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凱?吳傳芳
【摘要】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高效;教育本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何謂高效語文課堂?我認為就是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實現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彰顯語文教育的本色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的:
一、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深入解讀文本是前提
(一)正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屬,只有準確把握,明確地將信息傳達給學習的主體,才有可能有條不紊的引導學生學習。如四年級下冊《魚游到紙上》一課,如果我們把目標僅僅定位為這是一位自強不息的青年而不是青年緣于對生活的熱愛。又怎能引導學生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呢?教學目標就是我們學習旅程中的目的地,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帆。
(二)深入解讀文本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在談對文本解讀的重要性時提出“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教師只有正確深入地解讀文本,才能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怎樣深入解讀文本呢?
1.解讀文本要實現與作者、文本、學生的全面對話。第一,體會文章的文:細細品讀課文,逐字逐句地品味語言文字的美,從而理解文章的內容。第二,了解文本的道:分析文本體裁,弄清文本的表達形式,揣摩其表達效果。第三,感悟文本的質:正確體悟文本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要找準文本解讀的切入點深入解讀文本。①看文題。文題往往是一個文本的關鍵所在,它往往蘊含著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以文本的題目為研讀點,往往可牽一發而動全身。②析文體。不同的文章體裁在教學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就會有所區別,教學的側重點也就會有所不同,因此解讀文本時要根據課文的文體特點去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高效的目標。③捉文眼。“文眼”即文章的焦點和脈絡,它把紛繁的內容凝聚在一點上,使文章表達的思想高度集中。“作者常用最精彩、最傳神、最富有表現力的一兩句話或一兩個字詞,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尾,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3.要善于從整體的高度來解讀文本。從整體的高度解讀教材就要求我們要熟知整個小學段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了解你這一學年,一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小到一個單元,一篇課文的整體解讀。解讀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的高度來看才能居高臨下,才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所以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深入研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是語文教師一生都必須修煉不止的看家功夫,更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
二、識字寫字是重點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明確提出:1—2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可見,低年級識字量很大,要求會寫的字也很多。那么怎樣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
(一)遵循低年級學生認知漢字的心理規律
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識字特點。所以要遵循“認識最常用的,書寫最簡單的”這一規律。切不可拔高要求,給孩子過多的負擔和約束,欲速則不達,反而讓學生在挫敗中對學習有了厭倦心理。例如孩子結合生活實際很容易認識難寫的“窗、墻”等而就是記不住“在、有”之類的字。
(二)做游戲識字
例如:找朋友游戲。如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雨點兒》這課,可以制作課件:圖畫“小雨點兒”身上寫著音節,圖畫“大雨點兒”身上寫著生字,讓學生把“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連一連,連對了,“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擁抱在一起,成了好朋友。
(三)在自主探索中識字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字。如利用兒歌和故事的形式識字,兒歌朗朗上口、故事生動有趣,易記易編。平日教學中除教師編兒歌外,更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創造性的尋求記法,另外猜字謎、順口溜、偏旁加熟字等形象的識字方法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經常使用效果顯著。
(四)在生活環境中識字
如: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看到廣告語就可以自己試著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讓家長教一教。在家里的物品上,可貼上醒目的彩色紙條,寫上“門、開關、燈、電視、桌、椅子、櫥子”等,使學生自己去讀、去認,鞏固認字效果。
(五)在課外閱讀中識字
鞏固識字的主要方法是大量閱讀。識字是為閱讀服務的,閱讀的同時可以擴大識字量、鞏固識字效果。鼓勵學生隨時看書,在家里可以讀給父母聽,在學校里可以讀給老師同學們聽,這樣一學期下來就能讀許多課外書。在讀書過程中學生既增長了知識、豐富了情感體驗,又通過“猜、查、問”的方式學到了許多生字。
三、指導朗讀要有效
(一)突出讀的層次
對于一篇文章,首先要做到讀準字音,讀通順,其次才是讀得流利,讀出感情。在此基礎上進行品讀領悟。要突出讀得層次性。
(二)指導重點的詞語或段落
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有這樣一段: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來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這是重點段落,這段話中有這樣兩個關鍵詞:蹲跪可引導學生跪在地上的是魯迅,他是教授,在當時的社會,屬于社會名流。被跪的是車夫,社會的最低階層。在當時的社會里,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話想說?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想:救了一個車夫,能救所有的車夫嗎?體現了魯迅的憂思和期望。
(三)范讀指導必不可少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除了教給學生必要的朗讀技巧外,更有效的辦法就是在聽學生朗讀時相機指導,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教師的范讀更具有感染力,能直接讓學生體悟并較好把握朗讀時應有的語氣、語調和感情,調動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使朗讀指導落到實處。
總之,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