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占芳
【摘要】在社會政治經濟不斷向前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而信息技術手段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有效手段。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通過將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立足于當前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整合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信息技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學生學習母語的重要途徑,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有效手段。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作為當代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只能靠板書和人工講解的教學模式,通過有效地結合當前的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勢,改變傳統(tǒng)靜態(tài)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當前,由于受到技術手段和教學理念的影響,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結合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的有效性對策。
一、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手段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頗受廣大教師歡迎。但是,就實際的教學效果而言,當前,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低下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起來,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一方面,教師在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的過程中,要能夠制作簡單卻實用的教學課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資料的查詢,能夠立足課本,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存在著信息技術水平低下,教學手段落后的教學現狀。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也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二)信息技術手段尚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手段有機整合起來,最基本的一點是硬件設施的完善。但是,對于很多高中院校而言,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qū)的學校,有關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普及。部分學校只有一間專門的多媒體教室,明顯存在著僧多粥少的現狀。而一些學校,連最基本的一間多媒體教室都沒有。硬件設施的匱乏和缺失,直接影響了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性對策
高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語文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而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對于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而言,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基礎。在課堂教學中,要想實現良好的整合效果,首先需要的是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教師的這種提升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提升自己制作課件的能力,能夠根據教學的內容,制作有效的教學課件,既不花哨,也不落后,教學課件的制作必須以學生為基礎,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拓展語文教學的內容,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學習一些名師的講課模式,通過吸取經驗、彌補不足的模式,促進自己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重視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
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的一個直接體現。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多媒體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彩,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輔助”作用,不能夠濫用多媒體技術,讓多媒體手段喧賓奪主,失去原有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只是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過度依賴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己查閱相關的資源,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查找學習資料;教師亦可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四)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
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之下,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資源的共享。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教案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很難實現資源的共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有不清楚和不明白的,在課余時間都沒有一個有效的參考資料為學生釋疑解惑。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之下,教師可以通過資源共享的方式,將一些實用的教學課件和學生共享,這樣,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通過查閱教師的教學課件,回顧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這樣的資源共享模式,也有利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提升復習的效率。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和社會政治經濟迅猛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手段作為一種全新而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善于結合信息技術的手段,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當前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相應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張曉云.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J].中華少年,2013(18).
[2]李俊鋒.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應用的一般原則[J].青少年日記,2014(5).
(編輯:龍賢東)