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彤
【摘要】語文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學習的難點,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直使語文老師頭疼的一個問題。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是否要給學生提供例文,這對作文教學是否有利呢?有例文也好,沒有也好,關鍵的是教師對課程標準中習作教學目標的把握,優秀的教師應該思考在什么時候給學生提供哪些內容,哪種方式更合適,而不是一刀切,用統一的標準和方法來進行作文教學。
【關鍵詞】高中生;語文作文;例文;利與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讓學生寫作文之前是否給學生提供例文,這是一直以來具有爭議的一個問題。舊的人教版教材中有過“習作例文”的形式,新課程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教材取消了“習作例文”,其習作內容主要圍繞單元主題而展開,單元中精選出來的主題課文多數也充當了例文,希望學生能夠從這些經典的成人或名家作品中學習借鑒習作知識。
有人認為,有習作例文便于教師指導和學生模仿。雖然課程標準中對各年級學生的習作有明確的要求,但教師們還是認為,如果教材提供學生習作例文,則對各年級段學生的習作應達到的字數、成績都能一目了然,學生也能更好地參照。作為學生而言,習作例文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拐杖,可以更好地去模仿。
但也有人認為,習作例文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創造性的發揮。特別是寫作這一領域是更應該具有個性化特征的,例文的出現必然會帶來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如果教科書中例文提供的不適當,那么對習作學習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如果把單元中的課文充當例文,成人或名家的文章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借鑒和模仿,更是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我們的語文作文教學中,一直出現著這樣的一些問題:如學生習作的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征,缺少創新思維和意識,模仿痕跡過重,模仿成人文章使學生習作成人化或人為拔高習作要求等等。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材引導責任不容忽視,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人教版新教材取消了習作例文。
作為學生,我認為教材中是否提供習作例文,或提供什么樣的習作例文,是教材編寫者要高度重視并慎重研究的。如果沒有例文教師往往單憑經驗判斷,隨意性很大,最容易造成的就是總是唯恐學生習作水平低,于是任意拔高習作水平?;蛘甙褕罂邪l表的學生習作作為例文來參照,這也是很危險的。發表在報刊上的學生習作,往往經過家長、老師和編輯的加工,也有一些是在習作上極有天分的學生的作品,與日常的習作基本要求沒有直接可比性和參照性。所以教材中的習作例文,能有效地避免教師操作的盲目性,對習作教學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有例文的教材對學生習作技能的更快提高也更有效。當然,這里很關鍵的是對例文的質量和程度的把握,為學生選取合適的例文,對教材編寫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即使有例文也好,沒有例文也好,關鍵的是教師對課程標準中習作教學目標的把握。優秀的教師應該思考在什么時候給學生提供哪些內容,哪種方式更合適,而不是一刀切,用統一的標準和方法來進行作文教學。這里還要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習作目標過高的傾向。
《語文課程標準》設定的寫作教學的總體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課標中對習作目標的定位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重基礎,抓住最基本的寫作要素,制定最起碼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起碼的寫作技能。
一是對習作內容只要求具體明確。二是對語言運用,只要求文從字順。指的是寫文章時用詞造句通順妥帖恰當,語句通順即可。三是對于文體,課標只提供了常見的表達方式,要求也不具體,另外,語文課程標準對文體的淡化,對寫作要求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四是對于表達技巧只要求學生根據日常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
結合上述分析可知,寫作教學的總體目標只需要學生具備最基本的認識基本功、語文基本功和應對基本功,不設任何多余的障礙,不提任何盲目拔高的要求。同時,作為學生,我認為習作學習中值得我們關注的還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重情感態度,把學生懂得為什么而寫作,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
二是重過程,強調學生的自我觀察、感受和對習作素材的積累,重視取材、構思和加工修改等環節。
三是要求學生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不說假話、套話和空話,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學習想象中的事物,但不可以虛構混為一談,想象是一種心理過程,而虛構是一種創作手法,不要把虛構這樣的概念引入寫作教學中來。
四是提倡寫作自由表達,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自主擬題,教師只提供條件,拓展空間,減少束縛,讓學生寫命題作文。
五是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本著學生樂于寫作,自主表達,文從字順的基礎標準來實施和要求。
總之,有的教材采用“開卷有益”或“拓展閱讀”的形式,有效地將理性的寫作知識轉化為感性的文字形象,便于學生感悟和接受。有的教材針對當前習作教學的弊病,有針對性地選取例文,更主要的目的是給教師指導提供鮮明的指示,這是充分發揮教材作用的體現,在一定時期和階段是必要的和正確的。習作教學的改革,更多的還是有賴于教師的教學觀和評價觀,當整個社會更加開放包容,鼓勵個性發展,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必然得到保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戚喬紅.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J].試題與研究,2014(20).
[2]張松.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J].新課程,2012(5).
[3]李婷.淺談中學生作文與作文教學[J].時代青年,2012.
[4]朱雯靜.淺談高中生語文作文真摯感情的培養[J].學周刊,2013(6).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