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遠芬
摘要:膿毒癥是感染誘發的全身性炎癥反應,是一種能夠造成器官損害的破壞性的病理反應。由于膿毒癥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且易誘發膿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故該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西醫治療膿毒癥主要是給予抗感染、激素、早期復蘇、營養支持、機械通氣、對癥處理、免疫調節等,但病死率未明顯降低。中醫則強調調整患者機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功能,辨證施治、辨證施護,個體化治療護理,可以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為治療膿毒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膿毒癥;辨證施護;體會
中圖分類號:R248.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12-0103-02
膿毒癥是感染誘發的全身性炎癥反應,是一種能夠造成器官損害的破壞性的病理反應。其臨床癥狀多伴寒戰高熱、煩躁、神昏,甚至譫語,呼吸、心率加快等。由于膿毒癥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且易誘發膿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故該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西醫治療膿毒癥主要是給予抗感染、激素、早期復蘇、營養支持、機械通氣、對癥處理、免疫調節等,但病死率未明顯降低[1]。中醫則強調調整患者機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功能,辨證施治、辨證施護,個體化治療護理,可以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為治療膿毒癥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科通過實踐,采用中醫辨證施護對膿毒癥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辨證施護
1.1實證
1.1.1衛氣同病壯熱、心煩、口渴、汗出,伴有身痛、惡寒,舌苔薄白微黃或黃白相兼,脈數。衛氣同治清熱解表、表里兩解。發汗不宜過多,不可過久,以免損傷津液和陽氣。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飲食宜清淡薄素,如草魚湯、扁豆湯、新鮮蔬菜等。忌食公雞、竹筍、蝦蟹、狗肉等毒發之物。中藥湯劑宜溫服。
1.1.2氣分實熱證高熱,汗出,口渴,腹脹滿,或腹痛拒按,或大便秘結。胃腸濕熱者見腹瀉黃臭稀水、瀉下膿血或嘔吐。濕熱下注者見尿黃赤而澀痛。濕熱蘊結三焦者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面赤,心煩,或見譫語、抽搐等。患者高熱時囑其臥床休息,定時測量生命體征,發熱伴惡寒可食熱飲,注意保暖,促其發汗。及時更換汗濕的衣服、床單,保持皮膚清潔干爽,定時翻身防止發生壓瘡。加強飲食調護,囑患者勿暴飲暴食,保持膳食平衡。適量飲水補充液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飲食宜涼潤,或清熱利濕之品,如藕粉、綠豆湯、空心菜、茭白等。忌食油膩、辛辣、過甜之品,可用銀花、蘆根等煎湯代茶飲。
1.1.3氣營兩燔證壯熱、煩渴、或神志昏迷、或斑疹隱約可見,舌絳苔黃燥等。專人護理,保持病室安靜,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仔細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的變化。高熱患者可將冰袋敷于其前額、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部位,同時按摩四肢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退熱。也可用酒精擦浴頓挫高熱。針刺內關、合谷、曲池、大椎、十宣等穴以助降溫。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做好情志護理,多安慰、鼓勵患者,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斑疹較多注意做好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爽,避免搔抓皮膚。加強起居調護,注意患者的安全,床邊安置床欄。
1.1.4痰熱壅肺,瘀血內阻證咳嗽,喘息,痰黃稠或痰中帶血,或有口干,壯熱,大便干,溲黃,或口唇、指端紫紺。飲食宜清淡,如枇杷葉粥、鮮蘆根湯等。少食黏膩之品,忌辛辣香燥助熱動火之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邪而誘發。大便干結者可予院內制劑如意散加醋調成糊狀貼敷神闕穴,對改善胃腸道功能有較好的效果。
1.1.5肝膽濕熱,瘀血內阻,腑氣不通證腹脹腹痛,嘔吐,大便不通,或發熱,身黃,口渴,煩躁,神昏。飲食宜清淡、涼潤。忌食大蒜、辣椒、酒類等辛辣刺激之品,同時囑患者多飲水。
1.2虛證急性虛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尿少、大汗、血壓下降、脈細數或欲絕。氣陰兩虛者可選參麥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陽氣欲脫者,可選參附注射液靜脈推注。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靜,盡量創造良好的病房環境。飲食宜富營養可食甲魚、蚌肉、鴨、百合、銀耳、生藕、荸薺、芹菜、黑木耳等。
1.3危重變證
1.3.1脫證陰脫證:煩躁,面紅,身熱汗出如油,口渴,舌干無津,脈細疾數。陽脫證:冷汗淋漓,身涼肢厥,神倦息微,面色蒼白,脈微欲絕。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瞳孔、舌脈、二便等變化,備好搶救藥品及器材,發現變化及時報告醫生并配合積極搶救。加強口腔、眼睛、皮膚護理。可用鹽水或中藥口腔護理;不能閉目者,覆蓋生理鹽水濕紗布;保持皮膚的清潔,定時翻身、拍背,預防壓瘡的發生。脫證亡陽者,遵醫囑迅速給藥,注意保暖;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者,遵醫囑針刺人中等穴;譫語狂躁、大便秘結者,遵醫囑鼻飼中藥通便,必要時灌腸;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區或遵醫囑行導尿術。
1.3.2肺衰肺氣衰竭,肺熱傳腑證:呼吸急促或微弱,舌淡或青紫,脈微弱而數。根據病情給予氧氣吸入,鼓勵患者咳嗽,通過翻身拍背、震動排痰等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準備氣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做好人工氣道的護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呼吸頻率、皮膚黏膜顏色等。做好使用呼吸興奮劑的觀察記錄。
1.3.3關格濁毒內盛證:小便量極少,色黃赤,不思飲食,惡心,時有嘔吐,倦怠乏力。嚴密觀察患者尿量、體重,出入量是否平衡。嚴格限制液體入量,糾正電解質、酸堿失衡。使用利尿劑的嚴格記錄出入量。做好血液透析的護理,透析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意識、血壓、脈搏等的變化,及時填寫透析記錄單,做好透析管路的護理。患者對血液透析存在恐懼心理,加強與患者溝通,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1.3.4腸痹陽明腑實證:腹痛,或腹脹,或嘔吐,大便數日不下;或熱結旁流,氣味惡臭;甚則神昏譫語、小便短黃。根據病情,選用大黃、芒硝等藥物,水煎取液,溫度適宜,保留灌腸。
1.3.5心衰陽虛水泛證:全身浮腫,心悸喘促,畏寒肢冷,小便不利。立即給予患者端坐臥位,氧氣吸入,可用30%酒精濕化給氧。使用鎮靜劑以減少心肌耗氧,同時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改善通氣。心氣虛者可選參麥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心陽虛者可選參附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強心膠囊口服。飲食宜多食高纖維素、利水消腫之品,如冬瓜湯、赤小豆粥、馬齒莧粥等,飲食不宜過飽。使用利尿劑者嚴格記錄出入量,注意保持電解質平衡。
1.3.6神昏痰熱蒙竅證:神志模糊,甚至昏睡不醒,呼之不應,不省人事,舌紅苔黃,脈滑數。多與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并見,出現嗜睡即可加用安宮牛黃丸1丸,每6~12 h 1次,連用3 d,每天靜脈滴注醒腦靜注射液20 mL,連用7~10 d。痰濕蒙竅者,用蘇合香丸或至寶丹。病室內準備好急救藥品和物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氣道通暢,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或分泌物,防止窒息。做好基礎護理及眼部護理,每2 h翻身1次,防止發生壓瘡。保持二便通暢。如有煩躁不安給予保護性約束。
2討論
虛實夾雜是膿毒癥的基本病機,嚴重膿毒癥多有一個或多個危重變證,往往形成多重復合證型,應在“虛實辨證”的基礎上與危重變證相結合,聯合辨治。扶正治療貫穿始終,扶正與驅邪并舉,及早扶正,突出應用扶正固本法。通過中醫辨證施護可調養身體、提高正氣、防止病邪侵害,同時做到有病早治、堅持治療、愈后防復,在防治膿毒癥的健康宣教上起到了積極作用[2]。中西結合辨證施護大大降低了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發生,以及膿毒癥患者的病死率大幅下降。
參考文獻:
[1]寧瑩.膿毒癥患者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5):178.
[2]徐國麗,劉琳,姚衛海,等.膿毒癥患者的中醫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5):87-88.
(收稿日期: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