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名詞“情況”和“狀況”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描述,通過“情況”一詞與“狀況”在詞語搭配、語料庫反映出的使用情況的比較辨析,揭示“情況”與“狀況”的區別與聯系。為對外漢語對兩詞的教學提出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情況;狀況;異同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漢民族認識世界的逐步精細化和語言交融、演變、發展,漢語出現大量的同義詞和近義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推動了從非母語學習者角度對漢語同義近義詞的研究。
課堂上,學生們往往會請求教師給講講它們有什么不同,此時,我們不能簡單籠統地回答說“也是,它們是一樣的”“它們的意思和用法差不多”,因為實際上,即使是一對同義詞,它們之間肯定有某一點是不同的,不然,就沒有其存在的價值。如果我們能通過冷靜的分析和對比,找出一對同義詞或近義詞之間哪怕一點點差異,也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幫助它們弄懂這些詞語之間的異同。①
對外漢語教學中筆者遇到學生提出對“情況”“情景”“情形” “狀況”“狀態”“條件”這些名詞的區別感到困惑。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這些詞語的英文翻譯交叉含有相同語義項。教材或詞典的英文釋義是外國學生理解詞語意義的基本途徑,如果意義交叉,他們就會感到迷惑不解。
楊寄洲先生《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已經對“情況”與“情形”進行了對比,故本文選擇其中目前還未有研究,比較起來確實存在相當難度的“情況”和“狀況”試進行比較分析。其他相關詞語的比較可以參照本文使用的方法,彼此之間找到異同。
一、“情況”和“狀況”是同義詞還是同譯詞
有研究將同義詞和近義詞分為詞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詞形語音相近的詞以及存在詞義義項干擾的詞,認為對后兩種詞,在教學中明確詞義就行了;對于第一種,即同義詞和近義詞,則要作具體分析。②
蘇英霞在《同譯詞辨析的幾種方法》中,提出“同譯詞”是存在于第二語言教學和學習中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所謂“同譯詞”,指的是兩種語言的詞語對譯時,甲語言中可譯成乙語言中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一組詞。提出這里“‘同譯詞的概念與‘同義詞是有區別的。因為‘詞匯里意義相同或相近的一組詞,彼此在詞義聯系上互為同義詞(武占坤《現代漢語》)。‘同譯詞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備‘同義關系的詞,另一類是不具備同義關系的詞。”③
“情況”百度百科里面解釋為:事物的狀態、樣子;情形。
“狀況”百度百科里面解釋為:事物的性質、結構、水平和發展要求。基本解釋為:情況、情形。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中的生產力狀況是指生產力的性質、結構、水平和發展要求。
精選英漢漢英詞典(第三版)(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中“情況”(名)situation; condition; state of affairs: 生產—production situation.在這種下……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那要看……而定—That depends.or It all depends.(第403頁)
“狀況”(名)condition; state:目前的—present state of affairs.經濟~financial(or economic)situation.歷史~historical conditions.(第660頁)
綜觀“情況”和“狀況”的語義解釋,兩詞為具備“同義關系”的“同譯詞”。
筆者借用現代漢語語料庫和古代漢語語料庫對兩者進行比較并學習借鑒既有研究思路,也嘗試分析兩詞詞語搭配方面的異同。
二、詞頻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語料庫“情況”例句共查到6923條例句。(http://www.cncorpus.org/CCindex.aspx)
狀況共查到1308條例句。
(http://www.cncorpus.org/CCindex.aspx)
由此,我們可以大概得出從數量對比來說,現代漢語中“情況”的使用比“狀況”一詞的使用更頻繁。
古代漢語語料庫中,“情況”一詞搜索使用共有20例。其中魏晉六朝2例,隋唐五代2例,宋4例,元明7例,清3例。“狀況”檢索到5例,用例均在民初,并出自同一著作中。
由此,我們可以知曉“情況”一詞使用歷史更長,而“狀況”與“情況”相較,屬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詞”,使用歷史較短。
三、詞語搭配
從語料庫兩詞使用來看我們發現:
(1)“情況”和“狀況”兩詞確實很多情況下可以互換,如在描述人的身體時,既可以用“身體狀況”“身體健康狀況”,也可以用“身體情況”和“身體健康情況”。
他對記者說:“入冬以來,我的訓練正常,又增加了新動作,身體情況也不錯。”
(語料來源 [樣本名稱]:N/A;[作者]:N/A;[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4-12-29;[書刊名稱]:羊城晚報;[編著者]:N/A;[出版社]:羊城晚報社)
他對記者說:“入冬以來,我的訓練正常,又增加了新動作,身體狀況也不錯。”
弗洛伊德認為本能作為行為的動力是終生不變的,但伴隨身體狀況的成熟和變化的各種本能也有一個興衰過程;另方面,由于對滿足本能的對象和手段選擇的變更,也可以使心理能量渠道發生變化。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個性心理學》第2,7,8,9,17章節 錄;[作者]:高玉祥;[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9-11-1; [書刊名稱]:《個性心理學》;[編著者]:N/A;[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但我們只說“精神狀況”而不用“精神情況”。類似“全國人民的營養狀況”,而鮮說“營養情況”。
這種博戲之俗與其說是技巧競技,不如說是碰運氣的游藝,不但耗費時間,而且越賭越不肯罷休,影響人的精神狀況和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陋俗。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中國傳統風俗與現代化》節錄;[作者]:葛承雍;[寫作時間]:1989-1-1;[出版時間]:1989-12-1;[書刊名稱]:《中國傳統風俗與現代化》;[編著者]:N/A;[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這種博戲之俗與其說是技巧競技,不如說是碰運氣的游藝,不但耗費時間,而且越賭越不肯罷休,影響人的精神情況和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陋俗。
在描述一件具體事情的事情有如“答辯情況”“統計情況”“執行某某法的情況”,在這些用例中不能用“狀況”。
牡丹江地委書記霍方俠、副書記李福順及地區煤管局的主要負責人曾分別親臨考場,聽取考核答辯情況。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改革需有英雄膽》;[作者]:徐賀; [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0-10-11;[書刊名稱]:中國青年;[編著者]:N/A;[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牡丹江地委書記霍方俠、副書記李福順及地區煤管局的主要負責人曾分別親臨考場,聽取考核答辯狀況。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任務是:根據標準進行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產、銷雙方對產品質量有爭議時,執行仲裁檢驗;經常向上級反映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和問題,提出改進產品質量的建議;指導和協助企業的產品質量檢驗工作。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標準化管理條例;[作者]:國務院; [寫作時間]:1979-7-31;[出版時間]:1979-9-30;[書刊名稱]:新華月報;[編著者]:新華月報社;[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的任務是:根據標準進行產品質量的監督檢驗;產銷雙方對產品質量有爭議時,執行仲裁檢驗;經常向上級反映標準的貫徹執行狀況和問題,提出改進產品質量的建議;指導和協助企業的產品質量檢驗工作。
(2)“情況”可以接受“艱苦的”“復雜的”“錯綜復雜的”“矛盾的”等詞語的修飾。
如:在那樣艱苦的情況下,革命隊伍怎么能朝氣蓬勃,具有那樣真摯的階級友愛和壯烈的自我犧牲精神呢?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節錄;[作者]:馮定;[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79-3-16;[書刊名稱]:紅旗雜志;[編著者]:N/A;[出版社]:紅旗雜志社)
*在那樣艱苦的狀況下,革命隊伍怎么能朝氣蓬勃,具有那樣真摯的階級友愛和壯烈的自我犧牲精神呢?
這種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錯綜復雜的情況是以往的農民革命所沒有遇到過的。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第15,18,19,22,24章節錄;[作者]:胡繩;[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1-6-1;[書刊名稱]: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下冊(共二冊);[編著者]:N/A;[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狀況”基本不接受類似詞語的修飾。
*這種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錯綜復雜的情況是以往的農民革命所沒有遇到過的。
(3)我們可以說“情況特殊”、“特殊情況”,但“狀況”不能與“特殊”搭配。
法出如山,決不能從對某些局部利益考慮,借口情況特殊,失信于民。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一定要按婚姻法辦事》節錄;[作 者]:N/A;[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1-1-15;[書刊名稱]:中國婦女;[編著者]:N/A;[出版社]:中國婦女雜志社)
*法出如山,決不能從對某些局部利益考慮,借口情況特殊,失信于民。
冷水鍛煉應從夏天開始,通過秋季一直堅持過冬,除特殊情況,不應隨意中斷。
(語料來源[樣本名稱]:N/A;[作者]:N/A;[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3-11-24;[書刊名稱]:解放日報;[編著者]:N/A;[出版社]:解放日報社)
*冷水鍛煉應從夏天開始,通過秋季一直堅持過冬,除特殊情況,不應隨意中斷。
(4)此外,可以說“反映情況”,但不說“反映狀況”。
記者反映情況,要注意如實、準確和客觀。
(語料來源 [樣本名稱]:《新聞采訪學》第4,7,9,13章節 錄;[作者]:陸云帆;[寫作時間]:N/A;[出版時間]:1983-4-1; [書刊名稱]:新聞采訪學;[編著者]:N/A;[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
*記者反映狀況,要注意如實、準確和客觀。
(5)“狀況”一詞常常接受表示社會宏觀生活某方面的限定。如社會經濟狀況、政治狀況、文化狀況。“情況”一詞也可接受這些限定,但一般會加上“當時的”“實際的”,出現“當時的社會經濟情況”。
四、對外漢語中兩詞的教學建議
由于“情況”和“狀況”兩詞使用的復雜性(既有可以互換,又有不可以互換,還存在比較模糊的模棱兩可狀態),在教學中,根據語料庫反映出的用詞以圖表方式呈現其不同,可以對學生的疑惑起到解答作用。
兩詞以及其他有相同英語翻譯義項詞語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困難啟示我們在漢語詞語教學中不能完全以英語的翻譯為主,利用語料庫等資源可以很好地幫助研究詞語使用情況,全面考察其異同。
注釋
①楊寄洲.課堂教學中怎么進行近義詞語用法對比[J].世界漢語教學,2004(3).
②鄒雪.同義詞、近義詞研究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D].成都:四川大學,2005.
③蘇英霞.同譯詞辨析的幾種方法[J].漢語學習,2000(2).
作者簡介:廖開敏,女,1981年生,對外漢語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對外漢語。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