回收利用價值。
(2)伴生氣利用情況 主要通過生產輕烴、混烴、燃氣發電、加熱原料等途徑回收利用,輕烴、混烴生產后的干氣用于CNG及發電、加熱的燃料。在富氣區塊已建成輕烴回收站5座,撬裝回收裝置3座,燃氣發電站12座,加熱裝置677臺。共利用伴生氣38.4×104m3/d,剩余17.2×104m3/d伴生氣由于分布較為偏遠,全部回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管道多相流會出現起伏段塞流、瞬時段塞流、強烈段塞流等,使得管道發生不穩定振動,增加系統運行壓力和安全風險。
起伏段塞流:安塞油田90%以上集輸油管線走向翻山跨溝,在起伏的管道中液體積聚在管段的低洼處阻礙氣體通過。在上升管中氣體被壓縮,氣體壓力增加,當氣體壓力增加到足以支撐上升管中靜液柱壓力時,就會產生不穩定的振動現象,導致液體流出。
瞬時段塞流:頻繁啟停泵會導致管道中的氣液流量發生變化而會產生段塞流,這種段塞流通常由分層流發展而來,如果受到意外振動或氣液流量發生變化,液體發生波動,液膜向前移動,分層流就會演變為段塞流。
強烈段塞流:安塞油田受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影響,30%管線在翻山跨溝過程中有立管走向,當運移液塞長度大于管道立管部分高度時,壓力波動最大、管道出口氣液瞬時流量變化最大的段塞流,常發生在氣液量低的立管中。
油氣混輸流程主要為井組→增壓站→聯合站,以增加站點來油伴生氣含量和提高站內油氣混輸效率為原則,重點從站點油氣同步混輸、油井井口定壓集氣、游梁式打氣筒增壓、完善管道防腐工藝等方面采取對策,提升站點油氣混輸效率。
(1)站點油氣同步混輸 常規外輸泵只能輸送原油中溶解伴生氣,制約了井站伴生氣回收。結合地面集輸系統和伴生氣現狀,進行了適應性分析研究,選取48個井組試驗同步回轉裝置油氣混輸,對下游站點工藝流程優化改造為越站輸油,將原油與伴生氣混輸至聯合站,增加伴生氣回收3.2×104m3/d。
同步回轉裝置工作原理:裝置的核心設備為同步回轉油氣混輸泵,轉子與轉缸偏心安裝,轉子繞自身圓心旋轉,并通過滑板帶動轉缸做“同步回轉”運動,滑板將氣缸分割成周期性變化的“月牙形”吸入腔和壓縮腔,實現吸氣及壓縮的不斷循環過程,其中油起到潤滑、冷卻、密封的作用。
(2)油井井口定壓集氣混輸 選取80口套管氣穩定在200m3/d以上的油井開展井口定壓閥集氣工藝試驗,實現伴生氣與井組原油混合后經集油管線輸送至增壓站點。經過12個月的現場試驗,發現存在無法讀取壓力值、易凍堵和動火安裝等問題,通過不斷的研究與試驗,將原有裝置研究改進為直讀防凍定壓閥,全部采取絲扣連接工藝。在伴生氣富集區選取回壓低于1.5MPa的300個井組進行推廣應用,實現伴生氣進站6.0×104m3/d。
(3)游梁式打氣筒增壓 將打氣筒安裝在抽油機游梁下方,利用抽油機能量將套管氣抽出后打入油管內實現混輸,設計壓力1.5MPa、4MPa,單臺輸氣量350m3/d,目前試驗11臺。
優點:工作不需要額外動力,節省大量能源,結構簡單、管理方便。缺點:匹配性不強,安裝后沖程無法調節,故障率高,不適應于氣量豐富井組(大于350m3/d)。
(4)管道防腐工藝完善 輸油管道受管內不穩定流動、沖擊、水化物、腐蝕、段塞等影響,多相流對管道的內腐蝕速率比單相流管道加快50%。為給油氣混輸提供良好的管道環境,選取了部分腐蝕速率較大的多相流管線開展HCC環氧玻璃纖維復合內襯防腐工藝試驗,增強了管道的應力強度,減緩了管道內壁結垢、結蠟速度,介質流動阻力同比下降10%。
油氣同步混輸、井口定壓集氣和改善管道環境等新技術在安塞油田試驗初見成效,解決了油氣分輸工程建設費用高和常規混輸效率低等問題,為伴生氣回收提供了新途徑,適合于黃土高原特殊的地理環境,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存在一些技術難題,今后將加大混輸泵和同步回轉等配套技術的攻關力度,持續提升油氣混輸效率,推進綠色油田建設。
[1]胡文瑞.低滲透油氣田概論 ——迅速崛起的鄂爾多斯盆地(上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2]曾亞勤,王林平.魏立軍.長慶油田伴生氣生產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5).
[3]孫杰.油田多相混輸泵應用技術探討[D].石油規劃設計,2005,16(2):35-37.
張明鵬(1982- ),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地面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