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飛+曾君



摘要:運用傣醫學“五蘊”理論的原理,闡釋人體神經系統反應及精神心理現象的關系。研究發現,盡管傣醫學在理論基礎、思維方式、研究手段及評判標準方面與現代醫學體系截然不同,但五蘊理論探討的軀體與情志關系又與人體神經系統的機能及精神心理活動十分接近。結論:傣醫學從與現代醫學完全不同的認知角度合理闡釋了現代醫學所界定的人體結構及功能,準確分析了軀體(色)、外境(塵)與精神心理活動的辨證關系,以自身的理論基礎搭建了“原始”、“粗放”的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架構,不但使其科學性得到了良好的佐證,也為傣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融合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礎。
關鍵詞:五蘊理論;現代醫學;精神心里
中圖分類號:R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12-0102-02
傣醫學這一獨特的傳統醫學傳承發展已有2500年的歷史,起緣于佛教思想的傣醫“四塔、五蘊”理論作為一種認識生命,闡述人體生理現象、病理變化及精神心理活動的哲學思想和理論體系[1],其方法論與現代醫學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理論基礎能否用以解釋或驗證現代醫學現象,關乎到這門醫學體系的生命力及創造性。本研究以五蘊理論的概念、內涵為依據,運用“五蘊”理論解釋現代醫學所界定的人體神經系統反應及精神心理現象,探討“五蘊”理論與現代醫學的相關性,闡明傣醫“五蘊”理論的現代內涵及應用價值,進而探究傣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契合點。
1傣醫學五蘊理論的基本內容
在借鑒佛教“四大”理論解釋人體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規律后,傣醫學又引入升華了佛教“五蘊”的教義,用以解析心理情志與軀體的關系。傣醫學認為,人作為有情世界的代表物種,其繁殖、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等一切生命活動除與四塔的共棲平衡息息相關以外,還與體內蘊藏的5種要素密不可分,傣醫學將這5種要素稱為“五蘊”,“蘊”指積聚,蘊藏之意。人體五蘊分別為色蘊、識蘊、受蘊、想蘊及行蘊。五蘊的特性及作用見表1。
2傣醫五蘊理論的現代釋義
五蘊之中色蘊即指由風、火、水、土四塔所構成的整個人體及所有臟腑器官,識蘊為感知刺激后的第一判斷,受蘊為感受刺激后形成的情感體驗,想蘊是人體在初識、感受之后的綜合分析,行蘊則為識、受、想蘊之后的決斷意志。
3五蘊理論解讀人體精神心理活動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精神心理活動通常是人體神經系統的機能反應,神經系統是人體感知刺激、傳導信息、形成分析、傳達意志、做出反應的總指揮部,人的意識、思維及精神心理反應都是大腦活動的結果。只不過這種精神心理活動不但與人的軀體有關,同時也與自身的思想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這就是現代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按照傣醫學對五蘊理論的解讀及釋義,細胞及器官之中雖有四塔,形成了細胞及器官自身的“色蘊”,但由于細胞及臟器不具備識、受、想及行蘊的功能,也不會有情感或心理活動,故細胞及器官的生命活動由四塔體現而不能以五蘊解釋。而人作為有思想及情感活動的生命整體,其精神心理活動按照傣醫五蘊理論的解析,則即與人體本身(根)有關,也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境、塵)有關,還與人的心理(意)有關。五蘊對軀體與情志關系的描繪與現代醫學神經系統的反射弧原理頗有相似之處(見圖1),但前者為“以意導行”、“以意生念”、“以意造業”,由意識驅動行為反應,而后者則明確指出人的行為反應是神經系統活動主導的結果。
五蘊描繪的人體情志現象與現代醫學中感覺神經系統的反應對比可見下表(表2),從表中看出,雖然五蘊情志與人體感覺神經系統反應各自認識及關注的角度明顯不同,但內容卻高度關聯,且相互之間可以轉化,只是五蘊理論涵蓋了“意”這一心理精神現象,而現代醫學則將心理精神現象與神經系統活動進行了清晰的區分及切割。
5討論
依照五蘊理論所解析的軀體與精神心理關系,不但與現代醫學神經系統所對應的功能十分契合,而且傣醫五蘊理論中的對意(心理活動)的描述恰好暗合了大腦的部分功能、由意識、意受所繼發的想蘊及行蘊也間接驗證了現代醫學中有關心理活動與大腦機能的聯系,說明早在2500年前的傣醫學就已經通過四塔、五蘊理論注意到了人體(生物)與社會(境、)及心理(意)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及聯系。因此,“五蘊”理論不但完好解釋了由現代醫學所界定的神經系統功能,還在無意中構建了最原始、粗放的“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雛形。
總之,傣醫學五蘊理論雖然采用了與現代醫學完全不同的認知方法,但對人體精神心理現象的描述竟能達到如此高的相似度,說明傣醫學五蘊理論作為一種哲學體系,不但能良好揭示生命物質的本質及運動變化規律,同時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及實用性,因此其理論體系在當今現代醫學高速發展的時代中仍有進一步研究及開發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肖飛,楊梅.傣醫四塔理論與現代醫學現象的相關性探討[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7):98-100.
(收稿日期: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