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插圖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課文插圖是根據文意插進去的,與課文重點部分內容緊密結合,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妙用這些插圖補白,能啟發學生繪聲繪色地敘事,或栩栩如生地寫人,或身臨其境地談感想,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課文插圖;巧妙利用;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教學理念認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課外學習資源,而教科書則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細心翻閱小學語文教科書,你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選文之精,插圖之美,習題之巧,作為教師的我們真應該充分利用它。在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的高速發展,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經有了很大改善,這些孩子對電子書籍、圖片的興趣度要遠遠超過了五年前的孩子,針對現有的學生學習習慣及當前的教學理念,本文著重強調圖片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一、看一看,突破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是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教學《林海》一文中“嶺”這段時,學生提出了兩個疑問:1.為什么說這是落葉松的海洋;2.海邊上泛著的白色浪花指的是什么?面對疑問,我沒有直接釋疑,而是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通過看圖,學生一下子明白了:這里落葉松很多,真像一片海洋;落葉松的邊沿是白樺,白樺的枝干是銀白色的,把漫山遍野的落葉松比作海洋,那白樺就像海邊白色的浪花。這樣不僅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所以說插圖,能夠更直觀的、更形象的給學生以啟迪,充分做到引學生入勝的效果。
二、說一說,訓練語言表達
課本上的許多插圖,色彩鮮艷,形象生動逼真,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絕妙素材。在教學中,我常常引導學生口述這些插圖的內容。如《神筆馬良》第一幅插圖,在教學時,我便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老農和小孩子的外貌怎樣?”“他們是怎樣耕地?”“馬良看到他們后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最后,我鼓勵他們連起來說說插圖的內容。所以說根據插圖的內容,小同學能夠更簡單、更有效的、更便捷的描繪出他們的思考內容,這樣能夠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收獲了信心小同學就能夠對本門課程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良藥,興趣是學生成績提高的最好的閃電通道。
三、畫一畫,培養審美情趣
本期我教三年級,用的是“語音識字·提前讀寫”黑白版課本。在學完《美麗的小興安嶺》后,我便讓學生為課本上的“春、夏、秋、冬”四幅黑白插圖根據課文的描寫添上色彩。聽說要畫畫,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轉瞬間,嫩綠的枝條,金色的陽光,五顏六色的花兒……一一呈現出來。這種為插圖著色的練習,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所以說插圖,能夠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提高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寫一寫,提高寫作水平
(一)為插圖題詩
每冊語文教科書都安排幾首古詩,大多數古詩都有生動的插圖。在教學中,我除了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插圖,還鼓勵他們將該詩題寫在插圖上。如教學古詩《竹石》,看圖,感悟理解詩意后,我對學生說:“古人最講究詩畫結合,你能幫鄭燮先生把這首古詩題寫在插圖上嗎?”這一作業顯然比單純的抄寫、默寫有趣得多。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能!”接著,我告訴他們古人大多將詩題在插圖的空白處,以求畫面的平衡,詩句是豎著從右到左。開始題詩了,每位同學是那么專注,仿佛自己就是詩人鄭燮了。平時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寫詩,為課本插圖題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為插圖撰文
課本上的插圖不僅是一首奇妙的小詩,還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些插圖,適時指導學生練筆。以九年義務教育第11冊語文課本來說吧,我就曾以《泛舟漓江》《美麗的大興安嶺》等為題,鼓勵學生為課文的封面及文中插圖撰寫文章。這不僅題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五、演一演,鍛煉表演能力
兒童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欲,他們非常喜歡把課文演出來。在教學中,我常選擇一些故事性強、易于表演的插圖,讓學生自編自演。如教學《曼谷的小象》這課,在學習阿玲指揮小象拉車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阿玲指揮小象和小象拉車動作的詞語,然后引導學生看懂書上的插圖,最后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阿玲、小象、司機、作者,讓他們把阿玲指揮小象拉車這一過程演出來。通過表演,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阿玲的聰明、小象的能干。既鍛煉了他們的表演能力,又輕輕地理解了課文內容,何樂而不為呢?我們知道孩子的表演天賦是最高的,表演欲望也是非常強烈的。這樣對于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同學,能夠充分的調動他們的表演積極性,改善他們的日常溝通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能一個孩子的一生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綜上所述,充分、巧妙地利用插圖教學資源,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豐富多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龍金忠,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芭茅民族完小,一級教師。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