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武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為中小學德育明確了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也為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歷史使命。涵蓋“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小學德育課的重要內容,是中小學德育的內容設置和任務要求所必須服從的。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的關系
在中小學生中培育和引導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中小學德育過程,是中小學德育工作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中小學德育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利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相結合,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具有同源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踐背景;中小學德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范疇,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重要途徑,其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由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小學德育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有這同源的理論基礎和價值取向。
中小學德育課程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個包含了價值理性認知、價值情感認同、價值信仰形成和價值行為實踐的系統教育工程。中小學德育的對象是廣大中小學生,德育主導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受教的范圍廣。以德育作為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可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另外,中小學德育在內容上重視人生觀教育,人生觀也是一種價值觀,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樣,在于引導學生形成和樹立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從這一點看,中小學德育具有成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天然優勢。
二、在中小學德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充分發揮評價導向性作用,建立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在中小學德育教學評價中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完善德育評價機制,發揮德育的導向作用,改變中小學教育重智輕德的現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學生學業質量標準,融入中小學各學科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考試評價之中。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統一。根據學校文化的滲透性和感染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建設校園文化。在物質文化方面,在校園內顯眼位置巧妙布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牌匾、宣傳欄,宣傳典型人物事跡;在精神文化方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校風、學風、教風,結合傳統節日、紀念日以及開學典禮、國旗下講話、入隊、入團、主題班隊會等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在制度文化方面,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的學校頂層設計,制定學校發展的科學規劃,建立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校規章制度。
利用自媒體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氛圍。學校可以運用互聯網、手機、微信、博客,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網站或手機教育平臺,讓師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通過校園網、年級博客、班級QQ 群,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家談”等網絡互動欄目,積極主動地加強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最大限度地唱響“正氣歌”。同時,定期宣傳關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章、活動、典型人物和事跡,打造教育的正能量,營造家校共育的氛圍。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應立足現實,因時、因地制宜,使抽象的教育內容回歸日常生活。學校應充分挖掘本地德育資源,例如,組織學生與當地道德模范、先進典型進行交流,組織學生參觀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教育基地、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義工活動,為學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社會實踐平臺。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和社會賦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培育積極的心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